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专访:用巴西读者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精华——访巴西汉学家沈友友

专访:用巴西读者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精华——访巴西汉学家沈友友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1-13 13:35:57 | 点击:4292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4日电  专访:用巴西读者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精华——访巴西汉学家沈友友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赵焱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沈友友”)最近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满,除了准备在伊比利亚拉美中国哲学研究网年度会议上发言,他还在紧锣密鼓地修改即将在巴西出版的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葡文版。

谈及翻译初衷,沈友友说:“译作名为《呐喊演绎——一个戏剧化的翻译》。我的思路是,倘若作者懂葡语,他会怎么写这些故事?因此,我根据葡语文学的规律,按照葡语读者对文字风格的期待来翻译。”

他说,尽管鲁迅的文章幽默、讽刺、感人,但是光靠直译很难激发葡语读者的共鸣。鲁迅简练的文笔与葡语小说大相径庭,恐怕大多数葡语读者看不懂。他希望他的这部译作能让更多的巴西等葡语国家读者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

从20多年前偶然接触中文,到如今成为熟读中国古代典籍的汉学家,沈友友经历了探索中华文化的传奇之旅。初学中文时,他得到一个与他本人葡文名字发音相近的中文名“沈友友”。机缘巧合,不久他获得机会在巴西驻华使馆工作了近8年。从那时起,他发奋学习中文、研究汉学,先后获得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沈友友”这个名字越来越响亮。他也在中国收获了爱情,结婚成家,定居中国澳门。

随着学习的深入,沈友友的兴趣逐渐转向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开始尝试将中国古籍翻译成葡语。2012年起,他陆续翻译出版了《论语·葡语解义》《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注·葡语通释》《南华真经(庄子)内篇·葡语解析》等多部葡文版专著,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和文章。2018年,澳门基金会和澳门大学联合举办首届“中葡文学翻译奖”,他的译作《论语·葡语解义》获中译葡奖项冠军。

谈到哪部作品在巴西和其他葡语国家最受欢迎时,沈友友说他个人比较认可《南华真经(庄子)内篇·葡语解析》。他从阅读到动笔大概用了10年时间,为了与庄子的写作风格尽可能匹配,他甚至学会了古拉丁语,以从拉丁语古典文学中找出合适的写作风格作为参考。翻译时他采取了相对接近葡语文学的文笔,阐释部分也尽量突出《南华经》地道的中国古典意趣,让读者理解庄子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及指导。

沈友友认为,“每一部中国典籍的译本都应该尽量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需要根据原著作者的特点及其时代性、思想和创作特征等因素,针对葡语读者情况来阐释”。译作的目的是奠定葡语读者深入接触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基础,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意愿。

沈友友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澳门大学中葡双语教学暨培训中心合作,开办了广播节目《中国思想荟萃》,目前正在播出第五季《孙子与<兵法>》。沈友友表示,接下来他会翻译《孙子兵法》。

此外,沈友友还与多位中巴专家一道,计划将中国当代哲学家陈来的《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学讲稿》一书翻译成葡文。他相信这本书不仅能给巴西读者展示中国的学术,还会激发广大葡语读者关注和了解陈来的思想。

沈友友“译而优则著”,还在规划一部入门性质的专著,从文化史和社会史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强调这些思想家对中国社会和制度的贡献。

在沈友友看来,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十分重要。他表示,“我们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用中文介绍巴西,用葡文介绍中国,追求跨文明的共赢。”


【责任编辑:申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勤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唐高林 景明)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场均2.86万人现场观赛 一组数据看“苏超”究竟多火爆

记者11月4日从江苏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5月10日开赛以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火爆,截至11月1日决赛,“苏超”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  另据...

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3日)早上继续发布海浪蓝色警报。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11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中部将出现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央视网消息: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高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同步举行。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并在传递方式上引入智能科技元素。其中,“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殊火炬手在深圳亮相...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美国马里兰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应对政府“停摆”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联邦政府“停摆”带来的经济冲击,并协助保障居民生活与健康。  摩尔同时签署行政令,向州内食品安全合作机构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资金,...

陈冬在轨已超400天 神二十乘组有望刷新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守望绿洲

10月2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达朗塘木中心管护所所长依布拉依木·阿合尼亚孜站在胡杨林中,他看护这片胡杨林已经有17个年头了。  如今,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纪念馆的瞭望塔上望去,天山最高峰...

从三个“没有变”看中国经济稳、进、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多项指标表明,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 编辑:王玉西...

2023
11/13
13:35
浏览量: 42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