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小草寄大爱——读钟兆云《奔跑的中国草》

小草寄大爱——读钟兆云《奔跑的中国草》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4 21:46:39 | 点击:615

作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农林科学家,林占熺在菌草技术发明创造方面的突出事迹与杰出贡献,经过文艺作品的传播被人们日益熟知。这其中有钟兆云的贡献,他用几年时间跟踪林占熺在菌草研制与推广上的“奔跑”足迹,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报告文学《奔跑的中国草》,让我们了解了菌草研制的艰辛与效果的神奇。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教授,是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的原型。为解决菌业生产中日益严重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级难题,他无数次发明实验,终于找到了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科学方法。他以全新的菌草技术,带动宁夏闽宁脱贫致富,又以不断改进的菌草技术,在国内改变了一些地方的自然生态,在亚非拉地区带动了当地的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使不断“奔跑”的菌草,成为致富一方、造福世界的“幸福草”,为国际减贫和生态保护作出了独特贡献。

阅读《奔跑的中国草》,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好作者遇到了稀有题材,好文笔写活了时代榜样。钟兆云此前已经写过不少有影响的纪实文学力作,这次选择以林占熺为对象,可谓适逢其会。福建籍作者写福建籍传主,有地域上的便利,关键是钟兆云“懂得”林占熺,熟知“菌草”的特殊价值所在,也深谙林占熺的个人秉性与精神品质。因此,作品用采访得来的细节铺陈故事,展开从容不迫的叙事,由林占熺个人的科研爱好,到家人的全情投入,写出了菌草研制从实验到成功,从事业到产业的发展进程及其贯注于其中的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起来的家国情怀。

钟兆云的叙事从容自如,文笔更是走心入情。因此,林占熺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援外上的坚韧不拔和殚精竭虑,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研制初期,没有资金,自己贷款;出国参展,自己垫钱,突出体现了主人公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林家的亲情在菌草事业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令人感动。林占熺的六弟在工作中不幸殉职,五弟林占森又毅然参与进来。女儿林冬梅已经在新加坡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受父亲的事业感召,毅然回国加入研制团队,助力菌草技术走向世界。林占熺把一家人带入这项事业中,也表明了林家人在浓浓亲情中蕴藏着深深的技术报国情怀。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钟兆云在《奔跑的中国草》写作中,通过对研究过程的细致铺排和推广工作的精细描绘,自然而然又擘肌分理地写出了菌草技术的多样化效用和林占熺个人的多重精神境界。

林占熺研发菌草技术的本意是以草代木,另辟蹊径,但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深入又不断超越,研发出巨菌草和“绿洲一号”后,重心便从“菌”逐步转移到了“草”,使得菌草的效用从早先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走向了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而随着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移植与推广,菌草的效用扩展到外援领域,成为中国品牌、中国贡献的代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了作用。从原本的“以草代木”到后来的“植草代林”,由起初的“兴农富民”,到后来的“造福人类”,小小一株草,功效何其多,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用无价来估量。

通过这部文质俱美的作品,我们了解到,在菌草研发与推广过程中,林占熺上下奔波,不屈不挠;敢作敢为,率先垂范;不惧争议,忍辱负重;不计毁誉,务必争先,更是释放出了一种多重元素交相汇聚的精神内力,其中显然包含了求真务实的科学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作者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时政微观察丨广东之行,总书记强调两种精神

  11月7日至8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  从梅州到广州,总书记走进红色革命旧址、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参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对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为大湾区...

习近平广东行丨丰碑矗立 精神永存——走进叶剑英纪念园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参观叶剑英纪念园,了解当地弘扬革命文化、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等情况。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由叶剑英纪念馆和叶剑英故居组成,于2007年5月建成开...

一见·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切?

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了一幅宏伟蓝图。  7年时间,宏图变胜景。“党中央决定,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

央视网消息:记者5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截至目前,我国茶油产量比2020年增长53%。 按照《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三年...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

央视网消息:记者5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截至目前,我国茶油产量比2020年增长53%。 按照《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三年...

开放的中国:坚持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

央视网消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鲜明,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正式开幕。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

海南本轮降雨为何如此强劲?气象分析师解答

央视网消息:从11月3日开始,海南岛屯昌、琼中、万宁、琼海和定安等5个市县出现强降雨。目前,海南多地仍处在暴雨红色预警之中。  琼海最大降雨量超400毫米  总台记者 范珊珊:我现在是在琼海市博鳌镇莫村,可以看到现在琼海...

166件文物揭秘“地下”紫禁城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应妮)4日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对公众开放的“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用166件(套)文物让观众看到一座地下的紫禁城。  清宫造办处是清宫内务府的下属机构之一,负责宫廷御用...

外交部:反对单方面超出合理必要限度对他国船只进行所谓执法

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有报道称委内瑞拉在马杜罗总统领导下向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寻求导弹、无人机等军事装备,以防范美国可能发动的袭击。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关于美国以武力方式在加...

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首发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11月3日10时30分,满载56个标准集装箱汽车零配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从广西柳州铁路港发车,到达钦州港后将装船出海,发往马来西亚。自此,柳州铁路港正式纳入北部湾港内陆...

2024
11/24
21:46
浏览量: 6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