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青春与祖国同行

青春与祖国同行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5-09-14 11:09:06 | 点击:1052

 9月12日,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大学生活动中心,“青春与祖国同行”的主题横幅映入眼帘。来自江苏省九所代表高校的40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一起聆听2025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

  这场会聚13位师长、同学与校友的青春分享会,犹如一本“成长教科书”,将科技报国的坚守、文化传承的热忱、艰苦奋斗的担当娓娓道来,为全省高校学子勾勒出“生逢其时、青春有为、强国有我”的人生坐标。

  近年来,江苏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丰硕成果,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这场“开学第一课”的开篇箴言。

  “从3G时代的追赶,到4G的并跑、5G的领跑,一代代通信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长久赓续。”东南大学教授张川作为我国通信领域的领军人物、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院士团队的一员,讲述了团队始终怀揣通信报国之志,肩挑芯片强国之责,力求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前年,团队成功构建了首个端到端6G综合试验平台,实现了全球首次“TKμ”技术能力验证,为我国6G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鼓励学子们说:“期待青春的你们用智慧、激情与才华,去绘就祖国美好的未来,去定义属于我们的时代,去实践‘强国有我’的共同誓言!”

  “我相信,梦想,只有根植于祖国的土壤,才能参天;奋斗,只有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才有价值。”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讲述了自己从国外深造归来,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25岁的团队,勇闯“科研无人区”,自主研发了全世界第一台能测量引力子激发的先进实验设备。利用这一先进设备,他带领团队,向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发起冲击,最终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了手性引力子。“这一次,我们五年磨一剑,不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中国做出了世界第一流的工作,在重要的科学领域上做出了属于中国特色的成绩!”讲台上的他自豪地说道。

  “在九三阅兵现场看到战鹰列阵、重器频出,当由武直-10等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护旗方队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时候,台下的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南航校友、武直-10总设计师吴希明走上讲台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深耕直升机领域40年,他见证了我国直升机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全过程。“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为了研制武直-10,他和团队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从零开始——一万多个零部件,二十多个不同类别的材料、五百多种小材料,研制过程中要做几百个试验……他将近20年的时光都给了武直-10,为中国武装直升机自主研制蹚出了一条路。他勉励现场学子:“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踏着先辈脚印继续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全场师生用激昂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与祖国同行的铿锵誓言。

  南航机电学院2025级本科生刘善杰对记者说:“这堂课让我明白‘强国有我’不是一句口号,我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自己专业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让青春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绽放光彩,在‘小我’的奋斗中实现‘大我’的价值。”

  南京大学行知书院2025级本科生向皓天听完后深受鼓舞:“未来会锚定国家需求,在导师指导下把课题与产业痛点结合,以扎实研究回应‘卡脖子’挑战,用青年之力续写科技报国的答卷。”

  这场跨越科技、文化、体育等多维元素的“思政大课”,犹如一颗种子,在学子们心中播下了“青春与祖国同行”的信念。

  自2023年起,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已走过三载春秋。作为江苏高校学子入学思政教育的“开篇之作”,为全省大学生搭建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的平台。三年来,它不仅是新学期的“精神启航礼”,更以持续的主题和内容创新,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感知时代使命中练就过硬本领,让矢志报国的信念,成为每一代学子的青春底色。

  走出会场,学子们步履坚定。他们的青春故事,正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间,书写“青春有为、强国有我”的动人篇章。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彭丽)


【作者:苏雁】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中国青年报合肥11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智能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

书籍盲盒,能成为生活的“解药”吗

  普通书店“普通盲盒”及文创。  今年年初,人间食粮书店店主高贵兵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出门远行,他都会在高铁上为购买图书盲盒的读者写回信。不同于普通的图书盲盒,人间食粮的盲盒叫作“不盲书盒”,读者下单后需要填写一份名为...

抗氧化、控制食欲……冬天吃咖喱好处竟然这么多

咖喱,是一款百搭调料,对于不擅烹饪的人来说,堪称“厨房里的救星”。无论是青菜、土豆、还是鸡肉、牛肉,只要放上咖喱同煮,就能一下子变得好吃起来。其实,咖喱不仅是“做饭好搭子”,也是“养生好伴侣”。“冷知识”:世界上并没有一...

我国乘用车企首次实现产量突破3000万辆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

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成为国内达成这一成绩的首家乘用车企。  从1991年一汽大众生产第一辆汽车,到2004年突破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0年...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丨“活水”滴灌民营经济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10月30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经济金融领域的首个重要论坛,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从议题设置、成果发布等多方面传递了全会经济金融战略部署。  本届论坛...

电视分辨率越高,观感越好吗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断被各种新概念所包围。从高清到4K,再到8K,电视厂商总是告诉我们,分辨率越高,体验越震撼。然而,当我们将顶级分辨率的电视搬回家,在寻常客厅里观看时,心底或许会闪...

新华视点丨如何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

今年9月以来,全国一些地区遭遇连阴雨,农田积水、土壤偏湿,机械下地困难。  各地各部门如何保障秋收秋种?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河南、山西、吉林、辽宁等地进行调研。  河南民权县的一处农田里,农户正在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

日本民众连日抗议日美首脑会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同美国总统特朗普28日在东京举行首次会谈。连日来,日本民众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表达对特朗普访日的强烈不满,抗议军备扩张与关税武器化行径,反对日美强化军事同盟破坏地区稳定。  28日,来自日本各地的...

数据见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企 民营经济按下发展“加速键”

央视网消息: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在进行。在10月28日的论坛上,民营经济是嘉宾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马骏: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7.6%。目前,北京民营市...

开创携手前行、共同发展新局面——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发展蓝图的世界意义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题:开创携手前行、共同发展新局面——国际社会热议“十五五”发展蓝图的世界意义  新华社记者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

2025
09/14
11:09
苏雁
浏览量: 10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