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美好生活 慢慢享受

美好生活 慢慢享受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9-12 10:47:24 | 点击:433

  江西南昌磨盘山森林公园步道。


  王迪川摄(人民视觉)

  重庆渝中区枣子岚垭步道。


  王 欢摄(人民视觉)

  北京市民在自行车专用道上骑行。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供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城市的核心是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建设城市慢行系统,是提升城市生活舒适度、便利度的有益尝试。本报记者到多地探访发现,各具特色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完善,很多城市居民越来越享受慢行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编  者

  漫步街头,放松身心,休闲又健身;骑行单车,畅行无阻,绿色又环保。

  慢行系统是指以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或低速交通方式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旨在解决快慢交通冲突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城市慢行系统中拥抱绿色出行,乐享慢生活的悠然韵味。

  优化交通,提升城市出行效率

  晨光熹微,北京二环路上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家住东城区安定门附近63岁的张建国,像往常一样穿上运动服,沿二环边上的绿道开始晨练。“有了这条路,锻炼、出行都太方便了。”

  慢行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建国脚下这条绿道,全长35.5公里,去年年底全线贯通。打开地图,它犹如一条绿色丝带,将北京二环沿线的公园、文化遗址和商业区都串了起来。

  “慢行系统是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的最佳方式,是助力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轨道所所长王书灵看来,慢行系统的设计理念要遵循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等原则,使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为啥慢出行受欢迎?首先是便捷。“短距离出行,骑行可能比乘车还快,慢行并不‘慢’。”王书灵说。

  同时,慢行交通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体验。早上7点刚过,昌平区回龙观至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的自行车专用路上已是车轮滚滚。这条全长6.5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是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

  “通勤时间从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家住回龙观的张先生喜欢骑车上下班,“以前很多道路机非混行,感觉不够安全。现在有了专用路,骑车比乘公交快,比开车省心。”

  近年来,一条条慢行街道在北京陆续亮相,有力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感和获得感。《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以“线贯通、点覆盖、增体验、定规则”为重点,加快形成一主、两辅、四特色的慢行网络,围绕学校、医院和轨道车站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塑造高品质的慢行友好出行环境,打造7类慢行特色街区。比如,朝阳区三里屯路启动环境整体更新工程,通过优化道路断面、增种绿化植被、补充公共休闲设施等方式,构建起连续流畅、规划合理的线性交通空间。

  “我们建立了‘评价—治理—再评价—再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以年度慢行交通服务评价为抓手,持续优化慢行系统。”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已施划独立自行车道60.6公里、拓宽自行车道329.9公里。

  随着慢行系统的不断完善,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慢行出行比例达到50.1%,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占20.0%;在全市495个主要道路断面中,100余个断面早高峰期间非机动车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

  放松身心,打造市民共享空间

  清晨6点,江西南昌,赣江江面薄雾未散,骑行爱好者王青已从英雄大桥下出发,沿着赣江风光带的绿道穿行。

  “以前骑行得往郊区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穿江越湖’,两小时串联凤凰洲市民公园、秋水广场等好几个景点,累了还有驿站歇脚,太舒服了!”王青口中这条让人惬意的路线,是南昌红谷滩区以赣江为依托打造的28公里慢行系统——这条集步道、绿道于一体的生态长廊,为市民筑起散步、跑步、骑行的安全空间,让慢行成为放松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日常。

  来到“南昌之星”摩天轮下,彩色塑胶铺就的智慧跑道上,60多岁的张女士正和姐妹们沿着内侧慢走,“这路面走起来特别舒服,不硬不软,每天走两圈都不觉得累!”

  不远处,智能存取包柜旁,晨练结束的市民王轩正取走随身物品,对于他来说,慢行系统的意义非同一般。王轩曾深受肥胖困扰,“过去,我体重200多斤,一度出现脂肪肝、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沿江边步道慢走,渐渐爱上运动。”

  好的环境能影响人。“赣江沿线的设施建设,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便捷的运动空间,更让我在科学锻炼的过程中感到放松和快乐。”王轩说。

  这些让市民交口称赞的慢行体验,源于南昌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从绿道串联的景观节点,到智慧化的配套设施,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文城相融’的原则,通过开放绿地共享、绿道系统串联、科技赋能治理,把原本分散的滨江空间、文化地标、生态湿地连成有机整体。”红谷滩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三怀说,这条总长28公里的“生态景观带”已升级为“市民生活带”,来健身、游玩的市民一路可看江景、赏绿意。

  得天独厚的滨水空间不仅为南昌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对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红谷滩赣江风光带凭借慢行系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成为市民共享的活力空间,是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的生动范例。”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志仪长期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在他看来,红谷滩赣江慢行系统的独特价值,在于将这一生态长廊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享”的载体,为全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慢行系统发展越快,就越能为绿色出行和美好生活提供支撑。这些慢行线路,或融入山水,或串联街巷,让市民在脚步间感受健康节奏,也在风景里留下美好时光。

  改善体验,现代城市增添韵味

  在重庆,步行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山地的高差、道路的曲折,塑造了独特的“立体交通”格局,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习惯了“上坡下坎”的出行节奏。

  近年来,重庆充分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不断推进高品质慢行系统建设。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过840公里,一个“互联成网、便民高效、全龄友好”的多功能步道体系初步形成。

  清晨,住在渝中区阿卡迪亚小区的陈女士从小区门口步道出发,通过慢行系统去九坑子农贸市场买菜。“以前买菜得绕好大一圈,现在几步路就到了!”她笑着说,“出行方便多了!”

