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一部“立体”的农耕史诗

一部“立体”的农耕史诗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11-07 16:23:37 | 点击:10050

——万荣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见闻

每日新闻网讯(赵卓菁)黄土崖与雕塑艺术相得益彰,原始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步入万荣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导览图清晰指引,游客漫步其间,静享一场艺术与文明的对话。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丰富黄河旅游景观体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当地有关部门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依托东侧荒沟荒坡,打造了一系列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公园,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正是其中之一。

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以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萌发、演进与未来展望为脉络,共布置雕塑23组。“这是首次以雕塑艺术系统阐释黄河农耕文化,也是黄河岸畔首个国际雕塑创作营地,更是艺术创作与生态治理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旨在打造网红打卡地,构建文化生活新图景。”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集中展示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万荣县联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利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东侧的黄土沟壑,建设农耕文明主题园、古中国文化主题园等一系列雕塑博览园。项目汇聚国内外顶尖艺术家深入乡村,以雕塑艺术系统阐释黄河文化,搭建高水平的创作平台,生动讲述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演进历程,传递以文化滋养生活的美好愿景。游览其中,可感受历史荣光与艺术风采的交融,品味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体验文化与美学碰撞的奇妙旅程。

该博览园占地300余亩,分为“万物萌发”“万象争荣”“万民欢庆”与“万事繁荣”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万物萌发”以黄河、汾河及两河交汇为背景,融入大禹治水、后稷稼穑、世纪曙猿及二十四节气等元素,艺术化呈现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的起源。首组雕塑《曲水流觞》以两道大拱象征黄河与汾河,拱面雕刻远古先民采摘、耕种、祭祀的场景。双拱合围成圆形广场,形似古老的“方泽坛”,讲述农耕文明的肇始,寓意一切艺术源于大地,终将回归大地。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这祭坛,开始雕塑艺术之旅吧。”一位小游客兴奋地说。本板块共设置雕塑8组。左侧的雕塑《大禹治水》将大禹形象融入山体,表达其对山河、水土的深刻思考,传递中国治水智慧中的东方哲学。“雕塑引人深思,大禹察看山川水势,变堵为疏,凿开龙门,将洪水导入东海,展现的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游客卫先生感叹道。

雕塑《黄河水》撷取黄河浪花为型,通过有节奏的排列形成韵律,既展现黄河宁静温柔的一面,也传递其刚强质朴、自强不息的精神。

“站在这片土地上,看两河交汇、黄河水奔腾、大禹治水的智慧,不禁想问,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农耕文明?”游客孙峰感慨。

《谷地地理计划》以钢丝网3D打印万荣地形,形如站立的沙盘。俯视其间,可见黄河与汾河蜿蜒,孤峰山、稷王山耸立,峨嵋台地沃野连绵。这幅“钢丝山水”随季节与光线变化呈现不同光影,娓娓道来黄河农耕文明的喜怒哀乐。

《创世纪》借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以黄土原色塑造,描绘出先民在两河交汇处繁衍生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继续前行,《立春》《小雪》《谷雨》等形似圆盘、雪花、雨滴的节气雕塑围合成圆形石阵,以石刀、石铲、石斧、石碾等先民工具为元素,艺术化再现二十四节气循环。“先民观察自然变化,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该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今天我们带着孩子来逛这个雕塑博览园,收获远超预期。”游客黄先生看着正在石阵中穿梭奔跑的孩子,欣慰地分享道,“本来还怕他觉得枯燥,结果这些雕塑的造型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不停地问这个是干什么的,那个代表什么。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在书本上读10遍‘二十四节气’都来得直观、记得牢。这里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亲子研学、让孩子了解厚重文化根脉的好地方。”

《生命的种子》雕塑形如远古玉琮玉璧,象征着对种子与生命的礼赞。正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或许正是先祖从狗尾草中选育的第一粒粟米,或孤峰山下的第一颗高粱破土而出,中华民族由此从游牧走向农耕。

左侧的《五谷丰登》作为本板块收官之作,寄托着中国百姓对风调雨顺、丰收圆满的永恒祈愿。

园区的后方区域为第二板块“万象争荣”,以“春种秋收,夏长冬藏”为线索,布置6组雕塑,展现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欣欣向荣。第三板块“万民欢庆”以丰收庆典为主题,同样设有6组雕塑。第四板块“万事繁荣”则展望农耕文明的未来,布置3组作品。完整游览园区约需两个小时。

站在高处眺望,赭黄色的土崖以千万年不变的姿态绵延起伏,而那些静默矗立的雕塑——无论是青铜的深沉还是钢铁的冷峻,竟都奇妙地融入了这片天地独有的色调谱系之中。“它们不是被安放于此,而是像从这片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一般,带着大地的记忆与呼吸。”一位游客赞叹道。雕塑的轮廓在阳光下与土崖的剪影交错重叠,仿佛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无声对话,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上前所未有的壮阔图景——既是天地的塑造,也是人文的雕琢,浑然一体,苍茫如史诗。

万荣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以黄河文化为脉,将雕塑艺术融于土崖地貌,打造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博览园,构建了一个公共艺术空间,不仅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载体,更搭建起一个面向青少年开放的历史文化与美育研学的平台。

来源:运城日报   记者 赵卓菁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ycrb.com/rbpaper/pc/layout/202511/05/node_01.html


【作者:赵卓菁】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立体”的农耕史诗

——万荣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见闻黄土崖与雕塑艺术相得益彰,原始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步入万荣黄河文化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导览图清晰指引,游客漫步其间,静享一场艺术与文明的对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

寓教于乐零距离|陕西机动队伍深入校园 以“消防宣传月”为契机筑牢安全防线

每日新闻网讯(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为深入推进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走进龚家湾小学,开展了一场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 ”为...

禁止这10类行为 多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聚焦当前互联网健康科普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

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倒计时,饮用水的销售大战愈演愈烈。此前因“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等说法走红的碱性水,销量再次走高。那么,长期喝这种水真能达到商家宣传的保健效果吗?  健康功能缺乏科学依据支撑...

结婚还有机会“领钱” 甜蜜福利如何真正甜到实处?

最近,不少地方完成婚姻登记的新婚夫妇,除了崭新的结婚证,还可能额外收获一份来自政府的“甜蜜礼包”:数百到上千元的“甜蜜经济消费券”,可以用于婚纱摄影、婚宴婚庆等场景,部分地区还可以申领现金奖励。既为新人的婚恋消费减负增效...

农业生产一次革命性的创新,甲壳素低糖水稻增产3%

 每日新闻网讯: 11月4日,在黒龙江省对俄农业商贸产教联合体会议上获悉,由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和黑龙江省林田春意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甲壳素水稻,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认定GI指标达到51;β—葡聚糖含量达到...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李强同斐济总理兰布卡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斐济共和国总统拉拉巴拉武互致贺电,庆祝中斐两国建交50周年。  习近平指出,斐济是首...

违规拍摄涉密文件多人被处分 国安机关最新提示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在数字化办公日益普及的今天,手机成为工作沟通的重要工具。各类手机通信及办公软件因即时、便捷被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景,但这也可能导致涉密信息突破物理防护边界,进入数字传播网络,暗藏失泄密风险,成为危害国...

经济三季报观察·“智能”成机器人产业主旋律 关键零部件研制获得新突破

央视网消息:记者11月3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不仅如此,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

李恒镇开展“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主题科普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胡民生)10月30日,李恒镇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在双窑村开展“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主题活动,通过多元环节科普民族团结知识,点燃群众参与热情,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圆”。活动现场,“少数民族风...

2025
11/07
16:23
赵卓菁
浏览量: 100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