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接触10秒即可感染 汛期当心这种病

接触10秒即可感染 汛期当心这种病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 时间:2025-08-06 11:30:36 | 点击:724

  近期强降雨多发,广东、陕西、湖南、广西等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部分河流水位上涨明显。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醒,汛期在洪涝区域及水沟、沼泽和芦苇滩等地活动,应谨防血吸虫感染。

血吸虫感染人体

只需10秒钟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7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目前,我国仅流行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尾蚴(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血吸虫有7个发育阶段,即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

  其中,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中,再由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人如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人体内致人感染。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个阶段,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身体反应强烈,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感染急性血吸虫病

有何症状?

  发热及过敏反应

  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强烈的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风疹块”)、血管神经性水肿(如面部、四肢肿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图源:广东疾控

  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急性血吸虫病会引起呼吸道及胃肠道反应。

  呼吸道反应为咳嗽(多为干咳)、胸痛、呼吸困难。

  胃肠道反应为剧烈腹痛(多在肚脐周围)、腹胀、腹泻(常带黏液或血便)、恶心呕吐,患者肝脏在短时间内可显著肿大并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脾脏也迅速肿大。

  容易误诊

  由于血吸虫病发热、肝大、腹泻等症状与伤寒、感冒、败血症等疾病症状极其相似,在非疫区或医生警惕性不高时,极易误诊。

  急性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0天左右,接触疫水或可疑水体后,若出现皮疹、不明原因发热、腹泻等症状,应主动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告知接触史并进行检查。

  反复感染、未及时治愈

  可演变为晚期血吸虫病

  如果人体反复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可能导致慢性血吸虫病,症状相对急性感染较轻,或无症状。

  急性感染未及时治愈,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若久未痊愈,经过数年病情发展,最终可演变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腹水、巨脾、结肠增厚等。患者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该病也被称为“大肚子病”。儿童反复感染还可导致侏儒。


  近期有案例显示,血吸虫感染还能引起慢性炎症,进而诱发严重疾病。

  血吸虫病诱发肠癌

  今年4月,江苏南京61岁的刘先生因头晕乏力、重度贫血就医。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肠癌,医生发现其肠壁内有大量陈旧性血吸虫虫卵。

  医生表示,刘先生常年在水边务农,此次查出的肠癌与血吸虫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汛期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汛期水位升高,人畜接触水体频次增大,粪便污染水体机会增加,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都会增加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因此,预防血吸虫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接触疫水、加强防护

  注意岸边警示牌。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应尽量避免在有钉螺滋生或存在不确定风险的江、湖、塘、沟渠等水体游泳、戏水、洗衣、捕鱼。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等需要不可避免接触疫水时,建议在下水作业前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在皮肤上均匀涂抹防蚴的防护药膏,预防感染。

  不在有钉螺的洲滩活动

  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钉螺可能随水流扩散到新的地区。不在有钉螺的洲滩活动,能有效避免感染血吸虫病。

△图为钉螺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不饮用生水

  由于连续降雨等原因,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如果人们饮用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生水,也可能感染血吸虫病。由于血吸虫尾蚴对温度敏感,无处理条件时可将饮用水煮沸,降低感染概率。

  做好粪便管理

  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粪便中通常含有血吸虫虫卵。因此,要做好人畜粪便管理。避免粪便入水,可以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血吸虫病一旦感染无法自愈

近期降雨致多地发生洪水和内涝

若接触过疫水

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症状

应高度警惕

及时去医院就诊

切勿延误病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唐高林 景明)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场均2.86万人现场观赛 一组数据看“苏超”究竟多火爆

记者11月4日从江苏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5月10日开赛以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截至11月1日决赛,“苏超”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  另据...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美国马里兰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应对政府“停摆”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联邦政府“停摆”带来的经济冲击,并协助保障居民生活与健康。  摩尔同时签署行政令,向州内食品安全合作机构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资金,...

陈冬在轨已超400天 神二十乘组有望刷新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守望绿洲

10月2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达朗塘木中心管护所所长依布拉依木·阿合尼亚孜站在胡杨林中,他看护这片胡杨林已经有17个年头了。  如今,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纪念馆的瞭望塔上望去,天山最高峰...

从三个“没有变”看中国经济稳、进、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多项指标表明,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 编辑:王玉西...

2025
08/06
11:30
浏览量: 7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