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江源科考探研长江源区水循环[组图]

江源科考探研长江源区水循环[组图]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04 11:13:55 | 点击:7255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李鹏翔、陈杰

2023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近日来到长江南源,对布曲流域的冻土、植被、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考察,为将要增添的生态水文观测设备选址,加强长江源区水循环观测和研究。

  2023年7月27日拍摄的布曲。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长江源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湖泊扩张和径流增加,长江源区水循环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必须加强长江源区水循环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原来设在这里的观测网络,主要探究长江源‘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将要安装的新设备,则回答‘坡面如何调节水的来去’。”科考队员、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洪晓峰说。

 无人值守观测系统解答长江源区“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布曲一个支流的源头——冬克玛底冰川高耸于长江源区。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脚下,无人值守气象站、积雪特性分析系统,定时传输温度、湿度、辐射、降水等数据;冰川前缘变化观测系统,全面记录冰川前缘状态……

  2023年7月27日拍摄的冬克玛底冰川。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洪晓峰等科考队员对架设在这里的冰川、冻土、积雪、河川径流等自动观测设备进行了巡检,所有设备工作正常。

自2016年起,长江科学院在这里相继添置了“长江源区冰川冻土气象水文与水化学监测设备”“长江源区融雪径流野外观测设备”“高原湖泊水量平衡自动观测系统”等,构建了长江源区典型流域水循环无人值守观测系统,形成了包括冰川、冻土、积雪等关键水文要素的水循环多过程监测网络。

洪晓峰告诉记者,这套无人值守观测系统聚焦冰川消融、冻土冻融、融雪径流、湖泊水量平衡等长江源区关键水循环过程,通过18套自动观测站组建覆盖典型流域的气象水文地面观测站网,实现冰川、积雪、冻土、气象、水文等5大类40多项指标的自动观测与数据传输管理,试图通过长期观测与数据积累,回答长江源区“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布设在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源分站唐古拉山研究区的自动观测设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长江源区气象水文观测亟待加强

“实现长期无人值守观测,有效提高观测频次,延长观测时间范围,提高观测效率,降低野外观测人员作业风险,对长江源区无人值守观测进行探索,为开展高原寒区及江河源区水循环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资料。”洪晓峰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长江源区监测正逐步由人工观测转向自动监测,监测对象由单一气象水文要素向水循环多过程全要素转变,参与监测的科研单位逐渐增多,监测内容日益丰富。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长江源区水文气象监测仍然缺乏,监测成果仍然有限。

“长江源区冰川冻土广布,河湖沼泽众多,且海拔跨度大、水循环要素时空特征差异大,现有水循环监测站点难以满足水资源研究和流域水资源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加强长江源区气象水文观测,掌握水资源演变规律,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说。

专家指出,长江源区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进一步有效增设观测站点,构建长江源高寒水循环观测站网和数据平台,加强科学研究与合作。

科考队员洪晓峰(右)与宋基权在长江源区进行土壤温湿度观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增设备旨在揭示“坡面如何调节水的来去”

“我们本次科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布曲流域冻土与植被分布、地形地貌、交通状况进行考察,结合已有站点和设备,为新补充的生态水文观测设备进行现场选址,使自动观测站点布局更加优化。”洪晓峰说。

在前往冬克玛底冰川途中,洪晓峰告诉记者,新设备选址考量,除了与已有设备形成呼应、服务于流域整体监测之外,主要考虑所观测的植被(草甸)和冻土变化要有代表性,同时兼顾交通可达性与易于维护性。

综合考量,新设备主体部分将安装在布曲东支上游。

据了解,这套名为“江源寒区地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耦合观测系统”将在年内安装。通过增设水通量、热通量和植被生长过程等观测设备,了解水分、热量在土壤、植被和大气之间的传输变化及其对产汇流的影响,从而揭示“坡面如何调节水的来去”,推进长江源区水循环的观测和研究。

【责任编辑:刘桢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唐高林 景明)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场均2.86万人现场观赛 一组数据看“苏超”究竟多火爆

记者11月4日从江苏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5月10日开赛以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截至11月1日决赛,“苏超”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  另据...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美国马里兰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应对政府“停摆”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联邦政府“停摆”带来的经济冲击,并协助保障居民生活与健康。  摩尔同时签署行政令,向州内食品安全合作机构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资金,...

陈冬在轨已超400天 神二十乘组有望刷新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守望绿洲

10月2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达朗塘木中心管护所所长依布拉依木·阿合尼亚孜站在胡杨林中,他看护这片胡杨林已经有17个年头了。  如今,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纪念馆的瞭望塔上望去,天山最高峰...

从三个“没有变”看中国经济稳、进、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多项指标表明,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 编辑:王玉西...

2023
08/04
11:13
浏览量: 725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