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改革为人民|青年学生习近平的一次农村调研

改革为人民|青年学生习近平的一次农村调研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7-17 14:54:29 | 点击:764

  “我对滁州很有感情,记忆犹新。1978年去搞调查研究,印象很深。”

  2014年3月9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内春意融融。在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1978年到安徽滁州调查研究的往事。

  为何对当年的人和事还能记忆犹新?总书记解释说:“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

  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大包干”——“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自此拉开。

△ 这是小岗村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

  习近平那时还在清华大学学习,他将到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的所见所闻记了整整一本笔记。自此,“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的初心,在这个青年学子心中扎下了根。

  几十年后,已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多次提到这段经历,直言这是他在“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农村的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课”,“看到了我们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经历了“改革第一课”后不久,习近平到河北正定工作,也开始了改革探索。

  这个从北京来的年轻人深知“大包干”是当时“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好办法,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最好办法”。他和县里主要领导商量:“河北还没有启动,咱县能不能先行一步,搞个试点?”

  “当时中央没文件,河北省委没精神,石家庄地委领导没讲话,在这个问题上冒尖,政治风险很大,但习近平态度坚决。”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任正定县县长的程宝怀对习近平的改革勇气充满敬佩之情。

  在习近平推动下,正定先试点后推广,于1983年在河北率先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正定的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1985年第1期《中国青年》的一篇报道这样描写习近平领导下的“高产穷县”新面貌:“山西省一位县委书记到正定参观,临行前感慨地说:‘这里,听不见人人喊改革,但处处在改革。’”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率先垂范,“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 2024年11月5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菜农亲切交流。

  2016年春天,在安徽滁州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总书记俯身察看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感慨不已。去年再到安徽考察,他话语谆谆:“追本溯源,安徽有很好的传统,现在推进乡村振兴,也要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2016年的安徽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召集“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以及一些种粮大户,开了一场农村改革座谈会。

  “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会上,总书记向大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何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原定40分钟的会议,实际开了一个多小时。

  几个月后,《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印发,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

  △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看望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右三)一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把握好度,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流转农民土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

  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

  “每一项农村改革都要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小岗村村民严金昌亲历了农村改革起步的历史,也见证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

  这位八旬老人说,总书记的心始终与我们农民连在一起。

  今天的中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50种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 哪些违规行为将被“狙击”?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打击倒卖医保药品行为,将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超量开药问题智能监管筛查预警规则,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李强向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致慰问电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牙买加遭受强烈飓风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2025
07/17
14:54
浏览量: 7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