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好品中国|高原畜牧业,再添“牛劲

好品中国|高原畜牧业,再添“牛劲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9-22 21:31:34 | 点击:982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

柴达木、可可西里

巴颜喀拉、唐古拉

雪豹、藏羚羊、藏狐

……

不管是否到过青海

相信对这些意象一定不陌生

而牦牛、藏羊、青稞等

则构建起了人们

对青藏高原的另一重向往

“三江之源” “中华水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自北而南的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和唐古拉山脉

构成了全省的地貌骨架

形成北部高海拔的

阿尔金山—祁连山山地

西部柴达木盆地

东部泛共和盆地、河湟谷地

和南部高海拔的青南高原

五大地理板块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

等重要江河

以及哺育河西走廊

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

青海省“中华水塔”

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

每年向下游输送

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洁之水

境内草原、湿地、荒漠

冰川雪山、森林等生态系统

丰富集中且相互交错

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

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海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拥有广袤的草原

全省天然草场面积

4186.7万公顷(6.28亿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60.5%

主要分布在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

玉树藏族自治州

在各类草原中

高寒草甸占到60%以上

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牦牛之都” “藏羊之府”

独特的自然条件

孕育了特有的物种资源

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牦牛、藏羊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

和人工培育中

成了青藏高原上的

代表性畜种

牦牛成为青海农牧业发展

“第一产业”

2020年底

青海省牛存栏量652.3万头

其中牦牛608.9万头

占全国牦牛总数的40.5%

占世界牦牛总数的38%

年出栏量达到169万头

肉产量近17万吨

位居全国第一

享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美誉

已形成青南牦牛核心养殖区

环湖牦牛高效养殖区

东部牦牛产业融合区

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

是牦牛传统主产区

2020年存栏273.87万头

占全省的45%

青海牦牛种质资源丰富

青海高原牦牛、环湖牦牛

雪多牦牛、玉树牦牛等

4个地方品种被列入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肉乳兼用型品种大通牦牛

和肉用型无角品种阿什旦牦牛

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牦牛培育品种

发挥“野牦牛故乡”优势

优良种牛推广到四川、甘南

西藏、新疆、云南等地

“高原之舟” “雪域之宝”

地处三江源头的玉树

平均海拔4200米

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

长冬无夏、春秋相连

是青海牦牛数量最多的地区

也是全省最重要的优良品种繁育区

世界野血牦牛发源地

享有“牦牛种地”

“牦牛故乡”等美誉

玉树牦牛是

野血含量高、体格大、生长速度快

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

对高寒生态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的

优良牦牛遗传资源

主要分布于州境内

海拔41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

中心产区为

曲麻莱县、治多县、杂多县

牦牛对于藏区群众

具有特殊意义

是牧民主要的

生活与生产资料来源

被誉为“高原之舟”

牧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

都离不开牦牛

牦牛肉味道浓郁

营养价值高

牧民中流传着一句俗语

“牛吃虫草我吃牛

无病无灾药不求”

如今

随着产业升级

除了牦牛肉、牦牛肉干

牦牛乳、牦牛乳粉

牦牛绒、牦牛毛、牦牛皮等

越来越多牦牛产品

可以走出原产地

走向全国市场

让青藏高原的古老畜牧业

重焕生机

全国特产“大摸底”

你还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荐?

人民网《好品中国》栏目

与你一起发现更多“中国好品”!

来源|人民网

总策划|张玉珂

监制|李娜 白波 刘云

策划|翟巧红 张素玲

文案|刘沛然 马可欣

字体|万祥生

设计|张素玲

支持|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玉树州农牧和科技局

数据|《青海统计年鉴2023》 《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2022—2025年)》

(责编:杨曦、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稳妥推进阿卜耶伊政治进程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11月5日在安理会审议阿卜耶伊局势时发言,呼吁国际社会稳妥推进该地区政治进程。  孙磊说,当前,苏丹冲突持续恶化并外溢,南苏丹局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受此影响,阿卜耶伊政治进程与和平发展事业面临...

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114人死亡 127人失踪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6日上午,台风“海鸥”已经导致菲律宾114人死亡、127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195万。  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56万人居住在安置中心。全国范围内共有115处发生洪水灾情,1200余处...

大雾预警:京津冀等7省市部分地区有大雾 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1月5日早晨至上午,北京东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

先行先试20余年 杭州怎样落实中小学春秋假?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了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实施方案,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近年来,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呼声不断,我们已经有了寒暑假,为什么还需要春秋假?它的落地又难在哪,浙江有...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唐高林 景明)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场均2.86万人现场观赛 一组数据看“苏超”究竟多火爆

记者11月4日从江苏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5月10日开赛以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截至11月1日决赛,“苏超”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  另据...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2024
09/22
21:31
浏览量: 9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