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湖北阳新实验高中 千名师生徒步15公里冒雨祭英烈

湖北阳新实验高中 千名师生徒步15公里冒雨祭英烈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04-07 11:43:02 | 点击:17752

每日新闻网讯:放下书本,走向大自然,探寻家乡母亲河源头有多美;

弃车步行,丈量红军路,踏寻革命足迹汲取奋斗力量;

冒雨献花,含泪祭英烈,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

4月1日,对于湖北省阳新县实验高中1300多名高一学子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清明节之际,阳新实验高中党委、校委周密筹备,组织1300多名学生走出校园,步行15公里,开展大型远足徒步重走红军路暨千名师生集体祭拜革命先烈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力量”。

啊1111111111111.jpg

探寻富河源头生态之美

阳新实验高中是国家教育部“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学校”。历经教育部指派华中科技大学一年多的帮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成绩斐然,振奋人心!全省41所高中高一年级去年12月份云学联盟大联考,阳新县实验高中高一年级上一本人数达到230人(其中华科部139人,创新部91人);今年3月份全省云学联盟大联考,高一年级上一本人数达到305人(其中华科部170人,创新部135人)。

活动当天上午9时,1300多名学生行走在阳新母亲河富河源头。水清、岸绿、鸟鸣、和风……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富河源头生态之美、富河畔闻名全国的富水水库宏伟建设成果,纷纷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一名张姓学生告诉记者,沿着富水水库堤坝漫步,眺望着母亲河源头的一库碧水,放眼浩大的水利建设,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敬畏之情。

啊222222222222222.jpg

啊333333333333.jpg

徒步30华里重走红军路

红三军团是中央红军的一支主力部队,所向披靡。是由湘鄂赣红5军、红8军合编而成的。成立时间为1930年6月间,军团总指挥为彭德怀。4月1日上午10时,阳新实验高中1300学生列队步行30华里,循着红三军当年在阳新龙港地区的光辉足迹,重走红军路,通过体验式学习深切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由1300多名学生组成的队伍,高举红旗,统一穿着红色校服,精神抖擞列队,雄赳赳气昂昂行走在红军路上,成了当日革命老区阳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阳新县龙港镇党委书记刘元根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龙港云集党、政、军、工、学、商等48大机关,成为湘鄂赣边区21个县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享有中国"小莫斯科"之盛誉。迄今,龙港保存有革命旧址70多处,其中:16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处省重点文保单位。

当日上午12时多,重走红军路广大师生步行2个多小时来到了湖北省红色小镇龙港镇。1300多名学生有序走近彭杨中学,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街等红色景点,倾听历史回响,感受家国情怀。

啊44444444444444.jpg

啊5555555555555.jpg

千名师生冒雨含泪祭英烈

清明时节雨纷纷。远足步行中,1300名学子遇上了春雨。他们不畏雨季,步伐坚定,继续前行,到达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龙港红军烈士陵园。陵园里,3011座烈士墓,整齐排列着,绵延远方,庄严肃穆。

这些无名烈士,是1929年至1932年间,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的红军伤员,由于当时医疗环境简陋,3011名伤员因抢救无效,在此光荣牺牲。

“革命烈士精神永在,新一代有为少年必将永记在心。”阳新实验高中校长魏琨在缅怀革命先烈启动仪式上介绍,3011位红军烈士,其中仅有29名留下姓名,2982名无名烈士用编号代替,他们的尸骨抛异乡,永远长眠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向无名烈士鞠躬、献上自己制作的小花、给烈士墓碑擦去尘土……1300师生分次伫立在3011名红军烈士的墓碑前,静思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烈士精神永在心间,不少同学轻擦墓碑时留下了泪水。

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一所学校要有一种激情,一所学校更要有一种活力。阳新县实验高中党委书记柯美星认为,学校开展大型远足徒步重走红军路暨千名师生集体祭拜革命先烈活动,是学校新时期育人的需要,更是学校实现思政实践课程高质量建设的需要。 编辑:王贝贝 审核:同期声

 


【作者:柯锋/文 柯俊之/图】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小讲台”转动“大课堂”|陕西机动队伍“人人上讲台”激发队伍新活力

每日新闻网讯(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营区内学习氛围浓厚,一场别开生面的“人人上讲台”主题学习交流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此举旨在进一步盘活队伍内部教育资源,激发全体指战员的学习热情与创造...

强化培训筑防线 守护校园“舌尖安”

——湖北省公安县南平市场监管所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每日新闻网讯(胡馨月)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规范食堂运营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与实操水平,10月29日,公安县南平市场监管所组织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

赛事“热度”转化为消费“留量” “体育+”创新模式拓展文旅“新赛道”

央视网消息:自今年9月开赛以来,湖南省足球联赛,也就是“湘超”,已进行至第八轮。大批忠实球迷随主队奔赴“三湘四水”,赛事的热度正转化为城市的能量,有效拉动多地文旅与消费增长。10月31日,湘超第八轮比赛在常德市体育运动中...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  这是关于全民普法工作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写入国家法律,进一步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记者手记:长远·共同·初心——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的时代启迪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百年变局激荡,时代大潮奔涌,变乱交织的世界,更须从历史中汲取深沉智慧和前行力量。  10月30日至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

警方通报“多人因垃圾堆放问题发生肢体冲突”:已立案,正进一步调查

央视网消息:据@警民直通车-徐汇站微博消息:11月1日18时47分,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接110报警称龙吴路某小区内有人被打,民警迅速到场开展处置。经初步调查,报警人詹某(女,30岁)因垃圾堆放问题,与邻居朱某(男,44...

避开“假羽绒”陷阱 这样选购不花冤枉钱

近日,北京一位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花1315元买了件标注“羽绒服”的外套,结果穿上不保暖还严重钻毛,而且钻出来的竟然是丝状物。仔细一看水洗标,填充物居然是100%聚酰胺纤维,压根不含羽绒。  较强冷空气明起登场  新一轮雨雪...

手足口病秋季小高峰,个人、家庭、学校、托幼机构防护要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逐渐增多,5-7月为春夏季高峰,10-11月为秋季小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1...

农民种粮实现优粮优价 “科技助力+精细化服务”为售粮托底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眼下,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在粮食主产区山东,2025年秋收期间遭遇连续降雨,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售粮增收...

2024
04/07
11:43
柯锋/文 柯俊之/图
浏览量: 177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