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首席记者刘正 特约记者冯重严成)橘黄茶绿,千重灵山秀岗;稻沉鱼肥,万顷良田碧池。地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南大门,与湖南澧县接壤的章庄铺镇,素有“鄂南第一门”之称,是两湖交界的交通要塞与边贸重镇。这里气候宜人,山水秀丽,物产丰美,文化蕴藉,是全国第一、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也是湖北省重点发展的口子镇。全镇辖16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卷桥水库,2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余人。国土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961亩,江河湖泊面积15000亩。近年来,章庄铺镇迸发蓬勃生机,绽放靓丽新颜——驱车驰骋二广高速,跨越洈水大桥,一座清灵毓秀、活力四射的江南小镇,便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一、这里是两湖通衢的枢纽节点
作为湘鄂边界的交通要隘,章庄铺镇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207国道如银练纵贯全域,串联平原沃野与丘陵肌理,成为跨省人流、物流的主动脉;松西河航道逶迤流淌,通江达海,载橘果、输粮秣,是连接内陆与外向的黄金水道;毗邻湘北交通枢纽节点,进一步强化“公路为脉、水路为络”的网络优势,既为两省民众往来架起“便民之桥”,更成为区域物资集散的“转运中枢”,作为鄂湘边界的重要门户,这里历来是人流、物流、货流的集聚地,20多个省、市的客商在此建立长期购销关系,边贸活力持续迸发。
二、这里有产业振兴的工农双擎
农业以特色铸魂,撑起区域发展脊梁。十万亩橘林铺展成碧浪连天的生态画卷,“卷桥蜜橘”凭清甜醇厚的独特风味叩响湘鄂味蕾,更跨越国境走进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培育百亩示范园3个,年交易量突破10万吨的柑橘集散中心,让“章庄柑橘”循着贸易脉络飘向国际舞台;双星村阳光玫瑰缀满藤蔓、天官村初夏绿梨压弯枝头、严家嘴村的香莲颗粒饱满,共同构筑起“四季有收、四季有鲜”的现代农业供给格局。
工业以民生定向,夯实镇域经济根基。汇黎服饰等民生导向型企业深耕本土,公安县铜套有限公司享誉全国,鄂南春米业的优质稻米走向湖北全省,鄂南复合肥厂的“庄盛”牌肥料常年热销,总投资2亿元的逸芬梦纺项目正逐梦启航。招引虎西酒业、武汉迪尔达等项目10个,协议引资11.33亿元。202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7.1亿元,同比增幅3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税收突破99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总量的123.7%,增长率位居全县首位。工农产业双向赋能、协同共进,奏响了章庄

三、这里有千年印记的人文铸魂
章庄的土地,是承载千年记忆的史书,每一寸肌理都藏着人文的密码。古堤荡畔,刘璋故居的残垣静静诉说三国风云的余温;白鹤山麓,袁宏道墓茔让“公安派”的灵秀文风在此流转了数百年;邹文盛墓前,石人石马以斑驳的纹路守护着明代尚书的赫赫荣光。三省桥的青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刻痕里,还留着滇桂湘考生捐资建桥的佳话,往来足迹早已将故事揉进桥的筋骨。
红色基因在血脉中奔涌,让这片土地始终饱含温度。“三省桥惨案”纪念馆铭记着1943年的沧桑,如今已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筑牢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林山巅,覃济川烈士陵园的松柏终年苍翠,挺拔的枝干如英烈的脊梁,成为后人缅怀致敬的精神坐标;鄂西特委军事扩大会议的旧址旁,仿佛仍能听见当年打响鄂西秋收暴动第一枪的回响。

味觉,是文化最生动的注脚。章庄铺镇的美食,恰是湘鄂两地风味碰撞出的奇妙结晶——既有荆楚大地的醇厚绵长,又藏着湖湘人家的鲜辣爽利。地处公安、松滋、澧县三县交界的石子滩社区,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之地,“小沙市”的美誉早已传遍四方。雁窝菌的鲜嫩、肉末地锦皮的醇香、岩邦的质朴、鳝鱼的鲜美,这些舌尖上的滋味,不仅抚慰了味蕾,更裹着章庄铺人的生活智慧与乡土情怀,成为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鲜活注脚。

四、这里是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
近年来,章庄铺镇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清理国省干道96.6公里,安装路灯120盏,建成亭子山社区人文公园和农村饮水安全一体化项目,惠及全镇4.5万群众。联兴村打造傍湖而居的凤凰山庄、牛浪湖生态旅游区与蓝莓种植基地,欣荣村投资1.5亿元建设的花园式农业产业园鑫盛农贸,勾勒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蓝图。全镇建成大规模综合性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完善,广场舞的欢歌与民宿的笑语,彰显着居民的幸福生活。
从丘陵橘海到边贸重镇,从千年文脉到现代新城,章庄铺镇正以“农业现代化、产业品牌化、城镇特色化”的步伐,书写着荆南大地的发展新篇。
这片兼具甜蜜滋味与厚重底蕴的土地,正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浏览量:
1040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