  阿卡迪亚小区依山而建,地形限制多,过去到最近的红岩村地铁站,看着就在眼前,但受制于高坡地形,得绕行近半小时。有了连接公共交通的步道后,居民去地铁站只要十来分钟。

  阿卡迪亚小区的变化,得益于重庆持续推进山城步道建设。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得重庆中心城区的各类公共空间分布零散。近年来,重庆以山城步道为载体,将原本分散的社区、公园、学校和地铁站通过步道串联成网。

  重庆市住建委编制发布《重庆市慢行系统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点打造山城步道品牌。重庆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做规划不仅是修一条路,还是重新梳理公共空间,让市民生活更便捷,体验更丰富。”

  沿着半山崖线步道一路向前,场景不断变化。这条顺应山势匠心打造的步道,沿途保留下抗战遗址、老城墙等历史印记,串联起历史脉络。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周春见证了这里的变迁:“在这里散步,就像翻阅一本活的城市史,让山城居民望见山、看见水、记住了乡愁。随着城市更新,楼高了,交通发达了,但山城步道串联起的城市空间,让重庆人感叹,这里还是山城的老味道。”

  在戴家巷,步道也悄然改变了社区生态。沿着蜿蜒而上的石阶步道,40多家咖啡馆、文创商店和独立书店错落有致,原本沉寂的老社区焕发出新活力。年产值突破亿元,这不仅是商业的复苏,更是社区的重生。

  “步道不是单纯的通道,它串联起居民的生活动线、商业形态和文化记忆,是社区有机更新的重要纽带,这里真正做到了‘以步道兴社区,以慢行促融合’。”渝中区重点项目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唐柏君说。

  山城步道,正用“慢”的方式,为这座快节奏发展的城市注入新内涵。出行不再是负担,而是一段可以享受的时光。从市井街巷到江岸风光,从社区更新到文化传承,慢行步道让出行更绿色,也让山城更有韵味。

  城市慢行系统带来的“生态+文化+社会”的融合发展模式,既守护了自然基底,又激活了人文活力,更凝聚了社会共识。周志仪建议,绿道网络体系的规划与构建,需将城市的自然基底、历史文脉及人文精神等核心要素系统内化,通过绿道线路的统筹设计,有效整合水网绿地、城镇乡村、旅游景区、文化节点与生态农业观光区等多类空间载体。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生命“底线”如何守护?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题:生命“底线”如何守护?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新华社记者李恒、朱筱  守护患者安全,如何深度融入医疗体系的底色?  9月17日是世界患者安全日。从手术台前的“三查七对”到智慧医疗的精准扫...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文章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胡塞武装:以色列空袭也门致31名媒体工作者死亡

△9月10日,也门首都萨那遭以军空袭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5日获悉,据胡塞武装最新消息,在以色列9月10日对也门发动的空袭中,共有31名媒体工作者死亡。截至目前,空袭已造成共47人死亡,164人受伤。  10日,以军称继...

特朗普预期美联储本周将“大幅降息”

  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表示,他预计美联储将在本周的会议上宣布“大幅降息”。  特朗普称:“我认为会有一次大幅降息。”若成真,这将是美联储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将于9月16日和17日召开...

西藏发现高海拔地区已知树龄最长的野生葡萄树

记者9月14日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了解到,日前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正式确认左贡县绕金乡左巴村一株野生葡萄树树龄达416年,该树高约8米,地围209厘米,胸围160厘米,胸径67厘米。专家表示,该树是高海拔地区已知寿命最长的野...

女子从43楼抛下行李箱称“没拿住” 警方:涉嫌犯罪已刑拘

据报道近日广东广州增城一小区内一个行李箱突然“从天而降”险些砸中正在楼下散步的人该行李箱达20寸若砸到行人后果不堪设想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警方将目标锁定为住在43楼的李某经询问,李某承认是自己的行李箱并辩解当时与他人发...

莫斯科交易所暂停股票交易

  当地时间9月13日,莫斯科交易所发布声明称,该交易所已从莫斯科时间9月13日10时12分暂停股票交易,恢复交易时间另行通知。(总台记者 徐鸿波)

波音因安全违规面临美监管机构310万美元罚款

新华社华盛顿9月12日电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12日发布声明说,由于波音公司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有安全违规行为,拟对其处以总额约310万美元的罚款。  声明说,波音安全违规行为涉及2024年1月5日发生的舱...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护民助农暖人心——记抗洪抢险中的四川蓬溪县红江镇“红色冲锋队”

“蒋婆婆,开门!暴雨要来了!”6月29日早上8点,在四川蓬溪县红江镇永益村,“红色冲锋队”队员左均拍着一扇大门反复呼喊。  雨水裹挟着泥沙“砸”向地面,村道积水已漫过脚踝……左均的裤腿沾满泥浆,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重点人群转...

美好生活 慢慢享受

  江西南昌磨盘山森林公园步道。  王迪川摄(人民视觉)  重庆渝中区枣子岚垭步道。  王 欢摄(人民视觉)  北京市民在自行车专用道上骑行。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供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

2025
09/12
10:47
浏览量: 43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