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高原晒出拉萨青年的新故事

高原晒出拉萨青年的新故事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4-10-10 10:56:53 | 点击:443

《日光之城》剧照。出品方供图

有一天,已经在拉萨采风数月的于小千走在八廓街头,身后有人用藏语跟他打招呼。那一刻,他知道,这剧“到位”了。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日光之城》,讲述了在拉萨的6个年轻人,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寻找自我、追逐梦想的故事。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日光之城》编剧于小千说,接到任务时,摆在他面前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讲述当代的拉萨,“如何让拉萨人民认可这是他们当下生活的呈现,同时让内地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此前关于西藏的影视作品,大多发生在过去,《日光之城》是首部反映西藏当代都市生活的剧集。

故事发生在拉萨,《日光之城》有着满满的“酥油味”:谈及爱情,“热壶里倒出的甜茶是热的,相爱的人眼窝里的目光是烫的”;论及友情,“买马要看口齿,交朋友要摸心底”。但同时,主人公是青年,他们和其他地方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面临着考公、创业、远嫁、追梦、家庭关系等各种各样的人生课题。就是在这些个性与共性中,对西藏的讲述第一次有了都市面貌与当下视角。

今天的西藏什么样,今天拉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干什么,可以从这部建立在采风基础上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得窥一二。

有这样一组数据:《日光之城》的剧本创作耗时两年,创作团队4上高原,足迹遍布拉萨的3区5县;采访132人,采访笔记100余万字;走访了78个大院、119个场景,采风总行程4126公里。

“我这一年和剧组一起吃饭的时间,比在家要多。”于小千说。

第一次进藏是2021年10月,于小千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建立了对拉萨的初印象;第二次则长达半年,“一开始创作,有点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和各种人聊”。甚至包括所住酒店的老板、服务员,于小千都暂时化身“E人”,上去攀谈。聊得多了,就有了一些人物的形象、一些沉淀下来的生活片段。

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摒弃的是游客视角和猎奇视角,“我们希望从当地人自身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就有了观众现在看到的,故事从八廓街上的一户典型人家讲起,剧中有城市森林,也有乡村草原,这里的年轻人也面临“考编”还是创业的选择,女性也遭遇事业与爱情的考验。

在拉萨,主创们住在八廓街一家由历史建筑打造的酒店。于小千特别喜欢溜达,每天出门,上午一圈下午一圈,也不注意防晒,很快就晒出了当地人的同款肤色。他常去拉萨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冲赛康,别人以为他是去进货。“自己不把自己、别人也不把我当游客,一切都挺自然。”于是,发生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一幕。

第三次进藏时,剧本大纲已经搭好,创业青年成为关键人物。于小千透露,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个或多个原型,是在采风过程中发现的素材的融合。比如,整部剧都在一门心思创业的男主角索朗,就融合了多个创业青年的身影。

主创一行曾到拉萨的一个创业园区与年轻人座谈。“我们发现,在很多事情上,包括创业,西藏年轻人不需要区分开来描述,他们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对挑战的兴奋、对成功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无比强烈。”于小千说,“当代西藏青年的格局和视野,不仅仅在家乡,他们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

除了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以索朗为代表的西藏青年,更有着对当地产品的高度认可和骄傲,他迫切地想把家乡的好东西——比如岗巴羊——推介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各地在援建西藏,西藏的年轻人希望自己也能创造价值,这是他们创业的一个独特动机。”于小千说。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需要青年用双手去奋斗争取,西藏的风土人情也是在人间烟火中热烈蒸腾。在拉萨,于小千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年轻人:甜茶馆的服务员、留学归来的潮牌主理人、艺术策展人、说唱歌手、脱口秀演员、古建筑修复师……剧中的扎西是一个热爱藏戏的00后实习医生,他的原型之一就是一名ICU护士,同时是一个藏语说唱乐队的主唱。

“年轻人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尊重热爱传统,也不妨碍追求新潮的生活。”于小千说,“早上喝甜茶,中午喝咖啡,晚上喝啤酒,这就是今天的拉萨。”

剧中,从山东来到西藏参军、后来成为社区“第一书记”的许少杰,面临着服务期满后,留下还是回家的选择。在现实中,这个人物的原型也曾中途回到老家。他告诉于小千,有一天他在家里的床上醒了,一瞬间觉得自己在拉萨街头。

这种感觉,于小千也经历过。

开机后,于小千又到拉萨待了一个多月。回到北京时,午睡醒来,他感觉自己在八廓街头。“拉萨的6月是最美的季节,气温不凉不热,几乎每天会下一场小雨,雨洒在八廓街的青石板地面上,特别干净,美好得像梦一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责任编辑:白珂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万荣法院“青年法官讲堂”开讲啦!首期聚焦实务难题,共话能力提升

每日新闻网讯(山西省万荣县人民法院)为鼓励青年干警走上讲台,分享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心得、解析法律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共同促进司法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营造比学赶超、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11月7日,万荣法院“青年法官讲堂”正式...

通讯|青春搭桥 情谊续航——“Z世代”为中国-中亚合作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阿拉木图11月6日电 通讯|青春搭桥 情谊续航——“Z世代”为中国-中亚合作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郑钰 江宥林 李奥  “十四五” 期间,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共建 “一带一路” 框架下,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互联互通稳步...

习近平致电祝贺比亚当选连任喀麦隆总统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致电祝贺比亚当选连任喀麦隆总统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农业生产一次革命性的创新,甲壳素低糖水稻增产3%

 每日新闻网讯:11月4日,在黒龙江省对俄农业商贸产教联合体会议上获悉,由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和黑龙江省林田春意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甲壳素水稻,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认定GI指标达到51;β—葡聚糖含量达到10.8%,...

贵州省总工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梁伟被“双开”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6日通报,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监委对贵州省总工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梁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梁伟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对抗组...

进博会“接力”广交会 中国对外开放如何“惠全球”?

央视网消息: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将展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新增了600多家,有290家世界...

耗不起、飞不动、谈不拢!美政府“停摆”时间追平纪录

央视网消息:美东时间11月4日0点,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追平了2018年底至2019年初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的政府“停摆”纪录。  民生耗不起:食品救济金受影响  因资金耗尽,美国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11月5日揭晓。  来自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4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186件。  记者:白瀛、邢拓  海报制作...

2025年“寻找烟台美育家庭”决赛展演活动在高新区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 刘丹)11月2日,2025年“寻找烟台美育家庭”决赛展演活动在高新区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烟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烟台市妇女联合会、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白家犯罪集团案一审宣判

新华社深圳11月4日电 2025年11月4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白家犯罪集团案。对白所成、白应苍、杨立强、胡小姜、陈广益5名被告人判处死刑;对李福寿、李志德2名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郭建政、潘...

2024
10/10
10:56
浏览量: 44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