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中国经济新春面面观

中国经济新春面面观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2-18 10:50:48 | 点击:5215

 春节长假即将画上句号。人们收拾好行囊,怀揣着亲人的美好祝福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新的征程。

锦绣中国,共谱华章。这个新春,我们追随远行的脚步,深入祖国各地,走进大街小巷、工厂码头,观新春佳节中的人潮涌动,察神州大地上的进取逐梦,见微知著,从不同方面感知中国经济新春的“面面”脉动。

 

“市面”中见活力:人潮涌动红火热闹

“市面”,是观察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南来北往、东行西进,火热的出行消费场景,跃动着新春的活力。

千年古城、盛唐之韵。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让大唐不夜城的热度持续攀升。

大年初四,记者随着人流进入大唐不夜城。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身着汉服的游客手持团扇拍照打卡,灯火璀璨间,随处可见的祥龙形象烘托出浓浓的新春氛围。

这是2024年2月2日拍摄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游客越来越喜爱传统文化,并希望置身其中成为主角。”现场工作人员说,从大年初一以来,大唐不夜城的日均游客接待量保持在65万人次左右。

有人追逐古风古韵,有人享受自然风光。南来北往间,人们感受不同的年俗文化,迎接同一个喜庆龙年。

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幕。以筹办“十四冬”为契机,内蒙古多地推出了“冰雪+节庆”“冰雪+演艺”等活动,春节烟花秀、春节社火表演等民俗活动带动当地冰雪经济持续向好。

这是2024年1月10日在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拍摄的“十四冬”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南方航空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在东北地区多个城市大幅增加航班,满足旅客出游需求。”

新春时节,国内旅游呈现红火景象的同时,不少人也选择走出国门,去感受另一番风景。

云南昆明市民孙铭毅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新春出行安排:上午从昆明出发,晚上到老挝万象品尝夜市小吃。“趁着假期,带孩子体验一下中老铁路,坐着动车出国。”孙铭毅说。

自1月26日春运启动以来,中老铁路客流量持续上涨。铁路部门在客流高峰期加开旅客列车,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每趟车的跨境席位由300个增加至350个。

三餐烟火暖,生活皆安然。春节期间,人们走进餐厅,与亲人品尝美食,享受团聚时光。

广州白天鹅宾馆玉堂春暖餐厅,整个春节假期仅大年初七晚餐有席位空余;海底捞郑州万达坊店的年夜饭包间,在2个月前就已全部订完;北京盛百味当代商城店春节期间由三餐增加至四餐,仍有不少顾客排队等位……

年夜饭预订火爆、假期餐馆排队等位的背后,是升腾的烟火气,也是消费恢复的良好态势。

滴滴出行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是5年来“最忙”春节,使用滴滴打车的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32%,跨城、异地出行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48%,餐饮、商圈等出行需求攀升。

鲜花市场的火热,同样展现消费市场的活力。

新春以来,蝴蝶兰、银柳、冬青、腊梅等一些红火喜庆、寓意美好的“年宵花”热销。“年宵花年年卖,今年销售特别好。鲜花已经成为年货标配。”盒马鲜花采购负责人履言说。

品质提升,种类增加。履言说,今年的年宵花品类尤其丰富,除了加入洋兰、南天竹等新品种,还新增了重瓣向日葵、龙竹、金龙柳等一些小众款,都非常热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受节日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

 

“账面”中见韧性:创新发展稳中有进

“账面”,事关经济运行的宏观发展。国家家底厚、创新活力足,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明显,彰显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

春节假期,位于长白山腹地的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建设工地上,大型机械轰鸣,测绘人员忙碌。尽管天气寒冷,这里却是一派火热景象。

总投资超过720亿元的沈白高铁是东北东部快速客运通道沈阳至佳木斯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全力施工,确保高铁建设顺利推进。”中铁二十三局沈白高铁项目经理唐廷辉说。

数千里之外的伶仃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为今年通车营运做准备。工程东侧的海底沉管隧道内,机电设施安装、路面沥青铺装等收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工程西侧的桥面上,路政人员频繁穿梭,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管控。

广东交通集团基建部门负责人表示,整个春节期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10个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推进,奋力冲刺新年“开门红”。

新春时节,从交通基础设施到能源、农林水利,重大项目不停工,有效投资持续发力——

在四川,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施工作业现场各类大型工程机械穿梭往来。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04亿千瓦时,将有力助推沿江地区乡村振兴发展;

在山东,400多名参建人员坚守济南轨道交通项目施工一线,有序推进车站和区间主体结构施工;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石油工人持续作业,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目前已换上全新的钻头,钻井深度突破9900米……

促投资,基建项目持续稳固发力;稳增长,海外出口不断拓展。

2024年2月16日,中铁十四局集团的建设者在京唐城际铁路运潮减河隧道施工。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月初,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的梅西滚装码头,约1700辆汽车缓缓驶上“永鑫08”轮,沿着今年新增的一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线,前往目的地阿联酋。

“近年来,凭借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梅西滚装码头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拥有4条往来南美、北非、中东等地区的航线。”梅西滚装码头操作部经理沈迪介绍,新春以来,码头在抓好安全的同时提升效率,争取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作为出口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出海持续驶出“新航路”,这背后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2月7日,商务部等9部门单位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业内专家表示,新政策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也有利于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供新引擎,培育新动能。这个新春,各地各部门以创新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推动产业体系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北京市发布“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括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全力推进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

