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非遗“乌铜走银”给了他最渴望的尊严

非遗“乌铜走银”给了他最渴望的尊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15 14:52:02 | 点击:774

  王光良在传习馆教徒弟。本人供图


  近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场名为“彩云之南·遗世瑰宝”的云南文化交流展览引人驻足。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几件镶嵌着精致银纹的器物格外吸睛——这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的作品。创作者的名字清晰可见:王光良。

  这位创作者出生于昆明东川一个普通的家庭,因先天性残疾双腿行动不便。这位昔日昆明某景区的特型演员,如今已经是“乌铜走银”传承人,他精湛的手艺跨越山海,让这项古老而独特的中华技艺在异国绽放光彩。

  乌铜走银,以铜为胎熔银入纹,时光沉淀出黑白分明的古朴典雅,源自清雍正年间铜匠岳富的偶然灵感。掌握乌铜走银技艺绝非易事,制胎、錾刻、走银(或走金)、成型……每一步都要求匠人具备极高的专注力、耐心和手上功夫。因此,这项技艺传承不易,对学习者的毅力、悟性和动手能力皆是巨大考验。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光良与“乌铜走银”结缘。

  2011年,王光良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昆明某景区扮演特型人物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谋生技能产生了质疑。“我觉得干这份工作并不是长久之计。”王光良回忆。

  这时,昆明市残联向他伸出援手,提供3份工作让他选择。其中一份,是学习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然而,这份学徒工作初期没有收入,学习过程艰苦漫长,竞争激烈且实行淘汰制。面对现实的生存压力与对尊严的强烈渴望,王光良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就学这个了!哪怕前路再难。”他想抓住这个机会,靠一门真正的手艺改变命运。

  进入乌铜走银的传习馆,王光良才真正体会到学艺的艰难。传习馆实行严格的淘汰制,与他一同学习的,不乏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他,既无美术基础,又无金属加工经验,起点落后一大截。

  最难的活是锻打——要用小锤子在乌铜片上精准地敲出流畅均匀的凹槽线,为后面镶嵌银丝做准备。“打得准、打得齐”,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对王光良来说却像一座大山。刚开始,他敲的线条歪歪扭扭,而其他学员的作品已经像模像样了。师傅的沉默和同伴的进步,都让他倍感压力。

  但王光良没有放弃。传习馆熄灯后,他在月光下继续练;天刚亮,他就第一个拿起工具。锤子无数次砸偏,砸在手指上,血泡起了又破,最后变成了厚厚的老茧。汗水滴在铜片上,瞬间就干了。那半年,他靠着仅有的6900元积蓄硬撑,钱花光时,还向朋友借了1300元,就为了能坚持到转正考核。

  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线条从歪扭变得流畅规整,他成了那批学徒中唯一通过考核转正的人——这不仅是对他手艺的认可,更是他用坚持换回的尊严。

  多年刻苦钻研,王光良依靠手艺站稳了脚跟。凭借对錾刻工艺的深入研究,王光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项錾刻装置的改进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使图案錾刻更加便捷灵活,还显著提升了錾刻的精细度和效率。

  2018年,王光良获评“昆明市金牌工人”,并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采访中,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我又评上了市级传承人!”他指着窗外说:“看,那是我靠这门手艺挣钱买的新房!”乌铜走银带给他的,不仅是生活的改善,更让他找回了自信。

  王光良所在的传习馆,现在成了很多残疾朋友的希望之地。他深知一门手艺对特殊人群有多重要。在他的悉心指导和榜样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来到这里学习。他们中,已经有不少人像当年的王光良一样,从零开始,克服困难,最终也评上了不同级别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他们和我一样,在这里获得增收,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事,也找到了被人尊重的感觉。”看着工作室里那些和他一样专注的身影,王光良露出了温暖而坚定的笑容。

  实习生 尹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5日 04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66件文物揭秘“地下”紫禁城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应妮)4日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对公众开放的“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用166件(套)文物让观众看到一座地下的紫禁城。  清宫造办处是清宫内务府的下属机构之一,负责宫廷御用...

外交部:反对单方面超出合理必要限度对他国船只进行所谓执法

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有报道称委内瑞拉在马杜罗总统领导下向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寻求导弹、无人机等军事装备,以防范美国可能发动的袭击。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关于美国以武力方式在加...

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首发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11月3日10时30分,满载56个标准集装箱汽车零配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钦州—东盟”铁海联运专列从广西柳州铁路港发车,到达钦州港后将装船出海,发往马来西亚。自此,柳州铁路港正式纳入北部湾港内陆...

清水河特大桥顺利合龙 雄忻高铁建设迎关键性突破

11月1日,雄忻高铁山西段清水河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雄忻高铁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水河特大桥位于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区,全长约1.4公里,共设墩台36个,最高桥墩高度达75.5米。梁体上部...

还有3天追平最长纪录 美政府“停摆”仍在持续

 自10月1日至今,本次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已经进入第32天,创下了美政府“关门”的第二长纪录,距离追平美国历史上的最长政府“停摆”的35天,仅剩下3天。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美国社会深受“停摆”影响,超百万美军士兵的...

英国安德鲁王子被剥夺头衔及王室住所

当地时间10月30日,英国白金汉宫声明称,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已启动正式程序,剥夺其弟安德鲁王子的尊号、头衔及荣誉,并已通知他搬离王室住所。  声明称,安德鲁王子今后将以“安德鲁·蒙巴顿-温莎”为名,并将搬至其他私人住所。...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两起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央视网消息: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这两起典型问题分别是: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童车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近...

美联储再降息 鲍威尔称政府“停摆”将影响经济活动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将继续根据最新数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以及风险平衡来确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针对12月的政策走向,本次委员会会议的...

翰墨丹心写乡情   笔精墨妙出精品

——观赏江仁元先生东方海岸果谷写生作品有感    每日新闻网讯(孙振远)  2025年10月23日,由烟台市蓬莱区文联、刘家沟镇人民政府主办,蓬莱区文旅局、蓬莱区融媒体中心、东方海岸果谷果业产业链承办,蓬莱文化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在重阳节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在山东泰安,老人们沿着泰山拾级而上登高望远,欣赏美景过重阳。在福建福州,趣味运动会热热闹闹,“弹跳乒乓球”“水瓶保龄球”等项目让老人们在欢声笑...

2025
07/15
14:52
浏览量: 7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