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提振文旅消费要创造超预期体验

提振文旅消费要创造超预期体验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2 14:14:13 | 点击:537

本报记者  王添艺   张  影   于  帆

福建泉州,头戴簪花围发饰的参观者徜徉在摄影展中。

产品创新转向捕捉微观感知

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现象级“破圈”,为山西文旅带来了巨大流量,吸引了大量游客奔赴山西探寻古建筑文化底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介绍,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平遥双林寺、镇国寺接待人次分别同比增长694%和432%。“这背后,是IP赋能、产业协同的功劳。国家出台措施鼓励丰富消费业态,我们就整合古建资源、联动热门景区,优化服务、创新业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常书铭说。

政策的东风,吹活了一池春水。数据显示,2024年,依托《黑神话:悟空》IP的深度赋能,山西文创产业销售额突破12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游戏联名文创产品贡献了六成营收。尝到甜头的不只有山西,还有贵州的“村超”赛事旅游、泉州的簪花体验旅游、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各地结合特色文化和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丰富消费品类,热点不断,同时借助“文旅+百业”的产品供给,打造出文旅消费新场景。

今年春节假期,无锡拈花湾景区发布的视频《最炫烟火迎新年》走红网络,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35%。近年来,拈花湾景区深耕“文旅+科技”赛道,成为国内文旅行业的风向标。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助力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应当鼓励文旅企业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旅消费产品。

近年来,文旅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旅游方式不断创新。无论是受年轻群体欢迎的反向、“特种兵式”、平替旅游,还是受老年群体喜爱的旅居康养,或是层出不穷的沉浸式演艺、实景演出等,都传递出一个信号——文化和旅游业正在开辟以产品开发和创新为动力的新发展路径。

“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人民满意、人民受益。要通过文旅相关行业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好生活。行业要以更从容的姿态,聚焦百姓日常生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随着“95后”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新需求的创造者和提出者,文化旅游消费“悦己”的特点愈发凸显。“换句话说,文化旅游消费产品和服务正在走向微观感知,游客希望与场景之间是有联结的,影视、音乐、动画、电子游戏等都可以建立这种联结。”戴斌表示,打造旅游消费产品应考虑满足消费者通过旅游感知美好生活的期待,从供给侧和市场需求双向发力,激发研学游、亲子游、老年游等专项旅游市场的潜力。

我国持续放宽的入境政策和不断升级的便利化服务,促进入境旅游消费。

精细化服务更贴心、满意度更高

说起2024年全球文旅热词,“China Travel”一定位列其中。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60.8%,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亮眼的成绩离不开我国持续放宽的入境政策和不断升级的便利化服务。“十四五”收官之年,如何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持续促进入境旅游消费,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改善退税服务能够提升海外游客在华消费的积极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建议,提升离境退税的覆盖率与便利度。他表示,通过简化退税流程、扩大退税服务网络、提升信息透明度,可以增强我国作为国际购物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入境旅游消费。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提出,我国港澳地区可以免签政策为契机,加强与内地的商旅联动,建议允许享受内地240小时免签的54国旅客在免签期内可多次往返港澳与内地,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多旅行便利。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认为,澳门作为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可以通过便利化服务升级,推行“文化遗产通关便利化”,对参与世界遗产研学游的游客实施快速签证通道。

除入境游客外,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文旅消费中也存在一些不便利。日前,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计划,成为拉动银发经济的又一有力举措。戴斌表示,银发旅游列车应设有卧铺、行李车厢、餐车、无障碍设施、医疗车厢和娱乐社交车厢,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慢游”“漫游”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主任刘梅林建议,列车上应配备医疗救助设备和急救药品,铁路部门需联合医疗机构对服务人员进行救护培训,以保障老年游客的健康安全;同时,景区也应搭建游客救助体系,提供适老化服务。

此外,科技也成为便利化文旅服务的又一助力。“比如博物馆,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面向不同需求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如大字体导览图、语音放大器、智能防丢手环、重要展品制作3D复制件供视障者触摸等。”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认为,融入科技的文旅智慧化服务不仅能满足观众的基础需求,而且能创造超出预期的文化体验;建立“特殊群体体验官”制度,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老化装置和交互装置,能让文化服务更贴心、科技感更强。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游客在滑雪场外吃火锅。

