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2022京沈合作开新局 “数字铁西”打响新年发令枪

2022京沈合作开新局 “数字铁西”打响新年发令枪

来源:人民视点 | 时间:2022-01-16 09:23:23 | 点击:1489

人民视点辽宁讯:(李淑梅 刘万春)1月15日,一场“千足金”京沈合作盛会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举行。在“科创中国 数创未来”中关村数字经济·沈阳高峰论坛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立两周年大会上,国家重点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试运行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受聘成为“数字铁西”首席数字官,29名专家成为数字顾问;辽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新型工业网络(沈阳)实验室、奇安信辽宁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中心3家工业互联网重点创新平台发布建设方案;52个总投资约630亿元的数字经济及基础设施项目集中签约……

京沈合作结硕果  沈阳∙中关村由框架蓝图走进现实落地

2019年6月,沈阳经开区、中德园管委会与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共同建设“沈阳·中关村科技园”。项目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资源优势,叠加北京中关村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人文生态,全面推进京沈两地间体制机制协同、政策保障协同、产业发展协同、服务配套协同、空间规划协同及金融支持协同。有效实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着力构建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为沈阳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插上创新驱动的翅膀,走出一条“工业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的创新之路。

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铁西区委书记刘克武在致辞中表示,铁西区强力推动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同步建设、三箭齐发,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到科技创新基地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对外发布,从集聚创新型企业93家、对接创新技术100余项,到光大智能产业园、腾讯数字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沈阳∙中关村一步一个脚印由框架蓝图走进现实落地,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示范项目,沈阳大国重器与北京创新要素的叠加效应日益彰显。

两年来,项目发展获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6月,中央四部委通报表扬项目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沈阳中关村科创基地被纳入沈阳市35个核心发展板块,成为打造沈阳振兴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点,《沈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构建“一城、两园、三区、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关村科技园将作为全市的重要平台,助力沈阳建设国际知名的创新活力城市。创新中心完成法国源讯、农信互联等93个项目的签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辽股交挂牌企业5家;中关村创新基地、园区20余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在沈阳中关村项目强力带动下,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05家增至超过5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从6家增至30家、上云企业从61家增至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506家增至11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从无增至13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31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塑造了未来产业新引擎。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在项目建设情况介绍中表示,未来,沈阳中关村项目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强力开展项目谋划,推进生产、生活、科技平台在中心、基地、园区“三箭齐发”有序布局,将科技、风景、人文、时尚充分结合,争做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发展经验,推进中关村科技园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打造东北第一中关村创新生态,为辽宁乃至东北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抢抓新机遇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曾创造出数百个工业第一;劳模辈出的铁西区,始终在坚定不移的走创新路、吃技术饭。铁西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贯彻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 专项行动中,坚决扛起“东北振兴、铁西先行”的使命担当。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征程上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为沈阳建设“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贡献铁西力量。

会上,铁西区区长,经开区、中德园管委会主任郭忠孝介绍了“数字铁西、智造强区”建设情况。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5G基站2228个,基本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在中德园内规划和建设千兆光网和5G网络,打造“双千兆”示范产业园区。数字服务平台加速搭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实现运营,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投入使用,全国首家新型工业网络(沈阳)实验室、SAP(东北)创新赋能中心、腾讯数字产业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工业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有效融合,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372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9个,建成华晨宝马测试数据高速回传等场景15个,在建和谋划赛轮轮胎AI视觉智能行为识别等场景15个。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离岸创新中心等载体作用,实现了与德国“工业4.0”的技术协作和交融发展。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于2021年10月交付使用,成为永不落幕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先后承办创新中国行、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每周举办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数字大讲堂,每年常态化开展路演等科创活动100余场。

