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数读“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成绩单“含绿量” 高质量发展有“智”更有“质”

数读“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成绩单“含绿量” 高质量发展有“智”更有“质”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9-19 19:01:14 | 点击:901

央视网消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我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构建政策体系,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产业结构已得到优化调整。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环评数量不断增加,2025年上半年两项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另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共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32项排放标准制修订 引领绿色化改造 

近年来,我国围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涉及标准规范、精准监管、环评改革、市场机制、绿色金融支撑等多个领域。通过强化标准引领,共完成32项排放标准制修订,提升引领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十四五”以来,共有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余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

加快科技创新 激发绿色发展动能

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激发绿色发展动能,汇聚的500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的实行,已推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另外,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助推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环境部: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其中,由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监测的站点就有3.3万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流域和管辖海域,涵盖了水、气、土、噪声等各类要素。

采样送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实现全过程自动化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环境部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推进监测网络的数智化转型。目前已在采样、送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称:“以地表水监测为例,通过无人机自动采集样品,采样耗时可以节约70%以上,在一些偏远地区更是有其独特优势;在分析测试环节,‘黑灯实验室’可以实现即使是关灯无人值守,也能自动连续完成分析测试工作,效率提升8倍以上。” 

利用AI技术 精准识别问题来源 

在监测设备的改造方面,已实现水、大气自动监测站及仪器设备状态诊断和维护的智能化。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还能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识别、分析、筛查定性等,从而精准识别问题来源。如运用声纹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噪声是来自于建筑施工还是交通运输或者社会生活等,就为更有针对性管控提供了有效思路,就更能解决噪声扰民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智慧执法 推动26万多个环境问题得到整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负责人还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构建智慧执法体系,共推动26万多个环境问题得到了整改。

建立“天地空水陆海”一体化问题发现机制 

生态环境系统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利用非现场方式和数智化手段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生态环境执法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从“现场检查”向“无感执法”,从“事后惩戒”向“全程防控”转变。通过应用卫星遥感、红外成像、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装备手段,将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行无感式、穿透式监管,生态环境领域“天、地、空、水、陆、海”一体化问题发现机制已逐步建立。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称:“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们经过精准探索实践,形成了污染物浓度高值区、重点源排放异常等7大类场景48种问题的应用模型。线索精准率从最初的4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推动全国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问题率从去年的53%下降到目前的6.9%。”

现场执法检查次数下降 问题发现率提高 

利用这些技术手段,生态环境系统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实施“入园不入企”的实时非接触式执法,有效实现了执法检查不入企、少入企,执法监管不越位、不缺位。今年1至8月,全国现场执法检查次数下降30%,但各地问题发现率却提高了10—25个百分点。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汇聚老年医学力量,共创老年健康未来 —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每日新闻网北京报道(徐小芮)2025年11月1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以“汇聚老年医学力量,共创老年健康未来”为...

有外卖档口利用AI技术让店铺图片“改头换面”

  工人日报讯 (记者张千)10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王女士浏览外卖平台时,发现一家专营拌饭的外卖新店。店铺头像吸引了她的注意:图中的饭店位于室外,上方是醒目的招牌,下方是人头攒动的场景,不仅店里店外坐满了人,连门...

新华时评|接棒APEC2026 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接棒APEC2026 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朱婉君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日落下帷幕,中国接过东道主“接力棒”,开启备受瞩目的APEC“中国...

摸清人口“家底” 这项“百里挑一”的国家行动关系到每个人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一项涉及全国大约1400多万人的国家行动正式启动,那就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什么是1%人口抽样调查?要怎么查?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百里挑一”的调查呢?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据了...

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活动的决定

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活动的决定(2025年11月1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6...

“数字人社”今年已服务156亿人次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社保公共服务、就业公共服务累计开通182项全国性服务,今年已服务156亿人次。  在重庆,参保直通车开到了商圈、乡村和企业,市民们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办理社保业务。  重庆市民 ...

2025年1—9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3万个

 央视网消息: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9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3万个。分地区看,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海南、重...

孝亲敬老暖金秋 文明实践树新风 万荣县举办2025年“我们的节日·重阳”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委宣传部)10月29日,在重阳佳节当天,万荣县委宣传部联合裴庄镇政府在裴庄镇中心敬老院开展2025年“我们的节日·重阳”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节日慰问、志愿服务、文艺展演等形式,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营...

星空有约|“超级月亮”、狮子座流星雨极大等将亮相11月天宇

新华社天津10月30日电(记者周润健)年度最大满月、月掩昴星团、狮子座流星雨极大、天王星冲日、土星环再度“消失”……11月“天象剧场”好戏连台,不容错过。  “超级月亮”来了。11月5日21时19分月球将达到满月的状态,...

市监“搭台”柑橘“唱戏”——湖北省公安县章庄铺市场监管所推动特色产业 提质增效

每日新闻网讯(黄张容  丁万东)地处湘鄂两省公、松、澧三县交界处的公安县章庄铺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优质土壤条件,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柑橘产业。公安县章庄铺镇6.5万亩柑橘园是当地农业支柱,但“等客上门”“分散种植”曾...

2025
09/19
19:01
浏览量: 90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