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4 11:49:22 | 点击:509

“新当选的书记是全日制大学生,有知识、有想法,往后咱村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谈及未来,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二十里铺村的村民们眼神中满是憧憬与信心。

二十里铺村正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经历着蜕变。2020年3月5日,因团支部书记岗位空缺,刘建勇毅然投身乡村,并迅速融入了乡村生活。2024年11月1日,正式成为村党总支书记,开启了他带领村民振兴乡村的新篇章。

“我们的村民大多是失地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就业机会少。”刘建勇深知产业对于村子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找到适合村子的发展道路,他和村“两委”成员深入调研,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最终将特色产业发展锁定在酸菜上,以此作为打开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

酸菜厂房。受访者供图

“村里把老小学改造后的闲置场地利用起来,投资55万元建成彩钢车间,专门用来腌制酸菜。”有了场地,刘建勇又发动村里擅长腌制酸菜的妇女,和她们一起探讨如何实现规模化腌制。“一开始,村民们都不理解,觉得酸菜能有多大的市场?厂房狭小、销售无路、品牌更是无从谈起,每一步都很难。”

但刘建勇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四处奔走,学习销售经验。如今,酸菜产业已颇具规模。“2024年腌制了近120缸酸菜,年前就全部卖光了,还解决了15个失地农民的冬季就业问题,每人最多能拿到近5000元。”不仅如此,刘建勇还亲自直播带货,与自媒体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向固定单位、食堂供货,零售业务也开展得热火朝天,“二十里铺酸菜”的名气越来越大。

村民洗菜。受访者供图

酸菜产业步入正轨后,刘建勇又把目光投向土豆粉加工产业。2024年,村里引入一套粉条生产线,利用酸菜腌制车间的剩余空间,开启了土豆粉加工事业。“2024年生产的600斤土豆粉,在村民群里简单宣传后,就被抢购一空。”刘建勇面带笑意,“2025年村里计划建设冷冻库,实现土豆粉全年生产。同时我们还计划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送上自家生产的粉条,让大家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成果。”

据了解,村里原本计划申请“铺里味道”商标,却因资金和商标使用限制问题遇到阻碍。二十里铺镇政府得知情况后,主动申请“铺里味道”商标,并授权村里使用。“如今,‘铺里味道’商标成了二十里铺镇农产品的金字招牌,镇内单位或个人只要达成协议,经镇政府授权就能使用,有效促进了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二十里铺镇党委副书记吴玉婷说道。

在刘建勇的带领下,二十里铺村成功实现转型。

无独有偶,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石头磊村也在新任党总支书记史寿意的带领下发生着变化。新春的暖阳洒在石头磊村,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活力。

2024年11月,史寿意通过换届选举,满怀热忱地回到家乡石头磊村任职。一到任,他就察觉到村民们最关心的经济难题。“村里的商业裙楼租赁拖欠租金长达一年多,涉及金额高达1500万元,这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分红收益。”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史寿意一边耐心与相关方沟通协商,一边借助法律途径维护村民权益。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为村民争取到480万元的分红。“今年1月,90万元分红款顺利发放到300多户村民手中,让大家在春节前实实在在地拿到了钱。”史寿意说起这件事,脸上满是喜悦。

制作新道具。受访者供图

除了解决村民的“钱袋子”问题,史寿意还十分重视村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2024年9月,石头磊村河湟社火被城北区文化文体旅游局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寿意意识到这是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绝佳契机。“2024年,我们重新制作了精美的社火道具,精心组织村民参与排练和演出,参与表演的人数达到400人左右。”在他的努力下,2025年河湟社火的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超以往,从正月初八开始,接连在本村、非遗馆等多地进行演出。

制作完成的道具。人民网 况玉摄

为了让河湟社火能够长久传承下去,石头磊村积极与周边学校合作,推动民俗文化走进校园。西宁市城北区河湟社火非遗传承人刘海说:“今年参与社火表演的小孩从往年的40多个增加到80多个,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传承非遗的新生力量。”

如今的石头磊村,邻里关系愈发融洽,曾经因搬入小区而疏远的乡情重新升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截至目前,城北区已有7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投身农村,不仅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和青春力量,持续推动城北区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况玉)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航班遭炸弹威胁 美国罗纳德·里根国家机场暂停运作

  △罗纳德·里根华盛顿国家机场(资料图)  当地时间11月4日,央视记者获悉,由于美联航一架航班接到炸弹威胁,罗纳德·里根华盛顿国家机场当日暂停了所有航班。据悉,这项“地面停飞指令”将持续至当地时间当日13时30分。(...

佩斯科夫:目前未向美方提供俄乌最新战场局势图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地时间11月4日表示,俄方目前没有向美方提供标有乌克兰前线最新局势的地图,但此前双方进行接触期间俄方曾提供过相关地图,并就地图显示的情况进行过说明。(总台记者 王斌) 编辑:黄佐...

全球首个!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有哪些亮点?

11月2日,十五运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迎来一位特殊的“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该机器人由乐聚机器人全自主研发,中国移动、哈工大、通研院等生态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在单臂...

从概念蓝图到千亿级规模 广东低空经济具象化了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其中,推进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集群发展,被写入新的战略规划。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前三季度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16.2%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37.5亿元,同比下降10.4%。9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

锻造北斗导航的“神经系统” ——记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成员正在讨论技术方案。  黄思锦摄在日前于湖南株洲举行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由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以下简称“北斗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北斗民用短报文产品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在北...

广交会万商云集“人气足” 客旺货畅带动经济“热力值”持续攀升

央视网消息:第138届广交会第三期于10月31日开展。广交会期间,世界各地客商云集广州,展会经济火热的同时也带旺了本地消费。10月以来,受广交会带动,广州口岸的客流和货流持续处于高位运行。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0月,广州...

迈向“十五五”的文化图景 | 一起绣出更美好的生活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版式设计:汪哲平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最近,我正和繁峙晋绣非遗工坊的绣娘们加紧赶制一幅《千里江山图》...

十五运会开幕式完成首次全要素彩排

央视网消息:10月29日,十五运会开幕式首次带观众全要素彩排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融合多项非遗元素设计,将展现一场国际水准、中国精神、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全运会开幕式。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岁岁重阳:桑榆不晚 为霞满天

 央视网消息:10月29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全国第13个“老年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

2025
02/04
11:49
浏览量: 50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