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6-25 02:30:05 | 点击:13891

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

——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生动实践样本,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以文化人、以文铸魂,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通过移风易俗的“破旧立新”、家风培育的“见微知著”、代际守望的“美美与共”,探索出一条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气质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古戏台前话新风

移风易俗的现代性重构

在五福村中心广场,2024年翻新的村剧院犹如文明灯塔,见证着传统礼俗的变迁。这座240平方米的钢结构舞台,不仅配备了声光控制系统,更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传统形制与现代设施在此交融共生。“过去办场婚礼得花十多万,如今在五福堂为儿子置办喜事,免费使用的声光设备就能省下一大笔的开支。”村民李海林在五福堂为儿子举办的新式婚礼上感慨道。这场融合了传统婚仪元素与现代简约理念的仪式,不仅让传统婚仪在创新中传承,也成为乡村移风易俗的鲜活范本。 

作为移风易俗主阵地,村剧院两年来累计举办23场主题演出。每当秦腔晋韵在舞台上响起,总能看到老人们领着孩童坐在台下,戏文里的忠孝节义与现实中的道德评选形成奇妙呼应。五福村“好媳妇”“文明户”评选已连续开展5年,27块闪耀的奖牌陈列在剧院走廊,成为村民心中新的“道德坐标”。

“这里既是红事新办的实践场,更是文化浸润的活课堂。”五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建业介绍说,“我们把戏台变成讲堂,让演出连接民心,节俭孝亲的理念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扎下了根。”

庭院深处藏乾坤

家风建设的具象化实践

李家院落的木门上方,“克勤克俭”的篆刻家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美丽庭院”示范户,76岁老党员李庆荣的家堪比乡村文明的微缩博物馆:正屋墙上悬挂着“道德传家”匾额,两侧陈列着家族谱系图和历代先祖的诫子书;院中的葡萄架下正在举行的家风故事会吸引着村里老青少三代同堂,14户留守儿童家庭在这里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文明家风的密码悄然镌刻于门楣窗棂之间。“我们修剪的不仅是花草,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枝桠。”正在修剪院中花草的李庆荣说。

五福村独创的“美丽庭院”评选机制,正在激活乡村文明的神经末梢。以45户示范庭院为支点,撬动352位村民的文明自觉,12支志愿清扫队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3公里景观廊道,“门前三包”制度让花香从庭院溢出,弥漫在青石板路上。在村民王大妈家的窗台下,一排用废旧轮胎改造的花盆里种着月季、牡丹和各种不知名的花。“这些都是在村里举办的手工课上学的,现在每天打理院子成了习惯。”

朝夕相伴见真情

代际守望的社会化协同

在由村里老学校改建的惜福苑康养中心,82岁的张大爷正在品尝当天的养生粥。每周28道营养餐,每月10日爱心理发师免费为老人打理头发,每年重阳节举办百叟宴,让这里成为村里老年人的“幸福驿站”。更值得称道的是12位老年人组成的“夕阳红义务调解队”,他们走街串巷化解邻里纠纷,用一辈子的人生智慧守护着乡村的和谐稳定。“上个月调解了3起家庭矛盾,现在年轻人遇到事都爱找我们谝谝。”队员李大爷自豪地说。

与之形成温暖呼应的,是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阳光课堂”,2000册藏书的图书室里,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3年来,这个公益项目累计服务3800人次,不仅填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白,更架起了代际沟通的桥梁。每逢传统节日,空巢老人与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做月饼的场景,成为村里最动人的风景。

这些充满人文温度的制度设计,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绘制出“一老一小”的幸福同心圆,构建起“老有颐养、幼有优教”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精神的振兴。从古戏台到新庭院,从老学堂到新课堂,当移风易俗成为自觉,当家风家训成为风景,当代际守望成为常态,五福村在完成从“传统村落”到“文明村镇”华丽转身的同时,也让这座千年古村的文明之光,照亮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 

(记者 韩维元)  编辑:王亚坤   审核:同期声


【作者:韩维元】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球首个!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有哪些亮点?

11月2日,十五运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迎来一位特殊的“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该机器人由乐聚机器人全自主研发,中国移动、哈工大、通研院等生态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在单臂...

从概念蓝图到千亿级规模 广东低空经济具象化了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其中,推进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集群发展,被写入新的战略规划。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前三季度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16.2%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37.5亿元,同比下降10.4%。9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

锻造北斗导航的“神经系统” ——记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成员正在讨论技术方案。  黄思锦摄在日前于湖南株洲举行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由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以下简称“北斗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北斗民用短报文产品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在北...

广交会万商云集“人气足” 客旺货畅带动经济“热力值”持续攀升

央视网消息:第138届广交会第三期于10月31日开展。广交会期间,世界各地客商云集广州,展会经济火热的同时也带旺了本地消费。10月以来,受广交会带动,广州口岸的客流和货流持续处于高位运行。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0月,广州...

迈向“十五五”的文化图景 | 一起绣出更美好的生活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版式设计:汪哲平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最近,我正和繁峙晋绣非遗工坊的绣娘们加紧赶制一幅《千里江山图》...

十五运会开幕式完成首次全要素彩排

央视网消息:10月29日,十五运会开幕式首次带观众全要素彩排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融合多项非遗元素设计,将展现一场国际水准、中国精神、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全运会开幕式。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岁岁重阳:桑榆不晚 为霞满天

 央视网消息:10月29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全国第13个“老年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

中央气象台:青藏高原东部雨雪增强,弱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10月30日消息,昨日,西藏中东部、川西高原、青海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新疆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受高原短波槽和孟湾风暴“蒙萨”残涡共同影响,30-31日,青藏高原...

讲述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㉓)

展板是有限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能把历史讲得更透彻;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能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初心的光芒穿越时空,百余年前的理想不断长出新的血肉。今天讲故事、听故事的人,谁人不是执笔人?我们一次次回望历史...

2025
06/25
02:30
韩维元
浏览量: 138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