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鸟蹁跹_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鸟蹁跹_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11-04 13:07:56 | 点击:600

【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深秋时节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展现出一片林茂水碧的景象。远处,水鸟盘旋翻飞;近处,水荇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东西跨度6.5公里,南北跨度8.5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周长35公里。它与西昌市紧密相连,是一片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

“邛海湿地把山、水、城很好地串连在一起,完美呈现出西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主任杨军自豪地说,“都说诗在远方,西昌的诗意却就在身边。”

“邛海就在群众身边。保护好了,水清岸绿鸟蹁跹;保护不好,就是群众身边的臭水塘。”在邛海边长大的杨军说,曾经的邛海,水清见底,捧起水就能喝。也正是这样美好的记忆,让他立志投身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战线上奋斗30余年。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变化。受围海造田、填海造塘、自然泥沙淤积等影响,邛海面积大幅缩水,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杨军说,凉山州、西昌市痛定思痛,下大力气,采取立法保障、规划引领、生态搬迁、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

西昌采取“只出不进,只拆不建”的强制性保护措施,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工程,5万余人全部迁出湿地范围。西昌分六期建成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恢复了30多公里的生态自然岸线。同时,西昌在邛海水下补植各类水草,在更大范围内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使周边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入湖的官坝河、小青河、鹅掌河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水土流失和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邛海周边这一圈都是湿地,特别像一条玉带环抱着邛海。”杨军打开电脑,他这些年来陆续拍摄的30多万张照片,清晰记录着邛海从垃圾遍野、污水横溢到万紫千红、鸟飞鱼跃。眼前的邛海湿地已是各类植物的竞艳之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同时也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湿地恢复了,首先回来的是各类候鸟。”西昌市第二小学科技老师胡一平告诉记者,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一个鸟类观测站,鸟类专家及社会各界鸟类爱好者常聚于此,开展科普教育,并常态开展水鸟观测统计。

“这个季节,邛海水域常见的鸟类主要是白鹭、苍鹭、牛背鹭等,偶尔也能见到紫水鸡等珍稀鸟类,冬天候鸟回来的时候那才叫热闹!”胡一平说,前来邛海越冬的候鸟大多在每年11月前后到来,次年2月以后离开。每到冬天,学生们都缠着跟他观鸟。

这些年,胡一平带着学生们,陆续拍到彩鹮、蓝矶鸫、罗纹鸭等珍稀鸟类,每一次都让大家激动万分。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我们还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样‘挑剔’的珍稀鸟类落脚,表明邛海的生态环境恢复得相当好。”胡一平说,这几年,邛海水域鸟类越来越多,从20世纪90年代监测到的20多种,迅猛增长至今年年初的301种!

“不,最新数据是302种!”杨军说,前不久,有摄影爱好者拍到罕见的灰胸秧鸡,使这个数据再次刷新。

除了越来越多的鸟类,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还观测到维管植物498种,鱼类57种、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2种、底栖动物29种、昆虫91种。这些数据,还将随着观测的深入而不断刷新。

如今,在水草丰茂、鸟语花香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漫步或骑行,是西昌最吸引人的旅游路线;湿地间的观海路,也被评选为“四川最美街道”。“与其他很多湿地不同,邛海湿地是一片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湿地,是群众身边的‘诗与远方’。”杨军说。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4日 08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李婧怡 ​】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稳妥推进阿卜耶伊政治进程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11月5日在安理会审议阿卜耶伊局势时发言,呼吁国际社会稳妥推进该地区政治进程。  孙磊说,当前,苏丹冲突持续恶化并外溢,南苏丹局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受此影响,阿卜耶伊政治进程与和平发展事业面临...

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114人死亡 127人失踪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6日上午,台风“海鸥”已经导致菲律宾114人死亡、127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195万。  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56万人居住在安置中心。全国范围内共有115处发生洪水灾情,1200余处...

大雾预警:京津冀等7省市部分地区有大雾 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1月5日早晨至上午,北京东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

先行先试20余年 杭州怎样落实中小学春秋假?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了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实施方案,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近年来,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呼声不断,我们已经有了寒暑假,为什么还需要春秋假?它的落地又难在哪,浙江有...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唐高林 景明)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场均2.86万人现场观赛 一组数据看“苏超”究竟多火爆

记者11月4日从江苏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5月10日开赛以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截至11月1日决赛,“苏超”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  另据...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2024
11/04
13:07
李婧怡 ​
浏览量: 60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