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更多、更美、更环保……逐“绿”向未来 绿色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底色

更多、更美、更环保……逐“绿”向未来 绿色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底色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10-17 17:19:03 | 点击:106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从城市到乡村,蓝天更多了、风景更美了、生活更环保了,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这五年,中国“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这五年,“治污”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这五年,“用能”更加清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我们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

17日,三峡集团发布最新数据,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多年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达2351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普通百姓约62天的用电量。


这个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就是“十四五”期间建成的。这条清洁能源走廊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大型电站构成,跨越180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在推动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充分彰显了“一滴水发六次电”的核心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现有九大清洁能源基地

我们国家现在有九大清洁能源基地,镶嵌在祖国的西北、东北、西南。通过规模化开发,从根本上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能力。

现在,这九大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正全面铺开,第一批“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经基本建成投产。它们生产的绿色电力正通过特高压等电网工程构成的“能源动脉”,跨越山海,向全国各地输送。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总量4成以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5年。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来自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经达到21.7亿千瓦,居全球首位。

“十四五”时期也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5年。目前,我国新能源专利数已占全球总量的4成以上。

“十四五”期间 我国标识137个绿色职业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少绿色职业也纷纷涌现出来。

“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标识了137个绿色职业,覆盖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

有研究预测,我国通过主动绿色转型,在2050年将创造3800万个和绿色产业相关的岗位,绿色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空间。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30亿元 实施27个山水工程

“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530亿元,聚焦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了27个山水工程项目。系统的修复带来了全域焕新。

“十四五”时期,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以及武夷山等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明显提升。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有力维系了“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生态的安全命脉。 

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我国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的完整统一、相互贯通,“国宝”大熊猫有了更加广阔、舒适的家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虎豹数量分别从试点初期的27只、42只增长到了目前的70只、80只左右。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国首个零碳国家公园。这里有着地球同纬度现存面积最大、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也被称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曾经几近灭绝的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十四五”期间新增超1.8万个“口袋公园”

国家公园守护着广袤的自然生态,而城市里的“口袋公园”则将绿意延伸到居民身边,让城乡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清新环境可感可及。

“十四五”期间,全国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约2.5万公里,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2800多万平方米,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下楼就能散步、锻炼、玩耍,“口袋公园”里装着居民们最日常的快乐。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更多、更美、更环保……逐“绿”向未来 绿色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底色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从城市到乡村,蓝天更多了、风景更美了、生活更环保了,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这五年,中国“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

在海上追风是什么体验? 风电场工作人员带你探秘风机内部

今天(10月17日),三峡集团发布最新数据: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多年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达2351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普通百姓约62天的用电量。  一滴水发六次电  促...

特朗普授权中情局在委秘密行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连日来,美国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由,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开展军事行动,导致美委紧张关系持续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证实,已授权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同一天,委政府指责美方举动...

北京继续给住房租赁企业减负,税收优惠新政明年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消息,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税收政策适用有关事项的通知》,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明确...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央视网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

拉法口岸重新开放 600辆救援卡车将进入加沙地带

10月12日,拉法口岸  当地时间10月15日早间,满载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卡车开始从埃及一侧的拉法口岸驶向加沙地带。装满燃料和天然气的卡车正从拉法口岸驶往凯雷姆沙洛姆和齐基姆口岸,以便向加沙地带运送援助物资。  拉法口岸...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答记者问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答记者问,具体内容如下。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0月14日,美国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请问中方对此...

公务员招录年龄放宽,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李京统 袁秀月)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考年龄的放宽引发关注。  公告显示,报考者年龄要求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

哈马斯已释放全部以方在世被扣押人员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3日获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完成向以方移交13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截至目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以色列方面移交全部20名在世被扣押人员。  当天稍早前,首批7名获释的...

外交部回应美方关税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中国出台严格管控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的新规,美方持续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对此表示,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此阐明了中方的立场,我要强调...

2025
10/17
17:19
浏览量: 10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