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咖啡下乡潮”席卷太湖小岛——青春小店奔赴“田野咖啡香”

“咖啡下乡潮”席卷太湖小岛——青春小店奔赴“田野咖啡香”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9 11:00:14 | 点击:714

①2025年3月,无所事室咖啡馆内,主理人正在与顾客交谈。受访者供图

②2025年4月,无所事室咖啡馆内,顾客品尝咖啡。受访者供图

③2025年4月,粗茶咖啡馆内,顾客带着宠物狗到店休闲。受访者供图

④王馨玉将奶奶的烟杂店改造成了咖啡馆。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摄

⑤村民将手工制品置于一亩三分咖啡店吧台寄售。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摄

近年来,一股“咖啡下乡潮”正重构着乡村振兴的活力版图,这场由中青年人主导的下乡潮,不仅是青年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更展现了我国乡村的新面貌和新动能。

距离江苏省苏州古城约40公里的金庭镇,是一座太湖中的岛屿,被苏州人亲切地称为“西山”。据不完全统计,2023-2024年间,西山上的咖啡店数量陡增,现在岛上有50多家咖啡店。

岛上的“村咖”主理人大多有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经历,他们或将荒废宅院“爆改”成花园咖啡屋,或租下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宅卖奶茶,或将奶奶的烟杂店改装成精致小巧的咖啡馆……他们的咖啡店成了村里的“新地标”,为村落带来新消费业态和青春活力的同时,他们也在这里找到了灵魂的栖居地。

有专家分析认为,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村咖”的兴起提供了基础保障,而“返乡创业潮”则是主要推动力。当古老的村落里飘起咖啡香,乡村早已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承载着诗意生活与新兴业态的“目的地”。而“村咖”,已然是我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时代缩影。

城乡融合的咖啡实验

西山盛产碧螺春,茶山层叠,在绵延的绿色茶垄中围出一片山谷,路小东夫妇的咖啡店就坐落于此,因院落占地一亩,房屋占地三分,便取名“一亩三分”。

有时,“村咖”承担着“便民服务”的公共职能。作为茶山脚下的房屋,采茶的村民总会来店里歇脚饮水,路小东有时也会用手冲咖啡的方式,泡一壶碧螺春,和村民一起饮茶。

茶是西山村民世代种植的经济作物和饮品,而咖啡和面包,作为城市文化向乡村延伸的“新物种”,在“一亩三分”里找到了和谐共处的方式。路小东的妻子擅长做酵母面包,她将岛上的碧螺春揉进面团,独创了一款“碧螺春司康”。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关注咖啡市场多年,在他看来,国内咖啡品牌更契合“中国胃”的需求,而“村咖”依托本土自然资源打造的特色产品,形成了城市连锁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优势。

“村咖”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也为城乡融合搭建起一座桥梁。这方小院的前身是当地人的老宅,荒废多年后,被堆满了杂物。路小东夫妇打理了3个月,将其翻新成了现在的花园咖啡店。

店里有六成顾客是本地村民,每当夫妻俩忙不过来时,村民就主动端起盘子,帮他们当“服务员”。

之前,路小东和妻子在苏州市区里开过一年咖啡店,但最终因难以适应高强度竞争而选择退出。庄帅也注意到,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日趋饱和,促使许多从业者转向下沉市场。同时,咖啡文化通过社交媒体和人际传播渗透至乡村,为“村咖”的兴起培育了潜在消费群体。

现在,路小东夫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经营咖啡店——不设会员制、不推储值卡,唯一的“优惠券”也以一种相对原始的方式呈现——顾客自带杯子立减5元。

开咖啡店不再是城里人的“特权”。去年,路小东开始为岛上80后、90后村民组织咖啡培训,年纪最长的42岁,他们想像路小东一样,在村里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小店。

供应链的完善和乡村基础设施的保障降低了采购和运输成本,为“村咖”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路小东下单的杯子、咖啡豆,不超过3天,准时送货上门。

3月底,西山举办“苏州太湖村咖季”,活动期间进岛游客达23.6万人次,场内咖啡类销售额突破82万元,实现旅游收入超1750万元,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浏览量超21.8万次。

对路小东来说,咖啡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为了在乡村扎根选择的那条“纽带”。

返乡创业,重新发现乡土的价值

路小东是内蒙古人,2013年他到西山旅游,那时环岛公路尚未修完,但西山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松弛的氛围让他念念不忘。

1994年,连接苏州市区与西山岛的太湖大桥建成通车,船运不再是出入西山岛的主要方式;2022年,环岛公路全面贯通,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回到了西山岛。庄帅认为,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乡村旅游业、服务业蓬勃发展,让许多年轻人返乡“有了事情做”。

王馨玉就是土生土长的西山人,她算是“农三代”,祖辈和父辈靠种植碧螺春和枇杷生活。直到上大学,她才离开了这座养育她的小岛。

从前,王馨玉怀揣着“在大城市立足”的梦想。她在上海工作了7年,每个月都会给自己设定KPI,为了工作常常“没日没夜加班”,甚至因工作压力过大曾突发类似心梗的症状。

2022年,王馨玉30岁,她和一同在城市打拼的嫂子都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于是相约辞职,回到西山,开一家咖啡店。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超1200万人。

