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大漠深处三代人的绿色守望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大漠深处三代人的绿色守望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7-03 18:15:58 | 点击:673

  一米九的身高、小麦色的皮肤、朴实开朗的笑容……第一次见到石健阳,会觉得这是一位阳光开朗的大男孩。蓝天白云下,29岁的他身姿挺拔宛若青松,将自己与大漠的故事娓娓道来。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在石健阳幼时的印象里,这里一年到头有吹不完的风沙。“小时候一刮风,我和小伙伴们就赶紧拿衣服把头包起来,慢一点沙子就进到鼻子、嘴巴里。我听爷爷讲,沙子动不动就把庄稼、房子埋了,因为沙害,家里不得不多次搬家。”石健阳说,“为了定住风沙,爷爷就带着我父亲和许多人一起种树。我学生时代的假期,基本是跟着爷爷和父亲在治沙工地上度过的。”

  石健阳的爷爷石光银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了治沙事业。40余年间,他带领乡亲们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

  石健阳12岁那年的植树节,他的父亲在拉运树苗的途中因车祸去世。在少年石健阳的心中,这一片片树林,是爷爷和父亲毕生的守望。“我高考志愿毫不犹豫地报了林业,就是想帮爷爷和父亲守好、护好这片林子,让绿色在我手中延续、扩展。”

  2017年,在爷爷的带领下,石健阳正式投身植绿事业。“过去沙害严重,老一辈治沙人最迫切的是要定住风沙,让地面先绿起来,所以当时的树种主要是生长快的杨树。”石健阳说,“几十年过去,杨树林老化严重,出现大面积枯死的情况。我们现在陆续对老化的林地进行树种更换,补种四季常青、生命周期更长的樟子松,目前已经补种了5万亩。”

  石健阳在十里沙苗圃基地查看樟子松苗木生长情况(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单一树种的林地更容易出现病虫害,石健阳在补种的同时,着力改变林分结构,将乔灌草立体种植,营造更科学的林地环境。“林子下面不仅能种药材,还能搞养殖,林下经济发展起来,植树造林就能从单纯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生态、经济双重收益。”石健阳说。

  与石健阳一样,许多沙区的年轻人学成归来,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投身治沙事业。“90后”康建娥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在沙区长大的她从小就树立了“治沙植绿”的决心,大学时期不仅义无反顾选择学习林业,还在毕业后来到定边治沙。“我主要负责造林规划和林地管护统筹,用我所学的知识提高造林成活率,让大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林子得到科学的抚育。”康建娥说。

  “我们团队基本都是‘90后’,7个骨干的祖辈、父辈也都是治沙人。让家乡变得更美好,是我们的愿望,也是责任。”石健阳说。

  石健阳在十里沙治理区修枝抚育(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这个年轻的治沙团队着力推进造林的机械化,大大提升了造林效率和成活率。“通过科学造林和管护,林子的成活率从过去不足一半提升到现在的92%。”石健阳说。

  “老一辈消灭了流动沙丘,我们在守好基业的基础上,要将单纯的治沙变为用沙。”石健阳说。在爷爷的支持下,他利用现代治沙技术,培育出可以在沙漠种植的马铃薯苗,提供给群众种植。同时,他还带领沙区群众种大棚蔬菜,并成立养殖合作社免费提供牛崽,以股份制的形式与农户合作养牛。如今,周边群众收入逐步提高,形成“家家有产业,户户致富忙”的乐业新图景。

  石健阳(左)和团队成员在无毒马铃薯培育中心查看马铃薯繁育情况(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登上城外的一处高地,清风徐来、虫鸣阵阵,只见望不到边的樟子松林挺立在大漠之上,护卫着定边县城。“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计划通过直播的形式,为沙区羊肚菌、土豆、板蓝根等优质绿色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石健阳讲起今后的规划,“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一代代人的治沙成果,一起来见证我的家乡变得更美好!”(记者姜辰蓉、孙正好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李强同斐济总理兰布卡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斐济共和国总统拉拉巴拉武互致贺电,庆祝中斐两国建交50周年。  习近平指出,斐济是首...

违规拍摄涉密文件多人被处分 国安机关最新提示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在数字化办公日益普及的今天,手机成为工作沟通的重要工具。各类手机通信及办公软件因即时、便捷被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景,但这也可能导致涉密信息突破物理防护边界,进入数字传播网络,暗藏失泄密风险,成为危害国...

经济三季报观察·“智能”成机器人产业主旋律 关键零部件研制获得新突破

央视网消息:记者11月3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不仅如此,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

李恒镇开展“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主题科普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胡民生)10月30日,李恒镇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在双窑村开展“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主题活动,通过多元环节科普民族团结知识,点燃群众参与热情,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圆”。活动现场,“少数民族风...

​广元市利州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专题培训班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牟 娟)为深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包保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近日,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区食品安全办副主任白培侠,在市委党校为全区村(社区)干部培训班进行...

当好绿色发展的“行动派”——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三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当好绿色发展的“行动派”——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三  新华社记者高敬、黄庆刚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开放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锚”(和音)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势,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兼顾自身之需与世界之盼,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

从“赛事流量”到“文旅增量” “体育+”激发消费澎湃动能

央视网消息:13个城市,85场比赛,516名球员,11月1日晚上历时175天赛季的“苏超”落下帷幕,总决赛泰州队以“黑马之姿”捧起首届“苏超”的冠军奖杯。11月1日晚,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决赛落幕。90分钟常规时间...

烟台高新区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贯彻落实第三季度全市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精神

每日新闻网讯(图/文 吕本政 高祥龙)10月31日,第三季度全市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后,烟台高新区检察院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认真谋划落实举措,确保会议精神落地见效。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仲梅...

湖北省公安县召开2025年 第三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

每日新闻网讯(赵南奇)10月30日,公安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县食药安办)组织召开全县2025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2025
07/03
18:15
浏览量: 67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