上海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全力培育提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

黑龙江制定《黑龙江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的24个重点发展产业在分类上比以往更细致,推动工作更聚焦、更有针对性……

“随着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总体上看,在创新能力、产业体系和市场规模等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人面”中见希望:迎春前行人人奋进

“人面”,是老百姓获得感的真实体现。正是一年春好时,人们奋进前行,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祭祖、贴春联、挂上红灯笼,在阵阵鞭炮声中,除夕当天的广西平南县丹竹镇赤马村年味浓厚,同时很多村民也非常忙碌。

“今早6点果商打来电话,要增订一万斤沃柑,中午前就要发货。”赤马村党委书记吴燕君说,接到订单后,村民们放下正在准备的年夜饭,赶到村里的沃柑种植基地收采沃柑。

这些圆滚滚、黄澄澄的沃柑是赤马村的“金果果”,连续三年的大丰收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当地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

“现在村里已经对接了三位水果代理人,初步约了几个收购商年后过来看果。”吴燕君说,从种植收购到引进深加工项目,“金果果”带来新期盼,乡亲们新点子不断,对这个春天充满期待。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的一年,外贸企业开足马力抢订单、忙生产,争分夺秒出海跑展会、谈生意、拓市场。

大年初八,视源股份海外事业群总裁蒙晓和团队已经飞赴泰国,和当地雇员开会、调研,部署泰国子公司新一年的计划。这家以电子板卡、教育信息化见长的公司,目前已在美国、荷兰等5个国家建立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超140个国家和地区。

“龙年我还要飞去更多地方。”接受采访时,蒙晓点开自己2023年飞行航线图,密密麻麻的线段遍布全球,“希望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全世界,让更多用户享用到科技带来的更好体验。”

这个新春,人们干劲十足,既有马不停蹄、敢拼敢闯的前行,也有苦干实干、护佑万家的坚守。

震后的甘肃积石山大河家镇陈家村,春节期间的多场家政、护理、烹饪等技能培训吸引村民参与。村民吴志林是电焊班的第一批学员,“村里只要是年龄合适的青壮年都报名参加培训了,手上学点东西,心里更踏实。”

江苏多地发布助企政策,企业节后包车接员工返岗可享补贴;深圳开展“节前送节后接”等服务;珠海对节后按时返岗员工予以补贴……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着手节后复工保障工作,各项暖心服务举措让职工过个暖心年、乐业年。

2024年2月15日,福州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前右)向乘坐包机抵榕的返岗务工人员送上新春大礼包。当日,来自云南、贵州的364名返岗务工人员乘坐的飞机降落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这是2024年春节后福州市人社部门通过免费包机接回的首批重点企业返岗务工人员。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亮出全年发展新目标,未来一年的谋划与部署、改革与奋斗将带来更多希望与憧憬。

甲辰龙年至,新年胜旧年。人们心怀龙腾虎跃的干劲闯劲,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文字记者:叶昊鸣、王聿昊、王悦阳、杨驰、丁怡全、赵紫羽


【责任编辑:刘桢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巴西首都将临时迁至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地贝伦

  当地时间11月4日,巴西总统卢拉签署法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期间将巴西首都从巴西利亚临时迁至贝伦,时间为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  巴西政府称,此次首都临时迁移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

中国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

央视网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不仅如此,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产量。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新发展理念看变化丨共享发展助共富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从实验室到“实景图”:浙江科创企业如何炼就新质生产力

从读懂脑电波的智能仿生手到赋能千行百业的AR眼镜,在浙江杭州,一批科创企业正将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带进现实场景。  在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体验空间,体验官周键佩戴智能仿生手流畅地弹奏着钢琴曲。琴音随指尖跃动,展现出脑机接口...

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 食品、安全保障等迎来“智慧升级”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本届进博会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都迎来“智慧升级”。通过科技赋能监管为进博会的安全有序举办保驾护航。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

斩断田间窃密黑手!间谍在我国搜集农作物基因数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给我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粮食行业:陷阱频发  亲...

粤港澳三地联动!十五运会火炬开始传递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开始。第一棒火炬手薛其坤手持火炬,从深圳莲花山公园出发。本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城市同步举行。  四地火炬传递路线  广州赛区的火炬传递路线突出“千年商都”...

央行为何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将产生什么影响?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对于疫情以来违约金额在一定标准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其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也是央行首次提出“个人信用救济...

国考打破“35岁上限”,推动全社会告别“以龄取人”

10月16日发布的2026年度国考公告明确,一般报考者的年龄限制由过去的“35周岁以下”放宽至“38周岁以下”,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上限也由“40周岁以下”调整为“43周岁以下”,两类人群的报考年龄门槛均较以往提升...

热梗流行,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最近,江西一名语文老师面对学生满口网络热梗、在课堂上耐心引导的视频走红网络,不少人心生共鸣:当网络热梗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首先,需以平和视角看待网络热梗。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密码与社交“快捷...

2024
02/18
10:50
浏览量: 52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