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女王辞世会致英联邦分崩离析吗?

女王辞世会致英联邦分崩离析吗?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2-09-19 22:54:59 | 点击:907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陶短房 丨 时间:2022-09-19 丨 责编:华章 安然 宇馨

陶短房 旅加学者

9月8日,在位70年、96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查尔斯王储继位,成为查理三世。查理三世接下的不仅仅是英国王冠,还包括英联邦其余14个承认英国君主为本国国家元首国家的王冠。除了上述15个国家外,英联邦还包括5个拥有自己君主的君主国,36个拥有自己国家元首的共和国,是一个号称拥有24亿人口、56个主权成员国的庞大国际性组织,查理三世也自动成为这个庞大国际组织的元首。

然而,查理三世席不暇暖,英联邦却已闹开了“独立”。

9月10日,查理三世举行即位仪式后仅数小时,加勒比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就表示,或3年内举行是否仍保留君主制的公投;牙买加于今年3月,威廉王子夫妇到访时,该国总理霍尔内斯就直接告知对方“我们要共和”,而该国前总检察长福特早在去年12月就酝酿成立宪法改革委员会,推动该国在2025年实现共和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虽表示,共和问题“并非当务之急”,但都含蓄表达了对共和制的向往,前者早在1999年澳大利亚“是否共和”公投时就投了赞成票,后者则坦承希望在有生之年见到新西兰成为共和国;加勒比岛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理贡萨尔维斯则宣称,再次举行“共和公投”是“国家民主的历史使命”,并鉴于2009年举行的“共和公投”未过关,应设立一个无需公投的“执行总统”暂时行使国家元首权力。

除此以外,伯利兹、巴哈马、圣卢西亚、格林纳达、圣基茨和尼维斯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对共和制的兴趣。就连公认对英国王室最“眷念”的英联邦君主国——加拿大,民调机构随机抽调显示,民众希望“加拿大国家元首理应是加拿大人”的比例达44%,创下新高。

女王的辞世为何导致英联邦“离心力”陡增?英联邦真会因此“人亡政息”吗?

英联邦的形成,是英帝国各自治殖民地长期斗争的结果。英联邦最初是在爱尔兰独立运动中,英国政府出于调整英国与各殖民地间关系,希望借此维持“日不落帝国”长治久安,于1926年成立的。当时虽宣布承认所有成员国的“平等地位”,但仍要求每个成员国都效忠于英国君主,并以英国君主为本国国家元首。二战结束后,“日不落帝国”再也无法维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拒绝继续效忠英国君主,迫于无奈,英国后来同意和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新西兰、巴基斯坦、南非、斯里兰卡七国签署《伦敦宣言》,同意各成员国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及是否承认英国君主为本国国家元首。这一宣言奠定了现代英联邦的基础。

此后,英联邦的作用日益“虚化”,除了两年一次的首脑峰会和四年一届的英联邦运动会,这个组织变得越来越松散。但看似“虚化”的英联邦却保留了许多殖民时代的“宗主国残余”,有些是很“伤人格”的,因此,很多自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强的国家认为“以英国君主为本国国家元首”是一种“屈辱”。牙买加总理霍尔内斯就直言“这是屈辱”,认为“实现共和、让牙买加人成为牙买加国家元首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专家纽曼认为,“去殖民化”的意识日益强化,导致各“英联邦君主国”希望走向“共和”的呼声骤然高涨。

另外,近年来,加勒比各岛国对英国殖民时期的野蛮行径越来越反感,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当地原住民近乎被全数灭绝,并从非洲引入黑奴加以奴役,还掠夺了当地无数资源、财富,这一地区的积贫积弱,正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许多当地人士认为,“必须结束这种殖民统治的最大象征——强加在我们头顶上的英国君主”。威廉夫妇访问牙买加期间,当地100多位名流联名上书,敦促英国王室就当初的殖民掠夺和奴隶制予以道歉、赔偿,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正因如此,此次针对英联邦的“共和潮流”首先在加勒比地区掀起。

可见,针对“英联邦君主制”的“离心力”早已有之。因英国女王个人形象较好,一些“白人为主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对女王抱有“情感依赖”,因此在女王生前,这些国家的“共和倡议”或暂时忍耐,或浅尝辄止,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等地区国家大多选择“暂停”。

而目前看来,查理三世则远没有这样的“粘合力”:许多英联邦成员国对他成为自己国家的最高形象代表充满抵触情绪。在铺天盖地的“离心情绪”驱使下,现存的英联邦14个英国以外“英联邦君主国”中,将出现更多新“共和国”,产生更多新的“本土国家元首”,即便一时不会改变体制的国家,也可能更频繁进行这方面尝试。此外,一度搁置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仍沿用“米字旗”符号的英联邦国家,也可能再掀“换旗”热潮。(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作者:陶短房 】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李强向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致慰问电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牙买加遭受强烈飓风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购买会员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一、项目背景与地理位置墨脱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依托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该电站的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西藏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墨脱县地处偏...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 并宣布工程开工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

2022
09/19
22:54
陶短房
浏览量: 90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