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围绕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设置了多场分论坛。在11月6日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多方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

这里是上海进博会虹桥论坛的分论坛之一,人形机器人创新与发展论坛,有很多围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和大咖们在这里发表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最新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编制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图景(2025年版)》发布,系统梳理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技术指标与发展形势,明确了接下来产业发展脉络与创新方向,为产学研用协同发力提供了清晰指引。

乐聚智能董事长冷晓琨表示,我国现在有的一个优势是在数据上面,在工业场景上是全球最丰富的,有着很强大的养老家庭场景数据,这一块数据会支撑接下来我国在机器人大脑方面的一些探索。

从本体到模型大脑,2025年以来,在政策的推动和产业链不断完善下,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而对于机器人何时能够真正走入家庭,与会嘉宾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测。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机器人在AI的驱动下,它的技术进步都是阶梯性的。2025年比2024年进步非常快,奇点(突破点)也就是最近3到5年,5到10年可能渐渐在生活中会比较多。
科技赋能 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11月6日举办的“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分论坛上,发布了首份《银发科技发展报告》。聚焦银发群体需求变化、银发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等议题,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案。


亚洲首发的实时人工智能助听器,直面长者听力下降痛点;自动识别训练者肌力状态的康复辅助器具,已在国内医院投入试用……出席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中外嘉宾参观进博会银发经济前沿产品,感受科技在养老场景中的实用与温度。

与会嘉宾表示,要把人口老龄化挑战转化为可持续增长与社会福祉的源泉。“银发科技”能有效弥补养老服务人力的不足,为这一转型实践提供强大助力。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兼蒙古国别主任那迪娅表示,中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探索机遇方面,一直走在前沿。中国的科技正在塑造有尊严、自主的养老新模式。


本届银发经济主题论坛发布了《中国银发科技发展报告(2025)》。报告指出,中国银发科技发展主要集中在精准医疗与慢病管理、认知障碍干预、数字养老等技术领域。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数据协同不足、复合型人才缺口、适老化设计理念有待深化等问题。围绕银发科技发展,与会学者也给出自己的见解。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表示,在“银发科技”包括银发经济中,初期研发科技产品、降低成本,普及到老百姓会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有相关的社会政策,也包括志愿者的一些服务跟进,来帮助这些“银发科技”成果真正能够造福于全体老年群体。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浏览量:
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