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帕米尔75载戍边路 警魂铸就“公安楷模”

帕米尔75载戍边路 警魂铸就“公安楷模”

来源:云听 | 时间:2025-09-29 15:37:50 | 点击:648

 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75年如一日,坚守着197.4公里边境线、2500平方公里辖区,他们就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他们于近日荣获2025全国“公安楷模”称号,成为了戍边路上最闪亮的坐标。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

  总台云听即日起推出6集系列短视频《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带大家沉浸式走近这群戍边人的世界,感受他们“扎根帕米尔,忠诚守瓦罕”的坚定信念!

  “生命禁区”的热血坚守

  这里全年300多天刮6级以上大风,最低温度达-39℃,简直就是现实版的 “绝境”。但咱民警们可不是吃素的,从曾经凿冰取水、靠太阳能发电的艰苦岁月,一路升级到现在“车巡 + 马巡 + 无人机巡”的超酷立体化防控。他们自创 “勤训一体 战训合一”的超强应急模式,确保边境辖区高度安全稳定,这战绩,赞!

民警实战训练画面

民警实战训练画面

  所长彭明有扎根高原7年,辖区每一个山口都留下他的脚印,他就是“瓦罕活地图”。民警们夏天徒步翻越海拔4800米的达坂,冬天在暴风雪里艰难前行,50公里的路程常常要走两个多小时,回来时眼睛被雪地反光刺得红肿流泪,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始终坚持“绝不让领土失守”的信念,这毅力,敬!

民警在边境踏查

民警在边境踏查

  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在排依克派出所,红色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副所长肖恭尼一家四代戍边,祖父(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阿米尔原型)刻下“子孙接班守边”的家训,代代相传。“时代楷模”拉齐尼退役后依旧坚守护边,直至牺牲,那句“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就是戍边人的心声。还有研究生袁啸,随身携带爷爷参与中巴友谊公路援建时用过的搪瓷缸,水杯上“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字样斑驳却耀眼,续写着祖辈的奉献传奇。

图左:肖恭尼,图右:袁啸

图左:肖恭尼,图右:袁啸

袁啸爷爷参与中巴友谊公路援建时用过的搪瓷缸

袁啸爷爷参与中巴友谊公路援建时用过的搪瓷缸

  派出所的“戍边墙”,新民警们写下“向上生长”“忠诚守边”的话语,与老营房改造成的红色教育基地里旧卡车、老装备相互呼应,成就帕米尔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截至目前,一共有6万游客留下“地理高原、思想高地、灵魂高峰……”感言,更是让红色基因持续闪耀,代代相传,这传承,太燃了!

图左:红色教育基地里的旧卡车,图右:游客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留下感言

图左:红色教育基地里的旧卡车,图右:游客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留下感言

排依克派出所所长彭明有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游客们讲解

排依克派出所所长彭明有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游客们讲解

  警民同心的温暖画卷

  在这里,民警和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牧民,好得就像一家人。夏天民警随牧驻勤,帮牧民给牛羊建档案防走失。牧民转场时,民警提供食宿,送生活物资。巡逻时还不忘帮牧民解决各种难题。牧民们也超给力,化身“千里眼”,1994年护边员巴依克智报可疑人员,2023年吐尔洪冒雨连夜报信,警民携手,共同筑牢边境防线,真正做到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这画面,太爱了!

民警走访牧民住所,提供帮助

民警走访牧民住所,提供帮助

  苦地生花的青春力量

  派出所有个地方——“边塞四海苑”暖房,这是民警们亲手打造的“小江南”。他们挖戈壁、运土肥,硬是让柠檬、莲雾等数十种植物在这里扎根生长。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民警,在这儿相互照顾,休假有热饭、归队有等候,巡逻归来先到暖房吸会儿氧。所长彭明有说,他们这是在“种植物”也是在“种自己”。暖房外是南疆,暖房内是江南,这反差,太酷了!

民警们在“边塞四海苑”暖房种植的植物

  即日起,锁定云听《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看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民警,如何以“雪莲能长在石头上,我们就能扎根在帕米尔”的信念,诠释“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的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这份热血与坚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购买会员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一、项目背景与地理位置墨脱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依托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该电站的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西藏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墨脱县地处偏...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 并宣布工程开工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

竹木间,看见鲜活的古代中国——“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武汉开展

缓步走进展厅,“简读中国”四个大字一下子就攫住参观者的目光。两旁,一段段黄褐色的竹木片高低错落。  10月28日,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主体活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之一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省博物...

武汉工程大学:实施“零时差课堂”教学改革

武汉工程大学因“化”而生,因“工”而兴,创建于1972年,前身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迭经武汉化工学院时期,2006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走过创校初期的重重曲折,历经隶属调整的久久为功,收获化院阶段的步步向前,迎来了...

2025
09/29
15:37
浏览量: 64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