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技术引领,中国光伏连续“破纪录”

技术引领,中国光伏连续“破纪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10-09 10:06:36 | 点击:515

图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的国家光热示范项目——熔盐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站。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图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的国家光热示范项目——熔盐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站。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图为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技术人员在对产品进行检测。 徐 勇摄(新华社发)

图为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技术人员在对产品进行检测。 徐 勇摄(新华社发)

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表现如何?来看一组数据:

均超过30%——这是上半年,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的成绩;

同比增长近20%——这是上半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增长的情况。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中国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

从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光伏何以成功“转身”?

产量产能,世界前列

——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

在位于江苏徐州的协鑫科技徐州颗粒硅生产基地,一座座硅烷反应塔林立。生产车间内,流化床装置发出低鸣,一颗颗绿豆般大小的颗粒硅不断流入存储罐,等待检测打包入库。

“颗粒硅是一种颗粒状的多晶硅,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目前我们国内的4个颗粒硅生产基地都在有序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告诉记者。

颗粒硅是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制造端硅料环节的一项创新类产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向记者介绍,将光伏产业链摊开,涉及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包括多晶硅硅料的生产和供应。作为一种基础原料,多晶硅料主要用于制造硅片和电池。光伏产业链中游,主要涵盖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生产。要将太阳赋予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片必不可少。如今人们在乡间屋顶、城市建筑时常可见的光伏组件,就是由一片片电池片组成的。

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制造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近20%。

其中,在多晶硅环节,上半年全国产量达106万吨,同比增长74.9%;硅片、晶硅电池、晶硅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8.6%、38.1%、32.8%。出口方面,上半年全国硅片出口量达到了38.3GW;组件出口量达到129.2GW,同比增长19.7%。

再看下游,光伏应用市场继续扩大,也为光伏产品产量增长提供了机遇。

“光伏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发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刘译阳说,这其中包括光伏电站的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安装以及电网接入等。“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49.6GW,工商业新增装机37.03GW,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5.85GW。

“目前,中国在光伏电池、组件、硅片等多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加强自主研发、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推动中国光伏产量和产能居于世界前列,光伏产业链多环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译阳说。

技术领先,产品过硬

——2023年,电池片环节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总产能占据全球总产能的66%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中国光伏行业曾一度陷于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的形势。

本世纪初到2010年底,中国光伏行业曾经历电池产量快速增长的局面。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给当时主打产品出口的光伏行业造成不小影响。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一些国家所谓“反倾销、反补贴”举措,让行业再度受挫。痛定思痛,打开国内市场、掌握核心技术,成为行业“翻身”的重要方向。

201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在“金太阳”示范工程、鼓励光伏行业促进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等相关政策指引下,国内光伏装机开始呈现增长势头,为行业打开国内市场提供了机遇。

市场打开了,行业还得产品过硬、站得住脚。于是,技术创新、自主研发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以光伏制造端上游为例,在多晶硅生产方面,全球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和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两种技术路线。与前者相比,后者在品质、降碳等方面优势明显。经过持续工艺创新和技术研发,2021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率先实现万吨级规模化量产。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一张张微米级的薄硅片,大大降低了单晶碳足迹排放,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光伏电池的效率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伏产品的竞争力。前不久,我们与江苏昆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钙钛矿光伏组件20GW生产项目建设。”兰天石告诉记者,作为一种光伏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若应用晶硅钙钛矿叠层的复合组件,二者产生的“化学反应”能进一步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推进降低度电成本。

“多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在电池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动了多种高效电池技术研发和应用,并成功推动其大规模产业化。”刘译阳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伴随中国光伏企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崭露头角,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异质结)等高效电池技术也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2023年,电池片环节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总产能达到681.2吉瓦,占据了全球总产能的66%。”刘译阳说。

积极调整,布局全球

——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国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有力促进全球风电、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此外,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的装机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是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最大的贡献者。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持续的技术进步、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良好的市场环境。“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拥有较为完整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中国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分享高质量的清洁能源产品。”章建华说,面对国内外日新月异的能源发展形势,中国政府动态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消纳保障、市场配置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在新能源健康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通过营造平等、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能源开发建设,充分释放市场创新活力。以光伏为例,中国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就超过了100家。

行业技术愈发成熟、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同时,中国光伏行业也迎来新的挑战。采访中,不少光伏行业从业者表示,当前全球光伏行业进入景气发展周期,企业仍有较高扩产积极性,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地区出口受阻、市场供需略有失衡等问题也随之涌现。

如何破局?一些头部企业选择加大技改投入,力争降成本、保利润、提效率;一些企业转向寻求新的需求增长点,拓展全球化布局,分散市场风险。今年以来,协鑫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企业纷纷宣布在中东地区开展光伏相关项目,部分企业通过协助海外客户实现光伏产业链本地化发展等手段,加快“走出去”。

“无论面临怎样的市场形势,创新都是企业努力的重点。多年来集团都坚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协鑫科技研发费用率超过了8%。我们相信,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是保持企业韧性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兰天石说。

在刘译阳看来,目前光伏市场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但行业依然有能力、有信心穿越周期。“光伏企业仍要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高效技术和先进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进一步推进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推动中外在光伏产品碳足迹方法论上的互认,继续拓宽光伏产品市场。未来,还应努力推动光伏行业智能化升级,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刘译阳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李慧博、孙娜)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天边”到“身边”!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为千行百业“定位”“导航”

央视网消息:11月6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发布《2025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综合指数稳步提升。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北斗产业综合指...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从长安街到黄河畔,见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制造史

整整60年前,1965年,我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始建设。  那时,只能采用明挖法施工,那时的中国制造业,在大型工程装备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现如今,距离北京几百公里外的黄河畔,一台大型盾构机正在车间里进行出厂前的...

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甘肃省纪委监委消息: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文旅+”跨界玩出新花样:追演唱会游全城 打卡剧综取景地

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除了欣赏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凭借票根五折购买了九如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门票,顺路游玩;追完热播剧《北上》,立刻动身前往昆山巴城,打卡剧中同款运河码头与茶...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

韩国高校招生新政 拒收“校园霸凌生”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相比以往录取更注重学科成绩,今年韩国高校录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顶尖的首尔大学在内,多所韩国知名大学开始拒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  据《韩国先驱报》3日报道,在2025招生季,韩国10所国立...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2024
10/09
10:06
浏览量: 5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