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退休工人辛来保:六十年,走在学雷锋的路上

退休工人辛来保:六十年,走在学雷锋的路上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3-29 15:25:33 | 点击:2051

在学雷锋的路上,83岁的太原选煤厂退休工人辛来保从未停歇。他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理发师,只是他给大家理发,从来不取分文。

  辛来保自幼家境贫苦,用他的话说:“一路走来都是受好人相助,感恩都感恩不过来。”1962年,不满20岁的他当兵入伍,他想要像雷锋一样一辈子做好事,“当时正赶上部队理发师退伍,招收理发学徒,我就第一个报了名”。

  从部队到工厂,辛来保开始了自己的义务理发生涯。他家中存放着好几本名册,记录着近年来他坚持上门服务的每一位老人、残疾人,包括住址、电话、理发日期,到时就去,“下个月这个时候,差不多头发又该剪了。”辛来保说。

  61年来,辛来保的这几本名册中登记的数百位老人,陆续有人离世。对于“走了”的人,他恭敬地用黑笔框住人名,既是提醒,也是悼念。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辛来保把各种理发工具装在工具包里,在居民区内随时设点,就近服务,常常是边理发,边来人,队伍越排越长,理发一站就是几小时。除此之外,每月10日、30日,辛来保都会在选煤社区办公室为老人们义务理发,雷打不动。按照辛来保的“规矩”,不管有多少人排队理发,总要给最后一人理完才回家。

  “他是个好人,干的是好事,我也愿意支持他。”这么多年来,贴心的老伴站在辛来保的背后,不管老辛多晚回来,饭菜永远是热的。截至目前,辛来保共服务群众约65700人次,上门为卧床病、老人员理发约2100人次。

  曾有人议论,老辛太好了,好得让人难以相信,王保平最初也这么想。当时身处领导岗位的他,听说职工辛来保热心公益,生活中对人对事从不计较,“那时我自认为看人较准,对来保的做法不理解,甚至质疑这人这么做到底为了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王保平彻底否定了自己的判断:“来保做好事从不对外说,但关于他的好,人人都在说,是我误解了他,(我们)精神境界不一样,我打心里服他。”

  王保平说:“如果不是发生在我身边,我也不信。但来保不是作秀,他也没有理由作秀。几十年如一日,把旁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谁会去作这样的秀?”

  辛来保乐于助人的行为让人赞叹,可多数人不知,生活中他也有诸多辛酸。几年前,他的二儿子因病去世。三儿子智力残疾多年,40多年来,辛来保和老伴日日照顾三儿子起居,带着、教着他一起上街清理垃圾,拾掇路边的树枝等杂物。

  王芝荣曾任选煤社区干部,据他回忆,辛来保二儿子去世的那段时间,人们再没见到辛来保的身影,“我和辛叔算是忘年交,(他)一定承受了巨大的悲痛,听阿姨说,他时常站在阳台上出神,站很久。有人觉得他不会再出来义务服务了”。出人意料的是,半个多月后,辛来保又走上了街头,精神抖擞地继续理发,只是声音沙哑。关于二儿子,他同王芝荣讲过一句话:“我也想让他活着,但没有办法。”

  “这些年我总是带着残疾儿子早早出门,我清理垃圾,他拖树枝,一是为了(让他)锻炼脑筋,不与社会脱节;二是也跟着做做好事。”辛来保说,“我曾问三儿子,你知道爸是干啥的?儿子说,我爸弄卫生、捡树枝、理发是做好事,我支持”。听到儿子的话,辛来保觉得他可亲又可爱,“我觉得我把儿子调理得不错”。

  为了方便清理垃圾,辛来保还自制了“神器”:将3根钢丝套在门环上,借力扭编到一起,一头用红绳缠绕,做成把手;另一头3根钢丝探出,如同“鹰爪”,抓取、钩挂垃圾十分好用。每日用完,回家擦洗干净,次日清晨,辛来保还拿它当作宝剑,到公园健身十分趁手,练完就地清理垃圾。

  辛来保的言行影响了一批人,在大家支持下,他带头组建了红帽子志愿者队伍,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其中。

  除此之外,辛来保还作了一个决定,他签署了遗体捐献的协议。

  当得知辛来保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王保平等欣慰不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伙计们都为他高兴,这也说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青春永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中国青年报合肥11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智能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

书籍盲盒,能成为生活的“解药”吗

  普通书店“普通盲盒”及文创。  今年年初,人间食粮书店店主高贵兵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出门远行,他都会在高铁上为购买图书盲盒的读者写回信。不同于普通的图书盲盒,人间食粮的盲盒叫作“不盲书盒”,读者下单后需要填写一份名为...

抗氧化、控制食欲……冬天吃咖喱好处竟然这么多

咖喱,是一款百搭调料,对于不擅烹饪的人来说,堪称“厨房里的救星”。无论是青菜、土豆、还是鸡肉、牛肉,只要放上咖喱同煮,就能一下子变得好吃起来。其实,咖喱不仅是“做饭好搭子”,也是“养生好伴侣”。“冷知识”:世界上并没有一...

我国乘用车企首次实现产量突破3000万辆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

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成为国内达成这一成绩的首家乘用车企。  从1991年一汽大众生产第一辆汽车,到2004年突破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0年...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丨“活水”滴灌民营经济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10月30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经济金融领域的首个重要论坛,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从议题设置、成果发布等多方面传递了全会经济金融战略部署。  本届论坛...

电视分辨率越高,观感越好吗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断被各种新概念所包围。从高清到4K,再到8K,电视厂商总是告诉我们,分辨率越高,体验越震撼。然而,当我们将顶级分辨率的电视搬回家,在寻常客厅里观看时,心底或许会闪...

新华视点丨如何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

今年9月以来,全国一些地区遭遇连阴雨,农田积水、土壤偏湿,机械下地困难。  各地各部门如何保障秋收秋种?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河南、山西、吉林、辽宁等地进行调研。  河南民权县的一处农田里,农户正在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

日本民众连日抗议日美首脑会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同美国总统特朗普28日在东京举行首次会谈。连日来,日本民众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表达对特朗普访日的强烈不满,抗议军备扩张与关税武器化行径,反对日美强化军事同盟破坏地区稳定。  28日,来自日本各地的...

数据见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企 民营经济按下发展“加速键”

央视网消息: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在进行。在10月28日的论坛上,民营经济是嘉宾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马骏: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7.6%。目前,北京民营市...

开创携手前行、共同发展新局面——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发展蓝图的世界意义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题:开创携手前行、共同发展新局面——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发展蓝图的世界意义  新华社记者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

2023
03/29
15:25
浏览量: 20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