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古韵新章绘就两桥盛景——陈德民《两桥赋》艺术特色鉴析

古韵新章绘就两桥盛景——陈德民《两桥赋》艺术特色鉴析

来源:市县领导决策 | 时间:2025-10-23 09:11:29 | 点击:10233

每日新闻网讯:(王平 作者胡道林) 近读当代作家陈德民9月19日发表于《作家文汇》的《两桥赋》一文,宛如置身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强烈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带给读者的内心震撼。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精巧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全方位展现了南京雨花台两桥地区的巨大变化与蓬勃发展的景象,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文采斐然,华章生辉。

陈德民的美文《两桥赋》,语言典雅华丽,善用对仗句式,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开篇“夫金陵形胜,虎踞龙蟠;雨花灵秀,凤舞鸾骞”,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仅十六字便勾勒出金陵的壮丽地势和雨花的灵动神韵,尽显文本的精致之美。“昔时棚户连绵,今朝宇楼参云;旧日荒榛蔽野,此刻瑶阶映日”,通过今昔对比,以整齐的句式描绘出两桥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在描述各区域景观时,如“时空环廊悬飞檐之韵,粉黛花田泛霞蔚之云。追光跑道嵌智慧明珠,花语驿站涵生态玄机”,两两相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景观的独特魅力,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身临其境,共享人间大美。这种精灵的语言运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更凸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作者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巧妙地运用今昔对比手法,将雨花台两桥地区的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照,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其发展的巨大成就。昔日的“棚户连绵”“荒榛蔽野”与今朝的“宇楼参云”“瑶阶映日”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展现了从破败到繁荣的转变。在产业发展方面,“甲午年初定立项之策”到“春秋五度,日夜兼程,产业雏形,荣列金陵头等鸿猷”,体现了从规划到初步成型的跨越。通过这些对比,读者能清晰地看到两桥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质的飞跃,对其发展成就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布局精巧,意象丰富。

文章整体布局合理,层次清晰,按照总 - 分 - 总的结构展开。开篇总述两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为后文的叙述奠定基础。中间部分分别从产业发展、景观建设和秦淮新河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每个部分又有具体的景点和项目介绍,内容丰富而有条理。如在景观建设中,先介绍徐工片区的楼盘和学府,再着重描绘雨花公园的独特景观,最后提及数据线公园和万象天地等,层层递进,使读者对两桥地区的新貌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结尾以赞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既呼应前文对两桥地区的赞美,又将其意义提升到“盛世之昌兴”的高度,使文章的主旨得到进一步深化。

作者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营造优美的意境,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虹桥飞驾,三廊贯若蟠龙”,将虹桥和三廊比作蟠龙,形象地展现了建筑的雄伟壮观;“粉黛花田泛霞蔚之云”,把粉黛花田比作云霞,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半亩月湾聚沉浮生态,两桥阳台瞰起伏峰峦”,通过月湾、峰峦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壮阔的山水画卷。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美感,还使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两桥地区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之中。

三、讴歌时代,贴近现实。

文章紧扣雨花台两桥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这一主题,既展现了其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又强调了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产城融合开新局,文脉绵延续旧盟”,体现了两桥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对生态景观的详细描绘,如秦淮新河的风光带和植被区等,也反映了两桥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章最后将两桥地区的发展提升到“盛世之昌兴”的高度,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两桥赋》以其卓越的艺术特色,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两桥地区的发展新画卷。它不仅是对两桥地区变迁的生动记录,更是对时代发展的热情讴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去11111111111111.png

胡道林,报告文学作家、诗人。曾任东海县文协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中国视点》杂志社记者,《国际日报》社主任记者;连云港市作协会员,朱自清研究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在全国各报刊、出版社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评论约百万字。

责任编辑:MR ZHAO


【作者:胡道林】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英国火车持刀行凶事件致大量列车停运

△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一火车发生持刀行凶事件。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一火车行至剑桥郡亨廷登附近时发生持刀行凶事件,该事件导致大量列车停运,相关路线发生“严重中断”,火车公司已建议乘客更改旅行时间。...

充满温度与智慧!“潮汐摊区”巧解城市治理难题

最近在重庆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上,有一处名为“潮汐摊区”的展区,因为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重庆南川区两年前探索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潮汐摊区”,来解决群众卖菜难...

重庆:小摊位 大智慧 用科技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央视网消息:最近在重庆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上,有一处名为“潮汐摊区”的展区,因为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重庆南川区两年前探索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潮汐摊区”来解决群...

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品牌建设系列活动 之一:航空航天

为全面总结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果,着力推动航空航天特色品牌建设,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定于10月底召开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暨航空航天品牌推广培训会议,现制定方案如下。一、时间地点10月31日上午...

追寻红色记忆 凝聚团队力量 —— 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天崮山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启新程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近日,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精心策划组织的“追寻红色记忆・凝聚团队力量”主题参观游学系列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各社会组织负责人 30 余人齐聚一堂,共赴栖霞天崮山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学习之...

烟台高新区教育数字化成果闪耀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

每日新闻网讯(图/文 吕本政 刘丽宁)10月24日至26日,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青岛举办。烟台高新区携两大教育数字化创新案例精彩参展,凭借突出的应用实效与示范价值,收获...

苏丹西部一医院遭袭 逾460名患者遇害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29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领导人米纳维表示,位于苏丹西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市的沙特妇产医院28日遭武装分子袭击,超过460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遇害。  米纳维谴责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动此次袭...

政策“组合拳”推动城市商业体系建设 21项举措澎湃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10月29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21项主要任务,对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部署。此次《方案》明确,要构建以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

刘芳菲+朱时茂!带五百万网友“云探”万荣后土祠!

每日新闻网讯(运城文旅)10月26日 文化直播节目 《芳菲的文明之旅——寻访山西古建筑》第二季运城篇第二期再度启程,将镜头对准“中华农耕文化祖祠”万荣后土祠。著名主持人刘芳菲,嘉宾朱时茂携手文化专家以一场沉浸式深度直播,...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场区展开全系统合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已于本月24日转运至发射区,计划将于近日择机发射。10月27日,发射场区组织各单位展开全系统合练。  此次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系统全部岗位参加。在发射场系统的统一调度下...

2025
10/23
09:11
胡道林
浏览量: 1023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