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信心和勇气——读长篇小说《人间信》_读书频道_中国青年网

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信心和勇气——读长篇小说《人间信》_读书频道_中国青年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0-10 11:08:37 | 点击:462

“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通往一本书。”中国作家麦家对法国作家马拉美的这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几乎可视为文学事业的写照。对所有作家而言,正是对生活经验的深入开掘、对文学技艺的反复磨砺,才使得文学创作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事业。作家的艺术使命,就是竭尽自己的经验和技艺,尝试写出一本理想的书。作家的创作生涯,整个儿就是一本大书。就个体作家的风格特色而言,其创作个性和实绩往往以某“一本书”备受肯定为标志。所谓的成名作、代表作,均是特殊的“一本书”。这句话也是献给真正的文学创新创造者的箴言。假如一位作家不满足于过早被某“一本书”所定型,他就有必要写出“另一本书”。2019年,麦家推出长篇小说《人生海海》,因对故乡和童年记忆的集中表现而被认为是创作转型的标志,但这部作品对蒋正南形象的塑造其实仍延续着英雄传奇的叙事惯性。他的长篇小说新作《人间信》(花城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4月推荐书目),进一步疏离熟悉的题材和人物形象,真正实现了另辟蹊径。这或许是标志着麦家转型成功的一本书。

读完《人间信》,笔者深切感受到,麦家已倾力将他所感知的“世间的一切”摄入这“一本书”。在20余万字的篇幅中,一座偏远小山村的现代史,一个家庭的存续与变迁,一对父子间的冲突与隔阂,一些普通人的生死哀乐与爱恨纠缠,共同交织成人间画卷的一角。既然小说叙事容纳这么广泛,那么“人间信”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能否统摄全书?事实上,汉语表达所具备的简练和精深之长,足以消除上述疑虑。单从“信”字来看,无论被用作名词意义上的书信、音信、凭信,还是动词意义上的相信、信从、信仰,或是形容词性的诚实不欺、准确无误、真实可信,“信”都联结着特定的人际关系,并指向明确的价值观念。展开来说,书写“人间”与“信”的遇合,可谓作家分内之事,而探究作家的叙事旨趣,则是读者的职责所在。

如果“信”是音信,“人间信”则是人间的消息。人间本是浑然一体,芸芸众生共同沐浴阳光雨露。但在广袤大地之上,山川阻隔,语言分化,风俗殊异,以致不少人所认识的人间不过是一角,甚至很难与其他地方音信畅通。小说中的双家村正是这样的人间一角。在很长时间里,“我”即蒋富春的祖辈、父辈所能接触的外部世界,其边界不过扩展到街上和镇上,但双家村绝非远离人烟的桃源胜地:外国侵略者到过这里,以致“我”的父亲年少时曾被抓走又逃回;阿根大炮家先后有两个儿子从这里出发寻找部队;知青娄老师等人到过这里,革命风潮也从未忽略这里……从《人生海海》到《人间信》,双家村作为文学地理空间已初具规模,未来甚至可能发展为个人化的文学标记。但就目前而言,双家村并不以富于地方性的风土人情而独具一格,是广阔人间的缩影。不少人尝试过以极端方式离开双家村:奶奶离家出走,“我”从这里应征入伍,大姐和小妹远嫁外地。但他们最终或回到这里,或身在他乡而心系此地。双家村之所以令人爱恨交加却又无法真正摆脱,不仅因为它是那些人的故乡,更因为它就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小说并不以书写民族史、村庄史或个人成长史为追求,而是从容有致地记述人间常有的各种消息。

“信”若解读为相信,“人间信”则关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作品中的许多人,或许身份不够显贵,但都有自己的生活信念。母亲在重病时仍为游手好闲、毫无责任担当的丈夫百般开脱,这何尝不是一种“信”?正因始终相信丈夫只是不成器而不是坏,她才能做到几十年含辛茹苦操持家庭。蒋富春与父亲的巨大冲突,很容易被解读为少年的叛逆行为所致,其实根源在于父爱的缺失。成长道路上,父亲基本上是缺席的,蒋福春没有榜样力量的引领,他不自觉地要成为榜样,直到自己也成为父亲,才真正放下往事。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过,人间的故事千变万化,但究其底蕴都会透露“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残疾即残缺和限制,意味着残酷的现实。爱情则是梦想和对美满的企盼,意味着对残缺的补救。在残缺的现实面前,人依然葆有梦想并为此努力,这就是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人间信》写了那么多冲突、矛盾、误会、遗憾,却依然带有光亮和温热,正因它敢于直面生活的残缺,并坚持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信心和勇气。

“信”若解读为真实可信,“人间信”则意味着小说所叙述的人间图景真实可信。在新媒介时代,置身图像和声音叙事之中,小说家如何以文字叙事建构艺术真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人间信》中,麦家对文字叙事独特性的充分认识,体现为对小说叙事技艺的自觉运用。比如,在叙述视角上,前半部分以“我”的口吻讲述不成器的父亲如何屡次令人失望,这在叙述合法性上原本不无疑问,但叙述者时常引入“阿山道士说”“奶奶说”“母亲说”,不仅强化了叙述合法性,还使叙述过程本身变得摇曳多姿。小说还有意识地创设对话与互文的情境,以此引领读者在故事之外思考小说的意义与价值,这在最末的“众声”部分表现最为明显。

《人间信》结尾处引述了诗人安妮·卡森的话:“假如散文是一座房子,诗歌就是那火燎全身飞速穿堂而过的人。”至于何为小说,叙述者却未正面回答。上述解读或可用作答案:小说既从容记述人间的音信,又坚持发现人间的信念,更致力于使自己的记述和发现真实可信。一言以蔽之,小说是人间之为人间的凭信。

(作者:徐阿兵,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时政微观察丨广东之行,总书记强调两种精神

  11月7日至8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  从梅州到广州,总书记走进红色革命旧址、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参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对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为大湾区...

习近平广东行丨丰碑矗立 精神永存——走进叶剑英纪念园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参观叶剑英纪念园,了解当地弘扬革命文化、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等情况。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由叶剑英纪念馆和叶剑英故居组成,于2007年5月建成开...

一见·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切?

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了一幅宏伟蓝图。  7年时间,宏图变胜景。“党中央决定,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

央视网消息:记者5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截至目前,我国茶油产量比2020年增长53%。 按照《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三年...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

央视网消息:记者5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截至目前,我国茶油产量比2020年增长53%。 按照《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三年...

开放的中国:坚持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

央视网消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鲜明,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正式开幕。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

海南本轮降雨为何如此强劲?气象分析师解答

央视网消息:从11月3日开始,海南岛屯昌、琼中、万宁、琼海和定安等5个市县出现强降雨。目前,海南多地仍处在暴雨红色预警之中。  琼海最大降雨量超400毫米  总台记者 范珊珊:我现在是在琼海市博鳌镇莫村,可以看到现在琼海...

166件文物揭秘“地下”紫禁城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应妮)4日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对公众开放的“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用166件(套)文物让观众看到一座地下的紫禁城。  清宫造办处是清宫内务府的下属机构之一,负责宫廷御用...

外交部:反对单方面超出合理必要限度对他国船只进行所谓执法

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有报道称委内瑞拉在马杜罗总统领导下向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寻求导弹、无人机等军事装备,以防范美国可能发动的袭击。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关于美国以武力方式在加...

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首发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11月3日10时30分,满载56个标准集装箱汽车零配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从广西柳州铁路港发车,到达钦州港后将装船出海,发往马来西亚。自此,柳州铁路港正式纳入北部湾港内陆...

2024
10/10
11:08
浏览量: 46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