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山水之城新生长——写在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胜利闭幕之后

山水之城新生长——写在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胜利闭幕之后

来源:当代党员 | 时间:2025-09-12 10:23:50 | 点击:402

山与水相依,城与文共生。

  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重庆因江河纵横、群山连绵而格局独特,也因超大体量而治理不易。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巨大的运行半径,让重庆在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空间塑造等方面面临重重考验,也倒逼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改革攻坚等深入推进,重庆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城市美誉度、辨识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山、水、城、文交融互促、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新形态正在加快形成。

  新近召开的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如何在转型中培育发展新动能,在风险中夯实安全新支撑,在更新与蝶变中展现山水都市新风貌、构筑高品质生活新图景,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

  今天的重庆,正以超大城市的独特姿态,在山水交融的恢宏画卷中不断生长,向着更高、更远、更新的目标昂首迈进。

  动能新生长

  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3月,重庆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5月,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正式投产;6月,宁德时代在重庆的首个生产基地投用;7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挂牌成立……

  今年以来,一连串标志性事件,勾勒出这座传统汽车制造重镇的全新姿态:以创新为引擎,加速驶入新赛道。

  作为一座“8D魔幻”城市,重庆山多路险、桥隧纵横、雨雾频繁。在其他地方,这样复杂的地理环境或许会成为发展桎梏,但在重庆,反而催生出汽车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绝佳场景。经历几度沉浮后的“汽车之城”,如今再次抢抓机遇,驶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

  从出台战略规划到完善产业生态,重庆行动迅速。

  出台《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及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建设、便捷超充配套设施建设等专项行动计划;集聚和引导10余家整车厂商、上千家零部件企业,沿着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等多条技术路线竞相突围;传统车企加快“变道”,将智能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短短几年,一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加速崛起。

  数据最能印证变化。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121.85万辆,排名全国第三;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高达135.5万辆,创下7年来同期新高;赛力斯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7.21万辆,问界M9持续稳居5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

  亮眼成绩背后,既是重庆汽车产业的澎湃动能,也表明这座城市“以创新制胜”的信心与实力。

  以汽车为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一产业的跃升,还有已深深植入城市发展内核的创新力量。通过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科、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创新,正在改变这座城市的产业版图和发展肌理。

  在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畔,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等5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聚集于此,66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2024年,重庆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8837家、69820家、310家,创新的因子已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行各业。

  “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持续领跑全球,并推动智能手机、服务器、功率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放量。

  ……

  山水相拥,创新为帆。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引领城市跨越赶超的核心引擎,它推动重庆完成了从老工业基地到智造重镇、从内陆腹地到开放枢纽的华丽转身,让这座城市在大山大水间,拥有了不断跃升的发展动能。

  智治新生长

  数字赋能中的城市安全与韧性

  8月10日,一场强降雨席卷山城,重庆多个区县出现灾情。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暴雨,重庆交出了一份人员零伤亡的平安答卷。

  这背后有何秘诀?

  “我们借助‘天资·智能预报系统’捕捉降雨信号,依托‘御天·智慧防灾系统’联动三大运营商等渠道同步推送预警信息。”重庆市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31条短信直达22.8万市民的手机,119条信息通过有线电视覆盖4664万人次,5.5万组大喇叭在3368个村(社区)循环播报,预警信息“跑”在雨点前面,为人员转移、险情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除此之外,重庆“应对暴雨黑科技天团”也集体上线:在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驾驶指挥舱内,电子大屏实时“直播”全市防汛动态,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分析积水深度、区域流量等指标;在重庆市江津区,搭载高清感知设备和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无人机,可在半小时内完成5公里范围内的精准巡查……重庆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已实现从“水来了再抢”到“雨落前先防”的转变。

  与疾风骤雨的较量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现实逻辑。重庆是一座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的超大城市,地形复杂、江河交错,既要防范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自然风险,又要应对庞大人口带来的城市运行压力。如何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中实现精细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效率?重庆给出的答案是,依靠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让治理“跑在风险前、快在需求前”。

  汇聚全市4万余栋高层建筑信息的“高楼消防码”,通过“一楼一码”“一码智管”,已辅助群众提供隐患线索9000多条,督促整改各类火灾隐患2万余处;“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集成3400万余条跨部门数据,一屏管控5万余台监测设备,将每座山的信息都装进“数字大脑”,地灾防线不断前移……数据织网、智能预警、闭环处置,城市“筋骨”更坚韧,“毛细血管”更畅通。

  如果说在危急时刻,数字化、智能化展现出城市的安全韧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数字赋能则不断提升着城市运行的效率与品质。

  “以前要用一两个小时干的活,现在通过这个系统10分钟就能搞定。”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干部郭万里点赞的“一表通”智能报表系统应用,已在重庆有报表需求的市级部门和区县全面推广应用,帮助基层干部卸下了“报表包袱”。