重磅三连发  工业互联网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发布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李昊巍就辽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方案进行发布。辽宁工业大数据交易中心落户铁西区,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整合工业大数据交易政策要求,又是解决辽宁工业大数据要素流转需求的有效途径,中心的建立将推进数据交易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解决数据价值认证难、数据资产保护难以及数据要素流转难等问题,畅通数据交易流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使数据提供方获得数据资产变现,数据需求方完成外部数据整合,全面提升工业数据从重要资源转变为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生产要素的水平,实现交易平台价值。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标准化技术研究所测试部主任薛强就新型工业网络(沈阳)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发布。新型工业网络(沈阳)实验室定位于打造全国首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工业网络实验室,覆盖辽宁、服务东北、辐射全国。实验室致力于打造技术攻关、标准研制、协同研发、测试验证、数据利用、交流合作、规划设计、产品孵化等公共服务载体,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与创新应用厂商、具备技术研发和建设能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运营商精准对接,打造区域性产业服务平台,为行业用户搭建创新载体。力争打造成为工业网络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创新中心,并将有效促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落地。

奇安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事业部产品总监王弢就辽宁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进行发布。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市场,在2021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奇安信与辽宁省政府在网络安全领域正式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未来,将在辽落地“241工程”,重点在铁西区落地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中心,“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分中心、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平台、工业安全靶场等。为辽宁各行业工业企业提供安全运营服务,助力辽宁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16085942.jpg

“星火·链网”启动  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搭载数字经济引擎

会上,举行了国家重点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试运行启动仪式。作为国家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是全国十个超级节点之一,东北唯一。“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试运行启动,标志着沈阳超级节点已逐步具备上线运行能力,并为面向全球进行服务奠定基础。下一步,将以“星火·链网”超级节点为抓手,构建区块链整体服务能力,引导骨干节点建设,打造以沈阳市为核心的区域链网产业应用创新平台以及跨区域链网产业应用创新集群,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动沈阳、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

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也在铁西区落地,辽宁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沈阳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单位,目前已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直接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助力辽宁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微信图片_20220116085954.jpg

院士专家齐聚  受聘“数字铁西”首席数字官数字顾问

大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为“数字铁西”首席数字官。唐立新院士也是我国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中心主任。多年来致力于工业大数据科学、数据解析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计算智能优化方法、智能工业全流程生产与物流计划等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铁西首席数字官,唐立新院士将为铁西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等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同时,会议上聘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东北大学、华晨宝马集团、腾讯云、奇安信等29名专家为数字顾问,共同为铁西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微信图片_20220116085958.jpg

52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达630亿元

会上,辽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新型工业网络(沈阳)实验室、奇安信辽宁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中心等3家工业互联网重点创新平台发布建设方案。共计52个总投资约630亿元的数字经济及基础设施项目集中签约,包括三大通信运营商战略合作项目3个、京沈合作项目1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暨技改项目10个、数字经济项目29个。

高峰论坛环节,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信通院副院长胡坚波,华晨宝马信息技术副总裁安博睿,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云副总裁、工业行业首席架构师赵野,奇安信副总裁孔德亮,赛轮集团信息中心总监孙培峰,分别就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标识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与安全等作主题演讲,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数字赋能。此外,“铁西智能制造伙伴数字讲堂——工业互联网安全专题”“中关村数字经济·沈阳高峰论坛创新合作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也分别于当日下午展开。

沈阳市委副书记刘晓东,北京市支援合作办二级巡视员赵振业等京沈两地相关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中国工业互联网总工程师王宝友等知名专家学者;中关村发展团、华晨宝马等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责编:李军萍)


【作者:李淑梅 刘万春 】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购买会员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一、项目背景与地理位置墨脱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依托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该电站的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西藏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墨脱县地处偏...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 并宣布工程开工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

竹木间,看见鲜活的古代中国——“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武汉开展

缓步走进展厅,“简读中国”四个大字一下子就攫住参观者的目光。两旁,一段段黄褐色的竹木片高低错落。  10月28日,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主体活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之一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省博物...

武汉工程大学:实施“零时差课堂”教学改革

武汉工程大学因“化”而生,因“工”而兴,创建于1972年,前身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迭经武汉化工学院时期,2006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走过创校初期的重重曲折,历经隶属调整的久久为功,收获化院阶段的步步向前,迎来了...

2022
01/16
09:23
李淑梅 刘万春
浏览量: 14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