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大学里的“数字匠人”:为文物注入“青春代码”| 文化中国行

大学里的“数字匠人”:为文物注入“青春代码”| 文化中国行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7-25 17:51:12 | 点击:861

“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现场有很多青少年观众。受访团队供图

  6月,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良乡校区的一间工作室内,该校2021级博士生刘鹏飞正在仔细检查一尊3D打印的水陆庵神将模型,为在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美术馆举办的“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做最后的准备。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手中的模型上投下细密的光影。这个雕刻细腻的塑像,承载着数百年前工匠的虔诚与技艺,也凝结着当代青年学者的智慧与坚守。

  “曲面修复的精度还差一点,还要继续调整。”刘鹏飞轻声说,手指抚过模型上几乎不可察觉的细微凹陷。在他身后的工作台上,10多个硬盘阵列放置,像一支数字卫队,守护着超过5TB的文化遗产数字复原模型。这个被同伴称为“模型大神”的山东男孩,已经为200余件文化遗产建立了高精度数字模型。

  在北理工智慧遗产·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室团队里,像刘鹏飞这样的“数字匠人”共有60多名,其中近一半是00后。19年来,这支由该校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帆带领的跨学科团队,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续写生命。

  从北京中轴线到陕西西安蓝田水陆庵,从卢沟桥石狮到故宫文物,他们在虚拟与现实间架起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沉睡的文物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北京中轴线主体历史古代建筑数字化三维模型。受访团队供图

  缘起北京中轴线数字化保护

  2006年,当张帆组建团队、着手建设北京中轴线数字影像库时,文物数字化保护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那时的技术手段有限,团队只能依靠最基础的手绘与数码影像收集,一点点拼凑北京中轴线的数字轮廓。

  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从系统性收集大量相关历史照片、现代摄影名家作品、历届学生采风考察作品等入手,在积累了坚实的基础性工作后,于2019年将数字积蓄化作“i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意影像展”,在全国5个城市巡展,用数字影像展现北京中轴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从印度新德里传来,工作室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

  “那一刻,所有通宵工作的疲惫都值了。”北理工2021级博士生、团队核心成员张家榜回忆起那天,仍然兴奋不已。“对我们新一代设计学学生来说,北京中轴线蕴含着无尽的文化灵感,其申遗成功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与激励,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新起点。”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北京中轴线数字化保护几乎贯穿了张家榜在北理工就读的整个青春。2014年初入团队时,他还是个对用数字化手段传承文脉充满好奇的本科生;到主导“北京中轴线数智长卷设计项目”时,他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数字文保专家。

  如今,团队搜集整理图像资料2000余幅、图书资料120余种,初步完成了北京中轴线文化创意影像资料库建设;制作了北京中轴线主体历史古代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了北京中轴线三维影像库,形成了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的新方式。“用数字化作品勾勒出北京中轴线新气质。”张家榜说。

  团队同时开展北京中轴线数字化创意设计,打造了文创数字生成定制平台“天坛游小程序”、北京中轴线服务体验设计项目实践成果“识城记”等,展现北京中轴线时尚新形象。

  在北理工2022级博士生徐占一看来,“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它不仅拓展了表达的维度,还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同级博士生黄晓峰说:“我们做的不仅是数据存档,更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数字化不只存在于实验室里,必将能推广到社会、惠及大众。我们正在做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

北京理工大学智慧遗产·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室团队开会讨论设计方案。受访团队供图

  技术革新推动数字化保护范式升级

  创新带来的延续,赋予古老的北京中轴线新生命。团队从临摹到创造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范式升级,在水陆庵项目中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系六朝名刹,1996年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第二敦煌”的美誉。这处明代彩塑宝库现存3700余尊壁塑,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雕塑密度最大的泥质类文物实体。走进庵内,满壁彩塑如星河倾泻,佛国世界的万千气象在方寸之间铺陈开来。这里也是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

  从2023年起,团队开始对其进行初期数字化采集。北理工2020级硕士生田泽宇和张轩瑶分别是团队中的“文化大脑”与“视觉把控”。她们介绍,目前水陆庵壁塑已出现部分风化脱落,随时间推移会愈发严重,“对水陆庵的数字化保护刻不容缓”。

  令队员们信心倍增的是,如今的技术手段与范式相较于2006年团队创立初期,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技术革新推动了团队文化遗产数字化范式的新生”。张帆介绍,从最初的手绘与数码影像保存,到后期三维模型的扫描与制作,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团队已经形成了影像再现、三维临摹与交互创造的数字化范式革新。

  团队中负责文化遗产数字交互的2025级博士生王佳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展示了一项新技术:当摄像头捕捉到观众挥手的动作,屏幕上的水陆庵彩塑三维模型消散成粒子,后又聚合成型。在她看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如今已突围出单一的三维模型模式,衍生出了带有艺术创作性质的设计实践”。这项技术不仅保留了文物的物理形态,更赋予它们在数字时代的艺术表达。

