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招聘博士需28岁以下?“年轻化”不该“卷”年龄

招聘博士需28岁以下?“年轻化”不该“卷”年龄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12 13:45:36 | 点击:479

引进人才时,最应当关注的还是“才能”二字,是人才水平与岗位需求是否足够适配。

近日,长沙市望城区发布《2025年事业引才博士公开引进公告》,其中提到年龄要求为28周岁及以下,优秀者可放宽至30周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事很快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认为,28岁的年龄限制似乎过于苛刻。一般来说,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在22岁左右,在经历了硕士2-3年、博士4-6年的学习后,顺利毕业的年龄大概在28岁-31岁。要求引进博士在28周岁以下,也就意味着应聘者需要在各个求学阶段“无缝衔接”,一旦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稍有耽误或转换赛道,便很可能会错过年龄红线。

对此,望城区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回应,如果应聘者年龄在28至30周岁之间也可正常报名,需要把获奖经历填写在报名材料中。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放宽到30岁希望给大家更多机会,但确实在年龄上,我们招聘的倾向是更年轻化的干部”。言辞中,流露出明显的“年轻化”偏好。

近些年,35岁年龄红线成为很多所谓“大龄博士”的焦虑来源之一,不少单位在招聘博士时都会加上一个“35岁以下”的年龄要求。而在35岁“硬杠杠”之外,一些单位还逐渐将年龄红线“前移”,根据不同岗位设置32岁、28岁等更低龄的“门槛”。很多应聘者本来对相关岗位很感兴趣,也符合基本的能力要求,可一条条缺乏科学依据的低龄化要求,却使他们被无奈劝退,连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根据年龄“一刀切”的招聘方式,不仅涉嫌构成年龄歧视,也很可能让用人单位因“年龄执念”错失合适的优秀人才。

其实,随着人才成长路径的多元化发展,年轻人没有按照“本科-硕士-博士”等既有“社会时钟”的节奏求学,早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不少人会在硕士毕业后进入职场,工作多年后,对某个学术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选择读博深造。还有人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不着急确定人生方向,而是用“间隔年”的形式去旅游、去创业,然后再去锚定未来努力的目标。也有人纯粹是因为考研二战、三战等情况,导致人生进度不得不放缓。

很多时候,年轻人并非一开始就明确方向,也并不总能顺利达成目标,多重尝试、经历波折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理清思路、认识自我、走向成熟的过程。这种不符合固有“社会时钟”的做法,应该被社会理解和包容。

在招聘时设置过于严苛的年龄要求,对于希望拥有更多试错空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并不友好。道理也很简单,当人们不得不紧张地进行年龄计算、生怕错过最后的招聘节点,就很容易在规划人生时瞻前顾后,因机会成本过高而不敢轻易探索尝试。

将招聘博士的门槛提前到28岁,也忽视了博士阶段如期毕业的不确定性和现实困难。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就曾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介绍,该院直博生平均在读5.5年,已超过规定年限,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的“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博士毕业生中的延期毕业者比例为39.7%,2021年达到49.4%。

博士阶段的教育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毕业延期的原因也有很多,既包括研究过程需推倒重来、实验结果不及预期、达到毕业要求的发文标准难度持续上升等客观因素,也有导生沟通不顺利、跨学科报考学生不能顺利适应等主观原因。在博士阶段延毕,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不努力”“不优秀”。毕业时间稍晚了些,不该成为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的理由。

对用人单位而言,希望优化人才结构,实现干部年轻化无可厚非,但年轻化导向绝不意味着一味“卷”年龄。引进人才时,最应当关注的还是“才能”二字,是人才水平与岗位需求是否足够适配。以28岁等严苛标准“卡”年龄,恐怕只会本末倒置,“卡”走更多优秀人才。(任冠青)

责任编辑:梁文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台风黄色预警:“海鸥”今晨已移入南海 最强可达强台风级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今天(5日)早晨移入南海,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越南嘉莱省归仁市东偏南方向约1130公里的南海东南部海面,就是北纬11.5度、东经119....

中小学春秋假给旅游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央视网消息:11月往往是传统旅游的淡季,而随着秋假时间的确定,浙江的旅游市场“淡季不淡”。不少旅行社也借机推出了个性化、定制化产品。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

近日随着铺轨机将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平稳铺设到云岭隧道中段道床板上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陕西段长钢轨铺设任务圆满完成西十高铁开启建设“加速度”西十高铁陕西段线路长169.4公里,正线铺轨323.93公里,铺设道岔45组,全...

“太空交接”完成!神二十航天员11月5日返回地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

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3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新联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纪...

事关港澳台人员往来、过境免签口岸扩容等 10项重磅政策发布

为积极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11月3日发布10项移民和出入境管理服务政策举措。  一、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自2025年11月5日起,在北京、上海、粤...

朝“问”健康丨什么是地中海饮食?怎样吃更合“中国胃”?一文了解

在各类健康饮食榜单上,“地中海饮食”近几年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它被国际多家权威机构认证有益于心脑血管、预防糖尿病甚至延长寿命。  地中海饮食起源于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很多人对地中海饮食的印象就是吃...

时政新闻眼丨中美元首釜山会晤,这些重点值得关注

  10月3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飞机落地后不久,中美元首会晤举行。这也是习主席抵达韩国后的第一场活动。  釜山会晤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接下来的韩国行还有哪些看点?《时政新闻眼》与你共同关注。...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略有回升

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进行了解读。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

为创新系上“安全带”:智能网联汽车监管新规落地在即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转型,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核心赛道,不仅重塑着汽车的产品形态,更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产业制高点。  在这场变革浪潮中,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基础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力,已在智能网...

2025
02/12
13:45
浏览量: 47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