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保护长江母亲河:一家沿江化工企业的转型路

保护长江母亲河:一家沿江化工企业的转型路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26 18:47:34 | 点击:1723

“长江三峡1”纯电动游轮行驶在江面上。宋金戈摄(人民视觉)

江豚逐浪。杨 河摄(人民视觉)

湖北省宜昌市,清理整治后的长江岸线。周星亮摄(人民视觉)

编者按: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2018年4月26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湖北武汉召开。5年时间,长江大保护成效显著。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的田田化工旧址,以及其母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区,探寻这家沿江化工企业的治理情况、转型变化。

春日暖阳下,江面上波光粼粼、水鸟翱翔,不时有江豚跃出水面,几艘等待过坝的船只静静停泊在江上。

这里是长江南岸的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位于三峡大坝下游50公里左右的冲积平原上。小镇常住人口只有8000人,街道两旁的店铺和门面前,一些居民悠闲地坐着晒太阳。长江日夜不停地从他们眼前流过,却并未带走那段关于化工的记忆。

沿着主路走上一个斜坡,一处废弃的门岗旁,“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油漆已经脱落斑驳。6年前,为了保护长江母亲河,这家已有40多年历史的化工企业成为宜昌市实施“关改搬转”的首家企业。

关停

多渠道共同发力,展开污染整治

艾家镇政府办公楼里,42岁的张春梅正在为群众办理养老保险,手边的电话响个不停。

张春梅是艾家镇的一名人社协理员,每天都在忙着镇上群众的养老、医保、就业等事情。而6年前,身为田田化工车间操作工的她曾面临失业的困扰。

田田化工的前身是始建于1970年2月的原宜昌县化肥厂,2005年改制为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典型的煤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合成氨和碳酸氢铵,2009年11月被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后,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年均利税约2800万元。田田化工解决了镇上不少居民的就业,光公司所在地刘家村,每年就有200多人在这里务工。

虽然带来了就业和收入,但周边居民对田田化工的态度很复杂、很矛盾。村党支部书记陈达年是土生土长的刘家村人,他还记得,从化工厂建厂开始,村民的反映、投诉就没有停过。

“生产设备时不时出现跑冒滴漏,排出的氨气把村民种的菜叶子都烧枯了;气味难闻,还导致果树果形小、品质差。”陈达年说,化工厂距离长江最近的地方不足百米。

2016年以来,宜昌制定化工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推动全市134家化工企业“关停、改造、搬迁、转型”,实现沿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当年底,田田化工率先停产。

一家年收入近3亿元的企业突然要关停,很多职工都接受不了。“那时我都快40岁了,突然听说要失业,心里真不好受。”张春梅说,厂里还有很多四五十岁的老员工,再就业比她更难。

破解“化工围江”困局,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人员安置问题。宜昌成立工作专班,多次组织政策宣讲,明确补偿标准、后续就业等问题。市里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保障职工退休金、养老保险等;举办6期转岗培训、8场次专项招聘会,邀请30多家企业到厂区现场招聘。

“企业内部解决一批、省内同行消化一批、区内重点项目对接一批,帮助员工转岗到新单位。”点军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梁晨介绍,一部分熟练工人选择到三宁化工或省内其他化工企业上班;不愿离家太远的,经过叉车、电工、家政、厨师等技能培训,就近转岗安置;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则实行政策兜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

根据张春梅的情况,镇里推荐她参加了公益性岗位招考,先是成为镇扶贫专干,后又担任人社协理员。新单位艾家镇政府的办公楼就在田田化工旧址旁边,离她家仅1.5公里。

各级部门精心对接、贴心服务,田田化工的拆除、整治工作正式展开。

修复

多点位监测取土,修复土壤生态

漫步在田田化工旧址,曾经机器轰鸣的厂房消失不见,地上分布着一片片明显翻动过的土壤,上面已是绿树成行。只有厂区四周留下的一段段围墙,让人们记起工厂的大致范围。

2017年12月19日,一支70多人的专业施工队进入田田化工,开始对总估值近2亿元的300多台(套)生产装置进行拆除。艾家镇的居民挤在厂区门外,见证拆除过程:大型吊车将粗壮的钢丝绳架起,几名施工队员爬上碳化塔,将绳索固定到工艺管道上……

曾担任田田化工董事长的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银华介绍,为避免二次污染,拆除中没使用爆破,而是对所有生产装置和厂房采取切割搬运,厂内剩余的化工废料和垃圾也闭环运输至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处理。

田田化工遗留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成为宜昌市搬迁化工企业开展修复治理的首个工程。对于“关改搬转”化工企业土壤修复治理费用,一般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田田化工遗留工业场地土壤治理项目概算总投资近3000万元,经过宜昌市争取,该项目获批中央土壤治理专项资金1810万元,余下治理费用由现业主单位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原企业田田化工共同承担。

“早在2017年7月,我们就请来专业环境监测公司,开始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初步调查。”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晶晶介绍,监测单位采取“拉网式”检测,在占地206亩的厂区内布设了50多个采样点位,在每个点上钻孔取土,取土深度最深达5米。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的超标污染物为重金属镍,污染面积约1.5万平方米,需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为3万多立方米。