  团队在水陆庵数字化保护项目上,呈现出形式多元化、手段艺术化的特点,通过线描绘画、视觉传达创意创作、虚拟现实交互等形式,将平面影像与立体影像相结合,突破传统纸质印刷品局限,形成多维度的数字影像艺术体验,并最终凝结到“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中,向大众展出。

  “展览在展示技术上进行革新,借助3D立体模型、手势识别交互、全景投影再现等新技术,生动清晰地再现数百年前的水陆庵。”北理工2024级硕士生王宇晨介绍,“观众站在展厅中,便可‘重回’水陆庵彩塑现场,挥动手掌就可以‘探索’彩塑,近距离感受彩塑艺术美学。”

  此外,团队提取了水陆庵彩塑中纹样、色彩、寓意等文化元素,坚持“技术服务于文化”的原则,结合现代审美,打造了一系列美观、丰富且实用的文创产品。北理工2024级博士生薛小群说:“用创造性转化让彩塑艺术获得全新的生命力,让文化遗产‘好玩’起来。”

观众体验“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中的互动装置。受访团队供图

  青春与文明的共振

  “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大获成功,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从充满童趣的小观众,到深研文化的学者,都被水陆庵彩塑艺术的“焕新活力”所吸引。展览策展团队核心成员黄晓峰说,展览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增强了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除了水陆庵项目,刘鹏飞还参与了卢沟桥石狮数字修复项目。在他看来,传统摄影不是遗产影像的终点,随着不断地传承创新,创新影像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答题。

  “文化遗产的终极数字化,是创造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操作系统。”黄晓峰如此阐述其中的设计哲学,“设计师考虑‘文化遗产数字美学’时,不仅是纹样、颜色、形制等外部素材的提取与堆叠,而是一整套包括文化语境、空间特质与体验感受等在内的‘无形氛围’”,这需要在未来持续探索。

  近20年来,一代又一代学子加入团队,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接续贡献青春力量。王佳颖通过水陆庵项目,在跨越百年的情感共振中,感受到蕴藏在中国古代彩塑艺术中本真而无垠的生命力量;徐占一说,接下来会探索更自然、更具温度的交互方式,让技术成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命力的桥梁;对张家榜而言,随着博士毕业,这种传承将陪伴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青年一代用数字化创意接过文化传承的大旗,不仅助力文化遗产突围新生,我也在这个过程里,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令我受益终身的设计灵感与中国智慧。”张家榜说。

  晚霞的光拂过水陆庵中的数千尊彩塑,千里之外呈现这些文物宝藏数字美学的展览已经落下帷幕,但文化传承的接力永不落幕,团队的征程也还在继续。夜幕降临,工作室的灯光依然明亮。这些年轻的数字匠人创造出的,不仅是文化遗产的数字档案,更是古老中华文明的时代新篇。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子凡 记者 蒋肖斌

责任编辑:李丹萍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避开“假羽绒”陷阱 这样选购不花冤枉钱

近日,北京一位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花1315元买了件标注“羽绒服”的外套,结果穿上不保暖还严重钻毛,而且钻出来的竟然是丝状物。仔细一看水洗标,填充物居然是100%聚酰胺纤维,压根不含羽绒。  较强冷空气明起登场  新一轮雨雪...

手足口病秋季小高峰,个人、家庭、学校、托幼机构防护要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逐渐增多,5-7月为春夏季高峰,10-11月为秋季小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1...

农民种粮实现优粮优价 “科技助力+精细化服务”为售粮托底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眼下,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在粮食主产区山东,2025年秋收期间遭遇连续降雨,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售粮增收...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部署提升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能力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国家认监委关于提升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指导意见(2025—2029年)》(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于2025年拟订《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技...

英国火车持刀行凶事件致大量列车停运

△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一火车发生持刀行凶事件。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一火车行至剑桥郡亨廷登附近时发生持刀行凶事件,该事件导致大量列车停运,相关路线发生“严重中断”,火车公司已建议乘客更改旅行时间。...

充满温度与智慧!“潮汐摊区”巧解城市治理难题

最近在重庆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上,有一处名为“潮汐摊区”的展区,因为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重庆南川区两年前探索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潮汐摊区”,来解决群众卖菜难...

重庆:小摊位 大智慧 用科技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央视网消息:最近在重庆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上,有一处名为“潮汐摊区”的展区,因为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重庆南川区两年前探索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潮汐摊区”来解决群...

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品牌建设系列活动 之一:航空航天

为全面总结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果,着力推动航空航天特色品牌建设,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定于10月底召开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暨航空航天品牌推广培训会议,现制定方案如下。一、时间地点10月31日上午...

追寻红色记忆 凝聚团队力量 —— 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天崮山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启新程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近日,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精心策划组织的“追寻红色记忆・凝聚团队力量”主题参观游学系列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各社会组织负责人 30 余人齐聚一堂,共赴栖霞天崮山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学习之...

烟台高新区教育数字化成果闪耀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

每日新闻网讯(图/文 吕本政 刘丽宁)10月24日至26日,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青岛举办。烟台高新区携两大教育数字化创新案例精彩参展,凭借突出的应用实效与示范价值,收获...

2025
07/25
17:51
浏览量: 86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