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个人消费贷新规落地:贷满50万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监管资金流向?

个人消费贷新规落地:贷满50万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监管资金流向?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7 11:25:37 | 点击:441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新规正在落地。

3月22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招商银行“闪电贷”的最长贷款期限已更新为84个月,即7年。帖子评论区,一条发布于24日下午的评论称,其贷款额度为50万元。

此前的3月21日,有市场消息称,来自银行业的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下称“《通知》”)已正式下发。其中规定,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更早前的3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该负责人表示,针对长期、大额消费需求,从消费贷款额度、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

澎湃新闻近日走访上海发现,目前多家银行已落实新规并开始推广。

贷款额度如何确定

3月23日-24日,澎湃新闻以客户身份咨询多家银行线上客服并走访上海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已有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开始落地消费贷款新规。

有的银行已将个人消费贷款的总额提升至50万元,该50万元可以自由支取,且申请该贷款时不用提交贷款用途资料。

以招商银行“闪电贷”为例,3月24日,一位招商银行上海地区的业务员对澎湃新闻介绍,3月22日晚8时,招商银行已将“闪电贷”的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5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提升至7年。若取现金额较大,银行柜台会口头询问资金用途,但不需要提供纸质证明。招商银行APP显示,若使用指定利率券,“闪电贷”年利率(单利)可低至2.58%。

该银行业务员介绍,想要将贷款额度提升至50万元的门槛较高,比如客户每月收入或纳税达到一定额度,或在上海名下有房产等。如果想要提升额度,客户可以将资料上传至手机银行APP,若系统判定无法提额,则可以带着资料前往线下申请。

“闪电贷”是招商银行主要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据招商银行APP,申请“闪电贷”时,招商银行将综合评估客户个人信用及经济实力。据招商银行电话客服介绍,“闪电贷”的具体贷款期限由系统判断,以手机银行界面显示为准,近两天咨询“闪电贷”提额、延期问题的客户数量有所增加。

澎湃新闻注意到,新规中上调的为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据2024年1月颁布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借款人自主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金直接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并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可申请的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可远高于新规中所提到的50万元上限,即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度可高于50万元,可自由支取的部分最高可提升至50万元,剩余部分则只能用于定向消费。

以建设银行为例,3月24日,一位建设银行上海地区客户经理向澎湃新闻介绍,若工作单位在建设银行的白名单内,客户在建设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总额最高可达100万元。《通知》执行前,客户可自由支取、提现的最高额度为30万元,现在这一额度提升至50万元,超过50万元的部分则仅能刷卡消费,取现部分不需要提供资金用途证明。不过,建设银行上海地区暂未将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7年,目前个人消费贷款的最长期限为5年。

该客户经理介绍,一般而言,“白名单”大多数是在建设银行开户的企业,还包括部分国企、央企。理论上,一位工作单位在白名单内、月收入2万-3万元、没有外债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可贷总额可能可以达到70万-80万元。申请贷款需评估个人收入、纳税等情况。《通知》实施前后,审核标准暂未发生明显变化。

工商银行与之类似。3月24日,据“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公众号,工行消费贷自助支付的额度由30万元提升至50万元,最长期限从5年提升至7年,纯信用贷的最高授信可达100万元,利率2.73%起。另据工商银行线上客服3月23日对澎湃新闻介绍,该行融e借(个人信用贷款)当前自主支付限额为50万元,期限最长为7年,相关内容于3月22日零点定时更新,更新时间仅作参考。

一位工商银行上海地区客户经理对澎湃新闻表示,上述调整或意味着,如果客户可在工商银行贷款的额度为100万元,过去可提现的部分为30万元,剩余的70万元仅能在卡里用于购物等定向消费,现在可提现的额度则上升至了50万元。不过,在具体提现时,若单次提款额度超过20万元,客户经理和客户需进行“双录”,同时提供资金用途证明等材料,承诺资金将不被用于投资。不同区域执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3月25日,上海另一区域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对澎湃新闻表示,授信最高的100万元主要针对有公司背景的客户,目前正常以公积金授信的最高额度为30万元,后续可能提升至50万元,但具体的政策还没出来。

此外,记者走访时,亦有多家银行上海地区还未正式落地《通知》。3月24日,中国银行上海地区一客户经理对澎湃新闻表示,政策落实到银行层面可能需1-2个月的时间,目前该行个人消费贷最高可贷30万元,期限一般为3年,最低利率约为2.7%;而在此前的3月23日,中国银行线上客服介绍,该行个人消费贷款“随心智贷”额度已调整至最高50万,具体情况建议联系线下网点咨询。农业银行、平安银行上海地区也有客户经理表示,《通知》暂未执行。

资金流向如何监管

“这种贷款目前获批的可能性没那么高,坏账风险比较高。”有银行客户经理对澎湃新闻表示。

在走访过程中,澎湃新闻发现,“不良率”是客户经理频繁提及的词汇。有客户经理提到,个人消费贷坏账率往往较高,也有客户经理认为,对个人消费贷“提额延期”可能导致坏账率上升。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直言,“过往有些看似资质很好的客户后期直接消失了。”