  7月初,国卓(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急缺流动资金,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企业服务专员通过街道基层智治平台得知该公司信用等级为A级,立即帮其牵线银行,不过10余天,国卓科技就获得了银行授信。

  8月4日,在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喜得“千金”的邓女士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渝快办”App“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事项的申办……

  从应急管理到公共安全,从基层治理到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运行方式,不仅让城市治理更加高效精准,也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居民生活更为舒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庆正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让治理更智能、运行更高效、服务更精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城市的安全指数、韧性指数与幸福指数。

  大美新生长

  山水格局里的整体和谐画卷

  “快看,这朵花太美了!”8月23日,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的弹子石广场上,来自上海的游客马怡举着手机记录眼前的景象——流光溢彩的山城夜景中,一朵由无人机组成的巨大山茶花在夜空中璀璨绽放。两江交汇处,俨然成为一片光影交织的梦幻海洋。

  当晚,马怡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写道:“我给今天打100分!如果说青石层叠、黄葛叶茂的龙门浩老街是优雅知性的绅士,那长嘉汇购物公园的都市夜景则像一位耀眼的摇滚明星。南滨路,值得一来。”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让弹子石—南滨路沿线风景别具一格。厚重多元的美随江水奔流蔓延,既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与活力,也是聚焦中心城区一体化,打造现代化美丽大都市的生动剪影。

  在重庆的城市之美画卷中,城市更新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空间的“宜居、宜游、宜业”愈发具象可感。

  从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出发,沿兴塔路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沿山生长的居民楼,仿佛瞬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居民楼下,咖啡店、买手店、饰品店等特色小店人流如织,曾经的“边角料”片区如今已是活力涌动的新业态热土。

  “塔坪片区已全面焕新,我们将原有低效住宅和江北纺织仓库老厂房改造为联合办公空间,并规划特色市集摊位,导入小而精的社区品牌,构建充满人文生活与艺术美学的‘北仓文创区+北仓里创意生活带’,实现商圈与后巷连片发展。”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独特的山水格局赋予了这座城市鲜明的风貌。美,不仅藏在夜空的光影中,也流淌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孩子们在清澈的建设渠里戏水,居民在社区食堂用餐,老旧楼栋装上电梯,生态停车场缓解了停车压力。民主村从外到内皆已焕新,居民的幸福感在这里不断攀升。

  不仅是社区,两江四岸同样发生蝶变。随着北滨路洋炮局生态湾建成开放,江北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高家花园大桥至塔子山18公里江岸线实现全线贯通。碧水绕城,江岸如画,重庆正以山水为骨架、以江峡为脉络,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新篇。

  重庆的大美,不仅在繁华都市,还延展至广袤乡村。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的天池苗寨古韵十足,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的春日桃花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高山梯田美如画卷……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构成巴渝山水的诗意画廊。

  “接下来,重庆将以整体规划为引领、以设计建设为核心、以精细治理为支撑,持续塑造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更加彰显现代国际风范、山城江城风景、巴渝人文风韵有机融合的整体大美格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雄奇山水,新韵重庆。这里有江峡的壮阔,也有乡村的和美;有历史的厚度,也有未来的朝气。从产业创新驱动,到社区民生小事,再到两江四岸的生态画卷,重庆这座超大城市将继续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生长的故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压舱石”“钢铁骨”“绿衣裳”“活水流”……借助关键词看水润山河、业兴民富振兴画卷

 央视网消息:改革浪潮奔涌向前,时光镌刻奋斗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为新时代黑龙江发展掌舵领航。  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黑龙江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十四五...

2600公里,9毫秒送达!硬核技术“护送”西藏“绿电”点亮万家灯火

央视网消息: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藏粤直流工程以西藏为起点,途经云南、广西,最后到达...

产后抑郁症状与肠道菌群及饮食习惯有关

新华社东京9月15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状越明显的女性,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越低,而多摄取豆制品、发酵食品、海藻和蘑菇等有助于缓解症状,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状态。  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

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国伟接受审查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15日通报,据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国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国家公园法颁布实施有何重要意义?来看专家解读

央视网消息:国家公园法通过审议,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公园法颁布实施有何重要意义?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来看专家解读。专家表示,国家公园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其颁布实施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堪察加东岸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3日10时37分在堪察加东岸附近海域(北纬53.05度,东经160.4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卡尔基就任临时政府总理 尼泊尔首都局势趋稳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尼泊尔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苏希拉·卡尔基12日晚在总统府宣誓就任尼临时政府总理。在尼泊尔出动军队维持秩序后,尼首都局势趋稳。  9月12日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总统府,尼泊尔总统鲍德尔(右二)...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央视网消息:今天(9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会上介绍,2021年至...

山水之城新生长——写在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胜利闭幕之后

山与水相依,城与文共生。  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重庆因江河纵横、群山连绵而格局独特,也因超大体量而治理不易。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巨大的运行半径,让重庆在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空间塑造等方面面临重重考验,也倒逼...

2025
09/12
10:23
浏览量: 4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