多方共治 文旅市场环境更有序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接下来将完善包括文化和旅游在内的重点领域服务消费标准和合同示范文本,整治市场交易环境,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查处非法网络招徕、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将成为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消费品质的重要环节。”吴志良认为,配合《行动方案》,澳门应建立“跨境文旅信用体系”,推动内地与澳门文旅企业信用评级互认,降低合作门槛;同时开发“文旅承载力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游客手机信号数据实时调控历史城区人流,在热点区域启用动态预约机制,以秩序化保障提升文旅体验。

针对老年游客群体因信息差遭遇消费陷阱和旅途不愉快的现象,戴斌认为,监管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重点关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直播带货式”旅行产品销售,防止无法提供有资质旅行社服务的账号、短视频侵害消费者权益。戴斌表示,未来,普惠旅游将触达更多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文旅消费权益都应重点关注、重点保障。

“预约制的初衷是保障文物安全、优化参观体验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黄牛’倒票、流程繁琐、地域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过去一年,韩莉聚焦博物馆预约机制开展了扎实调研,并多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在她看来,当前热门博物馆主要面临供需矛盾突出、技术与管理存在短板、地域与群体需求失衡、安全与体验兼顾难等问题。她建议,热门场馆可以采取扩容与分流结合的方式,强化区域资源整合,联动周边文博场馆、景区,构建片区联动模式,分散客流压力;同时,可以动态分时段放票,完善实名制与黑名单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实时监测客流趋势,向游客推送错峰信息,向管理部门提供预警信息,提前调配资源。“文化和旅游场所应加强监管与社会共治,联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黄牛’,查处非法抢票产业链,保护消费者权益。”韩莉说。

贵州借助“村超”赛事发展特色旅游

创新宣传手段  做好“文旅+”“+文旅”大文章

文旅市场繁荣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推广。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创新宣传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文旅消费,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群众喜好,为文旅宣传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实践依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去年提交的《关于更好拉动文化艺术演出消费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对文化艺术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年来,国家大剧院积极探索以文化惠民带动消费热情、以全民美育激活消费市场的发展路径。“作为文化平台,剧院应引领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和市民‘心灵栖息地’。”王宁说,国家大剧院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展现传统艺术,吸引了更多观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推动了文化消费与艺术发展融合共生。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发现,2024年上海发放餐饮、电影等消费券的成效显著。他建议,服务消费领域消费券可进一步向文旅等领域扩容。“比如舞剧、话剧等演出,虽然受众相对小众,但对提升市民的精神素养与幸福感有重要作用。”陆铭表示,发放消费券促进文化消费,既能助力院团发展,又能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可实现一举多得。

“2024年,景德镇陶瓷产业营收达到939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介绍,2024年“景德镇制”区域品牌价值达600亿元,年溢价超过70%,吸引游客数百万人次。今年,“景德镇制”的“春碗”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一体推进’是景德镇打造地方文旅品牌的有效路径,我们将继续以品牌促消费,推动陶瓷企业出海、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文化出海。”胡雪梅说。

“文旅宣传要善于抓住市场机遇,比如在亚冬会的带动下,东北冰雪经济就迈上了新台阶。”全国政协委员、辽宁海帝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宪认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更为我国冰雪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提供了契机。金宪建议,要趁热打铁,全要素、全链条、全领域做好“冰雪+”的后半篇文章,全面提升“白山黑水”的品牌效应,制定出台支持冰雪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国际文旅品牌的一体化构建,坚持和重视正规渠道的多语种东北文旅推广,借力文化赋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卢旭拍摄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大雾预警:京津冀等7省市部分地区有大雾 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1月5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1月5日早晨至上午,北京东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

先行先试20余年 杭州怎样落实中小学春秋假?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了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实施方案,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近年来,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呼声不断,我们已经有了寒暑假,为什么还需要春秋假?它的落地又难在哪,浙江有...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唐高林 景明)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场均2.86万人现场观赛 一组数据看“苏超”究竟多火爆

记者11月4日从江苏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5月10日开赛以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截至11月1日决赛,“苏超”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  另据...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美国马里兰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应对政府“停摆”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联邦政府“停摆”带来的经济冲击,并协助保障居民生活与健康。  摩尔同时签署行政令,向州内食品安全合作机构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资金,...

陈冬在轨已超400天 神二十乘组有望刷新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2025
03/12
14:14
浏览量: 53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