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条现代化产业链正推动乡村产业实现从“有”到“强”的价值跃升。
河南:小猪“上楼”拉动一条“链”
河南的这家养猪企业采用智能化楼房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210万头。
“十四五”期间,河南出台《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支持肉制品屠宰加工企业提升屠宰现代化水平,推进肉品冷链化运输、冷鲜化上市。借助产业协同优势,企业正构建起“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产业链。当生猪出栏进入屠宰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精准分割,物联网技术还为每块猪肉赋予了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
贵州:刺梨“奇兵”破山野闯“黔程”
布依族传统民歌《好花红》所唱的主角正是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作物:刺梨,又称为山王果,大量生长在贵州省海拔1000米到1800米之间的喀斯特山区。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是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功臣。
刺梨果富含维c、单宁、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林业和食品领域专家的努力下,这种深藏在山旮旯里的野果子如今被开发出了酵素饮品、刺梨果汁、果脯果干等丰富的营养品和休闲食品,压榨剩下的果肉果渣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饲料、有机肥等。目前,刺梨在贵州全省种植规模超150万亩,占全国九成以上,综合产值约100亿元,成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中异军突起的山野奇兵。
黑龙江:蔓越莓水中“捞”太空实验育新种
在黑龙江抚远市的4200亩蔓越莓种植基地,打果机在水中穿梭,机械臂搅动间,红彤彤的蔓越莓果实脱离枝蔓。新鲜果实收获的同时,蔓越莓新品种繁育也正加紧进行。在抚远市蔓越莓研发中心,科研团队正在对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的蔓越莓种子开展育种实验。
黑龙江省抚远市蔓越莓研发中心副所长 李峰:经过太空的强磁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来进行空间诱变育种,经过多次的太空及地面对比实验,筛选出生长优、品质佳的株系。下一步,我们要把太空种苗在大田进行实验种植,选育出优良的蔓越莓种苗进行推广种植。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