半年后,王馨玉从奶奶手里“继承”了烟杂店的铺面,“爆改”成了一家小巧别致的咖啡馆,取名为“粗茶”。

起初,村庄的慢节奏让王馨玉无所适从。但开业不到半年,她发现自己不用吃褪黑素也能正常入眠了。“以前打开外卖平台刷半小时都不知道要吃什么,现在每天都能吃到我妈做的时令菜。”王馨玉说,虽然收入少了,但“成就感和幸福感反而高了”。

咖啡店改变了王馨玉的生活状态,也提升了家人的生活质量。王馨玉的奶奶今年76岁,她喜欢喝孙女研制的“碧螺春牛乳茶”,因为“凉凉的,很舒服”。如今奶奶已从店铺里“解放”出来,每天午后,准时到老年活动室打牌。

现在,王馨玉不再给自己定KPI了。除了客人的好评让她“很有成就感”以外,帮家里分担农活、创造收益让她感觉到自己“更有价值了”。

以前,王馨玉一个月回一次家,但茶和枇杷不等人,光靠父母两个人的手速采不完,也卖不完。现在,父亲炒茶,王馨玉打下手;母亲摘枇杷,王馨玉就在旁边打包。

农忙后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小酌,白日的劳碌在谈笑间被温情驱散。“以前总感觉要很努力才能获得一点点成就感,现在一抬眼、一低头全是幸福。”王馨玉说。

乡村对城市青年的“反向虹吸”

和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西山也面临着空心化的困境,老人留在岛上打理茶山和枇杷林,年轻人大多到上海等城市谋生。

近年来,乡村旅游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2024年,西山接待游客人数达515万人,同比增长27%,旅游消费收入超28亿元。有的游客选择在这里短暂停留,还有的则选择长久栖居,成为“新岛民”。

2023年5月,在苏州古城运营了10年民宿后,张思文夫妇渴望乡村的娴静。很快,他们以3000元/年的价格租下了西山一间荒废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

起初,房东感到费解:为什么会有90后看上这间没水没电的“破房子”。一个月后,老房子“改头换面”。2024年8月,老房子有了新的名字——无所事室,吸引着30岁上下的都市白领。

张思文夫妇热情招呼着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村民们也用最质朴的方式回馈着这两个年轻人。“在岛上过了两个春节,吃了两年村民家的年夜饭。”张思文说,去年“十一”假期,店里忙得顾不上吃饭,邻居阿姨主动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店里。

庄帅认为,与城市不同,“乡土人情”的人际往来是村庄小店的典型特征之一。有些村民不喝咖啡,却常常走进店里——有的请他们帮忙调手机,有的把自家种的茶叶、枇杷放在店里寄卖。对这些额外的“业务”,夫妻俩总是欣然接受。

每一杯“村咖”都是一封写给乡村的情书,每一间开在村庄里的青春小店都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新范本。当田野里飘起咖啡香,年轻人不再是乡村的“逃离者”,而是“建设者”。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9日 04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耗不起、飞不动、谈不拢!美政府“停摆”时间追平纪录

央视网消息:美东时间11月4日0点,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追平了2018年底至2019年初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的政府“停摆”纪录。  民生耗不起:食品救济金受影响  因资金耗尽,美国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11月5日揭晓。  来自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4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186件。  记者:白瀛、邢拓  海报制作...

2025年“寻找烟台美育家庭”决赛展演活动在高新区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 刘丹)11月2日,2025年“寻找烟台美育家庭”决赛展演活动在高新区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烟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烟台市妇女联合会、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白家犯罪集团案一审宣判

新华社深圳11月4日电 2025年11月4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白家犯罪集团案。对白所成、白应苍、杨立强、胡小姜、陈广益5名被告人判处死刑;对李福寿、李志德2名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郭建政、潘...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孙奕)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笃定前行。维护好、巩固好、发...

汇聚老年医学力量,共创老年健康未来 —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每日新闻网北京报道(徐小芮)2025年11月1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以“汇聚老年医学力量,共创老年健康未来”为...

有外卖档口利用AI技术让店铺图片“改头换面”

  工人日报讯 (记者张千)10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王女士浏览外卖平台时,发现一家专营拌饭的外卖新店。店铺头像吸引了她的注意:图中的饭店位于室外,上方是醒目的招牌,下方是人头攒动的场景,不仅店里店外坐满了人,连门...

新华时评|接棒APEC2026 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接棒APEC2026 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朱婉君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日落下帷幕,中国接过东道主“接力棒”,开启备受瞩目的APEC“中国...

摸清人口“家底” 这项“百里挑一”的国家行动关系到每个人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一项涉及全国大约1400多万人的国家行动正式启动,那就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什么是1%人口抽样调查?要怎么查?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百里挑一”的调查呢?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据了...

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活动的决定

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活动的决定(2025年11月1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6...

2025
04/29
11:00
浏览量: 71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