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这些破伤风的认知误区,你了解多少?

这些破伤风的认知误区,你了解多少?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9-11 11:20:55 | 点击:284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破伤风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正本清源,介绍科学防护方法。

  误区一:由生锈物品造成的伤口才会引发破伤风

  很多人认为,只有带铁锈的物品造成的伤口才会引发破伤风,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郑徽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以及动物致伤,都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由于可导致破伤风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因此只要皮肤或黏膜存在破口,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就有机会进入到体内,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就会引发破伤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金红旭指出,有皮肤或黏膜外伤或破损史的病人;皮肤、黏膜或软组织存在细菌感染史的病人;有消化道破损病史的病人,都可能患上破伤风。破伤风存在潜伏期,感染破伤风芽孢杆菌未必立即发病,但芽孢可潜伏数月。一旦发病则极为凶险,重症患者会出现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及器官功能衰竭,属于致命性极高的危重疾病。

  金红旭强调,一些病例没有明确损伤或明显伤口,但如果被其他细菌感染,也可能造成厌氧环境,从而促使破伤风杆菌芽孢发芽滋长并产生外毒素,形成隐源性破伤风。

  误区二:受伤24小时后注射破伤风针或疫苗无效

  一些人认为,受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或疫苗,否则就达不到预防破伤风的效果。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冀兵说:“虽然越早注射越好,但只要未发病,注射‘破伤风针’或疫苗均有预防效果,没必要因时间延误而过度担忧。”

  人体免疫系统具备记忆和反应功能。在破伤风杆菌感染尚处于潜伏阶段时,及时注射破伤风针或疫苗,其抗原成分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记忆,迅速生成大量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在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尚未大量形成或与神经组织结合之前,将其有效中和,从而预防临床疾病的发生。

  即使受伤超过24小时,只要尚未发病,注射破伤风针或疫苗仍具有预防意义。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3—21天,机体一旦识别到抗原,免疫系统便会启动应答。虽然尽早注射能为免疫系统留出更充分的反应时间,但后期注射仍可增强免疫应答,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误区三:儿时接种破伤风疫苗能终身免疫

  一些人儿童时期接种过百白破疫苗,成年后认为自己接种过疫苗已实现终身免疫,因此受伤后无需再注射破伤风针或疫苗。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注射破伤风疫苗可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接种疫苗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及特异性保护免疫。当再次接触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时,机体可迅速识别并启动免疫反应,抑制和清除病菌,从而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他说,2024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了我国首个《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该共识指出,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百白破三联疫苗,并于1978年将其纳入计划免疫范围。

  尽管这种主动免疫为预防破伤风增添了一道“安全锁”,但冀兵指出,破伤风疫苗无法保证终身免疫,其抗体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衰减。保守估计全程接种后的最佳保护期可持续5至10年。

  如既往已完成破伤风疫苗全程免疫,无论伤口类型如何,距最后一次接种超过10年均需加强接种。若虽未满10年但超过5年,且此次伤口属于严重污染(如被泥土、粪便、唾液污染)或较深伤口(如刺伤、挤压伤、烧伤等),为维持有效抗体水平以预防感染,建议及时加强接种1剂破伤风疫苗,避免因抗体水平不足而无法抵御破伤风杆菌感染。

  “部分破伤风感染高危人群有必要接种加强针。”冀兵介绍,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明确建议:潜在外伤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消防员、野外工程人员、建筑工人、农林牧渔从业者、运动员、户外运动爱好者、旅行者及厨师等,应尽早完成暴露前破伤风疫苗免疫。对于持续暴露风险人群,建议每10年加强接种1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与东盟经贸日益紧密 贸易互补不断增强 | 八年共赢之路·外贸一线观察↓

央视网消息:我国与东盟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优势,经贸关系日益紧密,贸易互补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农产品合作方面互惠互利,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友谊关口岸位于中越边境上,是中国通往东...

70%、40%;1/4、1/5,共拓新机遇!粤港澳三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消息: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赋能大湾区,共拓新机遇”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余人出席,共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本次大会聚焦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与...

澳门中联办发言人祝贺澳门特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顺利举行

新华社澳门9月15日电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15日发表谈话,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顺利举行,对初步当选的14名直接选举议员和12名间接选举议员,表示热烈祝贺。  发言人指出,第八届立法会...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推进符合澳门实际高质量民主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9月15日发表谈话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于9月14日顺利举行,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推进符合澳门实际高质量民主的又一标志性成就,我们...

定位项圈、手持机……秋季转场满满“科技范儿” 畜牧更安全

央视网消息:最近,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的29万只牲畜陆续开始踏上转场之路。牧民们穿过高原峡谷,赶着牛羊奔赴秋季草场。在酒泉市肃北县盐池湾乡阿尔格勒泰村,牧民阿力腾花和邻居巴图那生约好了一起进行秋季转场,他们要把900多只羊...

未来作战方式的发展变革

光明日报 | 2025年09月14日 10:23原标题:未来作战方式的发展变革——从九三阅兵说起陆上无人作战装备。新华社发空中无人作战方队。陈城摄/光明图片核导弹第二方队。新华社发  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

山东济宁一学校部分师生腹痛呕吐 138人在院留观治疗

新华社济南9月13日电(记者 高天)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相关部门了解到,9月12日上午,兖州区朝阳学校部分师生陆续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学校第一时间将师生送医诊断治疗。截至9月12日22时,在院留观治疗138人,...

卡塔尔首相与美副总统举行会谈 强调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主权

央视新闻 | 2025年09月13日 10:33:44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左)、美副总统万斯(中)与美国务卿鲁比奥(右)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当地时间9月12日在美国华盛顿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举...

山东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疑点重重

华夏新视野2025-09-12 16:07被告单位泗水县鸿远油脂(下称“鸿远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17日,经营范围为花生油、花生饼、花生等的加工及购销和饲料原料购销。2020年10月20日前,该公司法定代表...

三部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央视网消息: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

2025
09/11
11:20
浏览量: 28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