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① 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 纵深推进“不敢腐”

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① 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 纵深推进“不敢腐”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2-20 11:19:36 | 点击:6730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并提出具体要求。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高压态势,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深化反腐败斗争。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紧盯重点问题,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防止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从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看,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危害政治安全,套取政策红利妨碍大政方针落实,政商结成利益集团形成区域腐败等问题时有发生。必须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坚决清除政治上蜕化变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坚决消除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隐患。要坚决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防止政商勾连、资本向政治领域渗透等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

紧盯重点领域,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系统整治重点领域,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是新时代反腐败工作的一大特点。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集中整治跨境腐败问题,持续开展“天网行动”,加大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力度,深化“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提升国际反腐败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紧盯重点对象,严肃查处“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违纪违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在部署工作时,明确提出“紧盯重点对象”。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再次作出部署,释放了从“关键少数”抓起严起的强烈信号。要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分析,及时研判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形成震慑效应。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等问题,加大对“政治骗子”和政治掮客的惩处力度。

紧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加大甄别和查处力度。在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下,腐败分子变得更加狡猾,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从各地查处和通报的案例看,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往往具有很强的间接性、市场性、隐蔽性、迷惑性,必须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提高监督执纪执法的穿透性,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快速处置。要练就“火眼金睛”,持续加大对“影子股东”、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查处力度,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行为表象揭露违纪违法的本质。同时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深挖背后根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铲除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滋生土壤,压缩其生存空间,提高治理腐败效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编:彭静、任一林)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8点见】考生笔试不合格仍进招录体检名单,哈尔滨消防通报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春节假期共9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太空交接”完成!神二十航天员11月5日返回地球。·商务部:希望荷方以负责任...

新疆北部雨雪进入最强时段 北方多地气温或创立秋来新低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目前,新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影响我国。今天(11月5日),新疆北部的雨雪将进入最强时段,部分地方将现大到暴雪、甚至大暴雪,雨雪相态复杂。明后天,雨雪天气将继续向中东部铺展,西北地区东部、华北、...

新研究:格陵兰岛面积“缩水”且缓慢向西北漂移

新华社伦敦11月3日电(记者郭爽)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地》近期刊发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格陵兰岛面积“缩水”,同时缓慢向西北方向漂移。  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格陵兰岛附近58个全球导...

从法律视角评析岷县供热特许经营权强行接管事件的法律风险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王旭律师      近期,甘肃岷县宏源清洁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源公司")被当地住建部门强行接管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专业法律工作者,笔者从行政违法性及刑事

挑战,从人工智能最前沿发起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办。图为参赛团队在“现场合影。王子逸/摄  11月1日一早,南京大学逸夫楼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有人手里拿着介绍稿,在熟...

“时传祥青年班”:坚持做“伟大的小事”

阅读提示  早上6点半,《工人日报》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时传祥青年班”班长付晨,这一天,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师傅,记者要跟着他学习如何当一名抽粪工人。  “准备好了就去换衣服,上午时段非常宝贵。”近日,...

新华网视评|私域直播岂能变成“坑老”陷阱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重拳整治私域直播乱象,引发关注。不少人疑惑:到底什么是私域直播?为何要对其下“重拳”?  私域直播和我们常见的公域平台直播不同——它不依托于公开社交平台,而是通过自建小程序、私密微信群运作,主播定向...

警惕“小利”换“大罪”!吴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刑拘

公安部网安局今天公布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情况,提醒广大群众一起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近日,山西太原迎泽网安部门破获一起利用某网络招聘平台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吴某被依法刑拘。  案情回顾  犯...

按灾配“包” 新版《家用防灾应急包》明起实施

新版《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将于明天正式实施。新国标“新”在何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秦挺鑫:老版的国标不能适应现在的一些需求。新的国标针对火灾、洪涝、地震这三种典型的场景,平时遇到的比较多的...

襄阳一企业诉讼期间“腾挪”装修资产 房东疑为助力人

      每日新闻网讯   近年来,在湖北省襄阳市一桩围绕原“襄阳车城大富豪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现襄阳东福源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富豪酒店)的装修合同纠纷,因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与资产转移,

2024
02/20
11:19
浏览量: 673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