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黑龙江讯:王彪
---黑龙江省嫩江市工信局:近30年的正义斗争与权益保护的较量
在黑龙江省嫩江市,一场关于正义与权益的斗争已经持续了近30年。以下是关于嫩江市工信局如何为毛纺制品有限公司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充当保护伞的深度纪实。
自1998年企业改制以来,嫩江市毛纺制品有限公司拖欠47名退休工人32万元工资的问题,就像一块顽石一样,嵌在了工人们的心中。30年过去了,退休工人的权益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嫩江市工信局的谎言与阻挠,让这场斗争变得愈发艰难。

1998年,嫩江县毛纺织厂进行企业改制,成为毛线制品有限公司。然而,新公司背负着一项沉重的债务:尚欠刘立清、张欣等47名退休工人32万元工资。公司法人张文杰曾承诺偿还,但时至今日,这笔债务依然悬而未决。
为了揭开事实真相,王彪深入调查,发现以下事实:
谎言一:嫩江市工信局声称202万元退伤遗专项资金已用于支付职工并轨、补交养老金和缴纳失业保险等,因此不存在拖欠问题。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谎言二:关于3200锭纺织设备的去向,工信局表示已按残值处理,打包给河北省蠡县辛兴毛纺织厂。但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辛兴毛纺厂并不存在,3200锭纺织设备的去向成谜。(见2013年5月6日河北省蠡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出示的证明)
谎言三:工信局称上访人曾在2004年向嫩江县人民检察院举报此问题,经核查,企业账目无任何问题。但这一说法同样站不住脚。
通过调查,发现嫩江市工信局的一系列谎言和阻挠行为,严重侵犯了退休工人的合法权益。工人们多次要求工信局核对企业账目,但每一次都被谎言所驳回。见嫩江县工信局[2012]2号、[2014]2号、[2015]2号、[2016]2号、[2017]1号、[2022]3号、[2023]1号答复意见书。
嫩江市工信局这座久访不决、久攻不破的“黑色堡垒”,反映了一些地方部门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工人们的心声无人倾听,他们的权益无人保障,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背离。
我们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此问题,切实保障退休工人的合法权益,还原事实真相,严惩相关责任人。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事件,共同推动正义的实现。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任何侵犯群众权益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嫩江市工信局的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挑战,也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我们期待着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我们将继续关注。
来源:法治中国网
编辑:唐玲


浏览量:
454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