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山西太原: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山西太原: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7-18 16:29:40 | 点击:5248

 来到一座城市,走进一家博物馆,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每逢假日周末,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北齐壁画博物馆等一众网红打卡点,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总是排起长队。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近年来,太原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方针,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将博物馆作为主阵地和突破口,集中打造“经典”“智慧”“群众”“革命”4类博物馆,全市建设各类博物馆101座,平均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初具雏形。如今的太原,百姓身边的博物馆随处可见,成为太原市的一座座文化坐标。

  走进位于太原西南角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仿佛进入了考古现场。考古现场“搬”进展厅,是这座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这个今年开放的太原市第101座博物馆里,观众可跟随考古工作者了解考古发掘过程,也可以体验制陶与拓片、古陶罐和青铜修复器、绘制器物和纹饰等一系列考古基本功,触摸、体会太原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深埋于地下1000余年的晋阳古城,在岁月的侵蚀中静静诉说着太原这座千年古城的锦绣繁华。发掘好、保护好、整理好、阐释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信息,是文物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说。

  在这些博物馆中,参观者能看到历史的传承,感受到文化的自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有2500年建城史,晋阳古城承载着一段段历史记忆:春秋末期,晋国赵氏一族领袖赵鞅——《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之北建设城邑,是为晋阳发端。宋太宗赵光义,一把火毁掉了辉煌1500年的晋阳城。之后,太原易地建设,千年时光,晋阳古城遗址鲜少有大规模建设,一座唐五代时期的城市遗址完整保存。这在全国同一时期遗址中罕见,成为人们了解唐五代城市建设的标本。

  近年来,太原加大投入,通过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位于太原市东北郊的徐显秀墓,如今是炙手可热的北齐壁画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厚重古朴、科技感十足是这座博物馆的特点。穿行各个展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战乱时期短暂和平辉煌的北齐时代。这座建在原址上的博物馆,不仅在文物保护上成效显著,巧妙地利用盗洞与外界交换空气,更借助科技力量让壁画动起来“活”起来,打造出考古过程“L”幕三维动画、北齐民风二维动画、别都华彩壁画互动、壁画瑞兽环幕动画等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博物馆奇妙之旅。几乎每一个动画都吸引一批批游客驻足拍照合影。

  在太原,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让文物鲜活可触可感。今年5月中旬,“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在希腊雅典举行,当地大批民众前往欣赏了解中国石窟艺术。3D打印的石窟雕塑复制品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观展者还带上VR设备,身临其境体验石窟之美。

  龙山石窟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现存洞窟25座,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是东魏至隋唐时期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近年来,文物工作者通过艰苦努力,最终数字复原了主要造像。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作为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先后在法国、埃及等地展出。展览借助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散落在9个国家、近30座博物馆的100余件天龙山造像。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借助沉浸式影院等科技手段,通过“序”“山”“佛”“人”4个板块,可以全面看到天龙山石窟的历史和艺术成就。

  太原市重视博物馆建设,出台《太原市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博物馆作为“锦绣太原城”的历史见证和重要支撑,加快构建以历史类博物馆为基础、专题性博物馆为特色,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干、非国有博物馆和类博物馆为补充的基本架构,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围绕三晋文化、晋阳文化、晋商文化、醋文化等不同类型具有三晋特色的博物馆,太原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矩阵。山西博物馆、太原博物馆、晋祠博物馆今年都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晋商博物馆,一座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博物馆,通过一件件账册、汇票、地契记录晋商历史;在铁路工程师楼旧址,山西铁路建设博物馆展示着铁路发展的历程;在太原城市记忆馆,一件件老物件、老照片,让人感受到民国时期太原市民的生活与城市发展的变迁。文物建筑、名人故居、工业遗产,一座座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建筑,成为太原群众身边的博物馆。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开放的中国:坚持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

央视网消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鲜明,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正式开幕。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

海南本轮降雨为何如此强劲?气象分析师解答

央视网消息:从11月3日开始,海南岛屯昌、琼中、万宁、琼海和定安等5个市县出现强降雨。目前,海南多地仍处在暴雨红色预警之中。  琼海最大降雨量超400毫米  总台记者 范珊珊:我现在是在琼海市博鳌镇莫村,可以看到现在琼海...

166件文物揭秘“地下”紫禁城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应妮)4日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对公众开放的“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用166件(套)文物让观众看到一座地下的紫禁城。  清宫造办处是清宫内务府的下属机构之一,负责宫廷御用...

外交部:反对单方面超出合理必要限度对他国船只进行所谓执法

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有报道称委内瑞拉在马杜罗总统领导下向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寻求导弹、无人机等军事装备,以防范美国可能发动的袭击。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关于美国以武力方式在加...

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首发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11月3日10时30分,满载56个标准集装箱汽车零配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从广西柳州铁路港发车,到达钦州港后将装船出海,发往马来西亚。自此,柳州铁路港正式纳入北部湾港内陆...

清水河特大桥顺利合龙 雄忻高铁建设迎关键性突破

11月1日,雄忻高铁山西段清水河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雄忻高铁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水河特大桥位于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区,全长约1.4公里,共设墩台36个,最高桥墩高度达75.5米。梁体上部...

还有3天追平最长纪录 美政府“停摆”仍在持续

 自10月1日至今,本次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已经进入第32天,创下了美政府“关门”的第二长纪录,距离追平美国历史上的最长政府“停摆”的35天,仅剩下3天。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美国社会深受“停摆”影响,超百万美军士兵的...

英国安德鲁王子被剥夺头衔及王室住所

当地时间10月30日,英国白金汉宫声明称,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已启动正式程序,剥夺其弟安德鲁王子的尊号、头衔及荣誉,并已通知他搬离王室住所。  声明称,安德鲁王子今后将以“安德鲁·蒙巴顿-温莎”为名,并将搬至其他私人住所。...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两起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央视网消息: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这两起典型问题分别是: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童车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近...

美联储再降息 鲍威尔称政府“停摆”将影响经济活动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将继续根据最新数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以及风险平衡来确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针对12月的政策走向,本次委员会会议的...

2024
07/18
16:29
浏览量: 524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