贷后监管也是难题。多位客户经理提到,尽管银行会提示消费贷款不允许用于投资,但将资金提现后,银行或难以监管资金流向。不过,银行会定期抽查客户资金使用方向,若发现资金被违规用于楼市、股市等投资,将要求客户提前全额还贷。

“如果没有监管的牵头,银行确实很难阻止消费贷款进入房市或股市。”一位上市银行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客户将贷款资金转入其他银行账户,再转入楼市和股市,银行方确实很难做到管控。在日常操作中,银行只能尽到告知的义务,即在办理贷款时,提示客户消费贷款资金禁止用于投资。

该上市银行人士认为,《通知》提出的“提额延期”是否会加大银行经营消费贷的风险,还有待实践后评估。尽管贷款期限延长意味着银行收益增加,但出现不良时,也意味着不良贷款的数额变大。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也表示,“提额延期”虽然能缓解短期资金需求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借款人过度举债,若收入水平不足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还款风险将显著上升。同时,自主支付金额上限的提升可能导致部分资金被挪用于房市、股市等非消费领域,违背政策初衷,加剧金融风险。

银行该如何把控个人消费贷款风险?

建立有关消费贷的风险防范体系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上述上市银行人士表示,一套完善的审批准入和定价体系,以及催收流程可以增强客户经理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让客户经理没有“后顾之忧”地推荐贷款。对银行而言,在内需较弱、行业内卷的背景下,消费贷业务确实不易展开,一套包括营销策略、风险判断等的体系可以提高消费贷业务的成功率。不过,建立该体系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此前已在个人零售领域布局较多的银行或存在优势。

曾刚认为,银行需加强贷后监管: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动态监控借款人消费行为和信用状况,尽早识别风险;二是明确用途管理,要求借款人在贷款期内定期提供消费证明或发票;三是设置技术手段,限制消费贷款直接流入证券账户、房地产交易账户等高风险领域;四是完善资金流向审计,加强与支付平台合作,追踪资金用途,确保消费属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对澎湃新闻表示,银行业需要科学有效开展贷款审查审批,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用途管理,以更好防控风险。

如何理解“阶段性”

澎湃新闻注意到,根据市场消息,《通知》提到,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如何理解“阶段性”?

曾刚认为,《通知》是对国家今年扩大内需、支持消费的响应,本身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提额延期”可以更好地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银行可根据《通知》提法,结合自身情况对产品进行调整,实践中不同银行策略也可能不同。后续,若内需回暖,经济增长进入上升周期,不排除国家层面的政策以及监管政策出现调整的可能。届时银行产品也可能会有所变化。

上述上市银行人士也认为,从监管角度看,“阶段性”意味着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在观望市场反应后做出调整。

3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要求。在有效核实身份、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

此外,上述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还款保障,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根据借款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巴西首都将临时迁至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地贝伦

  当地时间11月4日,巴西总统卢拉签署法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期间将巴西首都从巴西利亚临时迁至贝伦,时间为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  巴西政府称,此次首都临时迁移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

中国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

央视网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不仅如此,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产量。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新发展理念看变化丨共享发展助共富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从实验室到“实景图”:浙江科创企业如何炼就新质生产力

从读懂脑电波的智能仿生手到赋能千行百业的AR眼镜,在浙江杭州,一批科创企业正将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带进现实场景。  在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体验空间,体验官周键佩戴智能仿生手流畅地弹奏着钢琴曲。琴音随指尖跃动,展现出脑机接口...

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 食品、安全保障等迎来“智慧升级”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本届进博会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都迎来“智慧升级”。通过科技赋能监管为进博会的安全有序举办保驾护航。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

斩断田间窃密黑手!间谍在我国搜集农作物基因数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给我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粮食行业:陷阱频发  亲...

粤港澳三地联动!十五运会火炬开始传递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开始。第一棒火炬手薛其坤手持火炬,从深圳莲花山公园出发。本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城市同步举行。  四地火炬传递路线  广州赛区的火炬传递路线突出“千年商都”...

央行为何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将产生什么影响?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对于疫情以来违约金额在一定标准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其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也是央行首次提出“个人信用救济...

国考打破“35岁上限”,推动全社会告别“以龄取人”

10月16日发布的2026年度国考公告明确,一般报考者的年龄限制由过去的“35周岁以下”放宽至“38周岁以下”,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上限也由“40周岁以下”调整为“43周岁以下”,两类人群的报考年龄门槛均较以往提升...

热梗流行,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最近,江西一名语文老师面对学生满口网络热梗、在课堂上耐心引导的视频走红网络,不少人心生共鸣:当网络热梗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首先,需以平和视角看待网络热梗。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密码与社交“快捷...

2025
03/27
11:25
浏览量: 44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