张晶晶说,经过政府招投标程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土壤修复。通过专家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异位固化稳定化与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置两种不同工艺方式。“经过处理后,污染土壤中的镍将得到修复稳定,避免其向周围环境迁移转化。”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地下水的修复相对简单一些,在现场建设临时的污水处理装置,实现水土分离,分离的污水经预处理,由专门运输液体污染物的罐车拖到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从2018年7月进场,田田化工土壤修复项目历时近一年完成。通过环保验收后,第三方监测结果显示,该污染场地修复后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值,可用作绿化及建设用地。

转型

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

对于母公司三宁化工来说,关停田田化工意味着包括企业固定资产、停产停业等带来的近3.5亿元损失。但在殷银华看来,这是公司的“沿江突围”,这条路必须得走。殷银华说,公司抓住老厂房和旧装置拆除搬迁的契机,加快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艾家镇下游约50公里,在宜昌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距离长江岸线3公里之外的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厂区内,道路宽阔整洁,绿化带植物郁郁葱葱,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18年初,宜昌市出台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对现有的10多个化工园区实行分类整治,除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两个集聚优化提升区外,其他区域不得承接新的化工项目。

“在政府的支持下,三宁化工投资近百亿元,在姚家港化工园高标准建设湖北三宁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及联产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三宁公司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经理游华彬介绍,通过对田田化工和原长江边尿素厂的产能置换,淘汰此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利用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节能环保技术,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转化。

占地近2000亩的新厂区内,不仅看不到一辆运煤车,也很少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这些庞大的装置是谁在操控?走进三宁公司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办公楼的5G智能中控室,记者找到了答案——长达35米的大屏幕上,几块分屏并排显示着生产现场的实时画面。30多名员工坐在一台台电脑前,紧盯操作界面和实时数据。

“传统的化工行业生产流程繁琐,需要人工加料、拧阀门等,耗时耗力又存在风险。”游华彬说,公司总投资10亿元,采用热成像、数字化交付、自动巡检等智能设备,只需三四十人即可完成全流程生产操作。工厂每年节能降耗2%左右,生产成本下降4000多万元。通过改造升级,三宁化工逐步走出转型的阵痛。2022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39%;上缴税收8.5亿元,同比增长55.3%。

保护

推动长江岸线治理,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吃过早饭,76岁的屈家焱沿着老厂区外的一条小路,溜达到长江边。金色的伍家岗长江大桥,在朝阳映衬下显得雄伟壮观。

“这里以前有好几个排污口,江滩上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那边是货物装卸码头,运煤的大卡车烟尘漫天。”屈家焱指着江滩说,现在排污口和码头都拆除了,土壤经过修复、回填、平整,种上了花草。

屈家焱是田田化工的退休职工,他家与化工厂仅一墙之隔。“长江生态改善,生活环境变好了,受益的是我们每个人。”屈家焱说。

近年来,宜昌市全面推动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建成了城市滨江绿廊,艾家镇也正着力打造“十里花海”。曾经“灰头土脸”的化工小镇,正在向城市“后花园”华丽转身。

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保护长江的行列中来。入夜,艾家镇桥河村的“江南渔港”美食街人气火爆,农家乐老板向伯勋正忙着招呼前来就餐的客人。

“过去我们这儿是个小渔村,长江禁捕后,不少人转型发展餐饮,带动了200多名上岸渔民就业。”向伯勋告诉记者,近些年周边化工厂陆续关停、搬迁,环境好了,前来就餐的市民、游客越来越多。

“保护长江生态,就是守护我们的‘金饭碗’。”向伯勋说,为了更好保护长江,他联合村里的另外17户农家乐,筹资80万元建设了两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每天污水处理能力达80吨,各家分摊运行费用,轮流巡查值守。环保部门每季度抽检一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从个人到企业,从城区到园区,生态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驱车行驶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一排多层的空中管廊沿着道路两侧向远处延伸。

“新建污水、物料等管道全部上空中管架,实现一企一管,管道中安装有实时监测的流量计,有效避免管道在地底下跑冒滴漏。”枝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家港化工园负责人汪鹏介绍,今年还将投资4000万元,将园区原来的地下管网全部改到空中。

经过企业预处理的废水,通过这些管网统一收集到园区配建的城西污水处理厂,经过10多个环节精细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

汪鹏说,近年来,当地严把入园关,先后否决了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30多个项目,园区向着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不断迈进,先后被授予“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园区”“绿色工业园区”等称号。

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经过攻坚克难,目前宜昌市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市精细化工企业占化工产业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18.6%提升到2022年的40%以上,长江干流宜昌段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近六成。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美国马里兰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应对政府“停摆”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联邦政府“停摆”带来的经济冲击,并协助保障居民生活与健康。  摩尔同时签署行政令,向州内食品安全合作机构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资金,...

陈冬在轨已超400天 神二十乘组有望刷新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守望绿洲

10月2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达朗塘木中心管护所所长依布拉依木·阿合尼亚孜站在胡杨林中,他看护这片胡杨林已经有17个年头了。  如今,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纪念馆的瞭望塔上望去,天山最高峰...

从三个“没有变”看中国经济稳、进、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多项指标表明,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 编辑:王玉西...

科技“硬实力”诠释国际担当 中国在多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中贡献度居前

央视网消息: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地球大数据视角下的十年进展》的报告在论坛上发布。对2015年以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十...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宋赛萍:课堂主阵地 成长大舞台

宋赛萍,上海市崇明区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  坚守教育教学一线35年,“做一名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老师”是宋赛萍始终秉持的信念。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跨学科思维,多措并举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

2023
04/26
18:47
浏览量: 172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