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中国网评】欧洲构建新安全秩序须排除美国干扰

【中国网评】欧洲构建新安全秩序须排除美国干扰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2-03-02 23:39:31 | 点击:1217

中国网评论员 唐华

近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以及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将俄乌紧张对峙乃至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定性为“严重破坏欧洲安全秩序”。那么,当真是俄罗斯破坏了欧洲安全吗?局势紧张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华约解散和冷战结束,北约此前采取的“前沿防御战略”失去了意义,转而提出了一系列重构欧洲安全秩序的设想,包括建立多元合作下的欧洲——大西洋区域安全秩序、共同抵御非传统安全挑战等。在此基础上,北约不断东扩,成员国数量从16个逐步增加到30个。其间,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还通过了与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看起来,致力于欧洲大一统、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的新北约已经蓄势待发。

然而,俄罗斯发现,北约构建的新愿景并不包括自己。俄罗斯曾不止一次提议加入北约,却始终未能如愿。2月21日,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也提到,2000年时,他曾问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美国将如何接纳俄罗斯加入北约?彼时的俄美关系远比如今融洽,但克林顿的回答只以“我不反对”敷衍了事。面对俄罗斯抛来的橄榄枝,北约并不太感兴趣。

不仅如此,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包围、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行动却一刻也不停歇。2001年,美国不顾俄罗斯和北约一些盟友的反对,以及联大通过的《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悍然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2004年,北约发动了史上最大一次东扩行动,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收编”,势力范围已达俄罗斯边境。此后,北约蠢蠢欲动,意图将乌克兰也纳入麾下,若再如愿,俄罗斯西部将彻底“门户大开”。已经退约的美国,可随时以“维护安全”为由,将导弹发射架装在俄罗斯的大门口,威胁俄罗斯的安全。

若以“合作和对话”为主导思想,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主要目标,将俄罗斯纳入北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俄罗斯的意愿被一次次无视,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地遏制和打压,所为何事?

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北约存在的价值就是锁定并打击敌人,若连俄罗斯这欧洲大陆唯一的“敌人”都成了“自己人”,那还要北约干什么?更何况,“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作为美国政坛幕后老板的军工复合体,还等着制造紧张局势售卖军火捞取重金,没了俄罗斯这把“金钥匙”,难道去喝西北风吗?

曾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民主党前国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就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只要保证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结束此次俄乌危机,阻止爆发战争,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一是因为一旦俄乌爆发战争,美国将有明确的借口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二是因为控制着拜登政府的军工复合体将因战争赚得盆满钵满。

可见,以“安全”为名不断东扩的北约,并不能给欧洲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以不断挑动对立破坏安全;以北约为基础构建的所谓“欧洲安全”,不过是个别政客、军火商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虚构出来的空中楼阁。

对此,美方心知肚明。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斯蒂芬·布莱恩坦言,北约向乌克兰扩张对欧洲安全体系是“致命打击”,因为“最简单的军事实际是:越扩大联盟,就越难以保卫联盟”。一旦局部冲突爆发,北约不能真的为乌克兰或任何邻近俄罗斯的成员国提供足够的防御保护,只会将欧盟国家和俄罗斯拖入僵局,并迫使欧盟各国走向美俄式的对抗关系。

对于自身安全困境,欧洲主要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化,已逐渐意识到其症结在美而不在俄。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国,近年来多次强调欧洲应将处理安全事务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

1月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洲议会演讲时再次重申以欧洲为主体的安全观。他说,面对乌克兰危机,欧洲亟须建立自己的集体安全秩序、“集体制定我们自己的要求”。他特别强调,当前的欧洲安全秩序,并非是拜登政府定义下的“对抗俄罗斯”的北约东扩,而是“我们(西方)和俄罗斯共同建立的一种秩序”。中国政府也多次表明态度:“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秉持安全不可分割的理念,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当前的军事冲突确实会对俄欧共同建立安全秩序产生不可避免的干扰和阻碍,但武装行动终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双方能够排除第三方的干扰,早日坐到谈判桌前,为欧洲的长治久安共谋良策。1日上午,俄乌第一轮谈判结束,双方找到了未来可能达成共识的要点,释放出局势缓和的良好信号,也希望这可以成为俄欧建立安全秩序的新起点。(责任编辑:李小华 蔡晓娟)



编辑:王云

【作者:唐华】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 食品、安全保障等迎来“智慧升级”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本届进博会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都迎来“智慧升级”。通过科技赋能监管为进博会的安全有序举办保驾护航。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

斩断田间窃密黑手!间谍在我国搜集农作物基因数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给我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粮食行业:陷阱频发  亲...

粤港澳三地联动!十五运会火炬开始传递

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开始。第一棒火炬手薛其坤手持火炬,从深圳莲花山公园出发。本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城市同步举行。  四地火炬传递路线  广州赛区的火炬传递路线突出“千年商都”...

央行为何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将产生什么影响?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对于疫情以来违约金额在一定标准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其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也是央行首次提出“个人信用救济...

国考打破“35岁上限”,推动全社会告别“以龄取人”

10月16日发布的2026年度国考公告明确,一般报考者的年龄限制由过去的“35周岁以下”放宽至“38周岁以下”,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上限也由“40周岁以下”调整为“43周岁以下”,两类人群的报考年龄门槛均较以往提升...

热梗流行,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最近,江西一名语文老师面对学生满口网络热梗、在课堂上耐心引导的视频走红网络,不少人心生共鸣:当网络热梗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该如何用好语言?  首先,需以平和视角看待网络热梗。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密码与社交“快捷...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展览现场展示技艺。记者 黄敬惟摄  观众在展厅的照片墙前走过。应 妮摄  走进展厅,一面巨大的照片墙映入眼帘,上面是已完成记录的127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风采。与之相对的,是10...

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比上年增长5.3%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了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从测算结果看,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74.2,比2023年增长5.3%,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立足国家所需 服务能源安全

从天山北麓的苍茫戈壁,到准噶尔盆地的浩瀚沙海,位于祖国西北的新疆油田已勘探开发70载。从1955年黑油山脚下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到成长为今日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新疆油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

2022
03/02
23:39
唐华
浏览量: 121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