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中欧交往正全面铺开(环球热点)

中欧交往正全面铺开(环球热点)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4-14 08:43:48 | 点击:879

  4月6日,随着“现代哥本哈根”轮缓缓靠泊天津港码头,今年天津港首条直航欧洲多国的新航线正式开通。图为该轮靠泊码头后开启接卸作业。
  周 伟摄(人民视觉)

  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自去年年底以来,访华的欧洲高层政治人物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在此氛围下,中欧各领域交往正全面铺开。这些热络往来充分表明,双方有沟通交流的强烈愿望、广泛深厚的共同利益。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仅关乎双方福祉,还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欧全面重启各层级交往,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新动力。

  

  互动频密 交流中增信释疑

  “现在几乎每周中国同欧洲国家都在北京举行外交部政治磋商,为下阶段中欧之间频密的高层互动做准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春意盎然,中欧各领域交往已迅速重启,正全面铺开。

  “近来,中欧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前所未有,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井喷’状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陈旸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欧之间的接触是全方位、多层级的,有中德、中西、中法等双边会谈,也有中法欧的三边会晤,还有中国与欧盟机构之间的密切互动。这说明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话题需要当面交流,有许多共同挑战需要携手应对。中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层沟通、坦诚交流的方式,以期以最有效的方式、最直接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相互信任和推进双方合作。

  梳理近段时间频密的中欧互动不难发现,欧洲政要访华讨论的议题囊括双边、地区及全球各领域,直面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治理改革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重大挑战。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欧交流按下‘加速键’,既是热点,也有亮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过去3年,中欧之间的一些正常合作,受到疫情干扰和影响。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中欧双方都希望中欧交往尽快回复到正常状态,充分释放积压的交往意愿和合作热情。二是当前,欧洲经济面临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金融风险等严峻挑战和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欧洲主要经贸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无论在贸易还是在投资上,都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与中国加强合作,欧洲收获了更多应对经贸领域挑战的信心。三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些着眼于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的主张,得到不少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欧洲各方希望借访华机会,进一步了解中方立场,和中方共同努力找到应对欧洲地缘政治危机的有效办法。

  对于欧洲领导人纷纷访问中国,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日前刊文称,一方面,欧洲各国试图就乌克兰危机、安全与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与中方展开沟通;另一方面,不少欧盟成员国承认,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应继续与华接触。

  “中欧关系全面恢复,甚至比以往更广泛、更深入,诸多有误解、有摩擦、有风险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和管控。中欧互动管道得到了有效疏通,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多点、坚固、有力的政治支撑。”陈旸说。

  “政治互信是中欧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对其他领域的合作影响广泛。最近一系列中欧互动呈现出两个明显倾向:一是尽力管控双方之前已经出现的一些政治领域分歧,避免其影响继续扩大;二是尽量减少双方政治领域的变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崔洪建表示,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中欧关系稳定向好发展,将为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双向奔赴 经贸往来更热络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随行的豪华企业代表团手持大单、满载而归;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数十位欧洲商界领袖出席今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表达了在华投资兴业的信心和期待……欧洲各界纷纷抢抓中国市场机遇。这再次表明: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在中法欧三方会晤时,冯德莱恩表示,欧中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彼此经济高度关联,同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方利益,不是欧盟的战略选择。马克龙表示,双方应共同努力,不掉入“脱钩断链”陷阱,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不断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从经贸合作上看,通过最近一系列密集互动,中欧合作近年来积攒的动能得到充分释放。”陈旸表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曾经说过,如果中国疫后打开国门,欧洲要做排在中国门口的第一人。这足见欧洲对重启中欧经济往来的期盼。目前,中欧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经贸大单,体现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大规模与高质量。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欧经贸合作势必带来“1+1>2”的结果,给黯淡的世界经济前景注入希望之光。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建立平衡。在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问题上,欧洲比较纠结,还处于探索期:一方面表态不和中国搞‘脱钩’,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削减经济过分依赖中国的风险。欧洲认为其发展环境越来越不安全,需要花更多力气应对安全挑战。当前,欧洲正在经历一个安全泛化的阶段,即把安全问题投射到各领域,提出经济安全、技术安全、数字安全等,限制了其经贸合作的空间。”崔洪建表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中欧双方应做到两点:一是坦诚相待,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不要让竞争和所谓的对手关系挤压双方的合作空间;二是减少政治化和安全化对双方正常经贸合作的消极影响,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德国《时代》周报日前评论说,一段时间来,被问及各大公司的中国业务时,这些企业高管都会表示,绝不可以错过中国市场的发展。咨询公司德勤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增长型市场。不掉入“脱钩断链”陷阱,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应是中欧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中欧应保持双向开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

  正如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布鲁诺·吉格指出的,中欧经济相互依存,已建构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欧洲如果希望和中国实现共赢,就必须摆脱短视的政治策略和零和思维。中欧完全可以在各有所长且能彼此成就的领域开展合作。

  凝聚共识 合作应对挑战

  据法国《回声报》近日报道,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后在总统专机上接受访问时表示,要防止欧洲国家成为附庸国,欧洲建立战略自主性至关重要。欧洲可以成为中美两个大国之外的“第三极”力量。他表示,乌克兰危机让欧洲在能源和防务上更加依赖美国,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现在欧洲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国防工业水平。马克龙还建议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他呼吁欧洲人“必须醒来”:欧洲的首要任务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上配合其他国家;欧洲不应陷入阵营对抗,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

  “发展中欧关系能为欧洲战略自主提供所需的经济发展力、大国平衡力以及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力。尤其是当下,伴随着欧俄关系恶化在所难免和欧美安全深度捆绑,欧洲经济逐渐被美‘绑架’,发展中欧关系是欧洲维持其国际地位,实现战略自主的关键一步。”陈旸说。

  “对世界形势和历史潮流,中欧有诸多共识。中国提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欧洲方面相信现在是‘时代转折点’。欧洲政要‘排队’访华,证明中欧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彼此的需求仍在增强,仍可以‘充满尊重,充满信念,充满友谊地进行沟通’。”崔洪建表示,中欧应持续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性思维和务实解决方案,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和平稳定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

  中国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正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认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前表示,西班牙积极评价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赞赏中方为此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冯德莱恩和马克龙表示,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欧方赞赏中方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所做的努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劝和促谈的办法。

  “中欧这轮互动表明,和平是中欧人民的共同追求,安全是中欧双方的共同关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欧的共同目标。”陈旸表示,欧洲真切地认识到,解决全球性危机需要中国的参与,欧洲应与中国接触、交流、合作,而非遏制、孤立和“脱钩”。

(责编:卫嘉、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50种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 哪些违规行为将被“狙击”?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打击倒卖医保药品行为,将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超量开药问题智能监管筛查预警规则,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李强向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致慰问电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牙买加遭受强烈飓风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2023
04/14
08:43
浏览量: 87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