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算法乱象被“嘘” 专家发出警醒之声

算法乱象被“嘘” 专家发出警醒之声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31 13:53:48 | 点击:599

“算法正塑造着当下的世界,我们看见的,有时只是我们想看见的。认知隔阂加深,我们是否还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12月22日,在浙大城市学院举行的“2024中国视频节目年度掌声·嘘声”发布活动现场抛出了上述问题,并将年度唯一的“嘘声”指向了“算法乱象”,比如算法推荐中的流量至上、算法歧视等。

自2011年起,每年冬至前后,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都会针对本年度媒体的报道和原创节目的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发出学术人员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和观点。而年度“嘘声”则是对媒体责任意识缺失,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失语、失真、失度、失衡等问题,发出学界的警醒之声。

现场,多位业内专家逐一剖析曾关注过的“算法乱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第一个发言。他说:“互联网最初出现时,我们有点过于乐观了,以为所有的声音都会被听到。但是,如今大家更焦虑了、更不听彼此的声音了。”

白岩松认为,算法是一把“有善有恶”的“双刃剑”,要看人怎么用,但是人性和商业的准则,往往会共同把它推向恶的一边。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无法躲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打开短视频软件,一不小心就看了一个小时,但最终发现好像一无所获,便开始‘痛恨’自己。”张同道表示,当一个人经常这样操作,形成习惯不再痛恨自己时,危险也就开始了,“算法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我们永远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理性”。

最让张同道感到担忧的是他曾多次见到的场景:孩子哭闹时,看到家长扔过来的手机,立马就不哭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抱着手机,甚至可以安安静静坐一个小时。“它造成的损害,可能是未来我们用很长时间也难以挽回的。所以针对算法,不能只是简单评判,警醒是必要的,甚至还不够。”

这种现象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的话说是:“算法能抓住每个人的缺陷,拉着我们向下走。”

尹鸿还发现,如果被算法绑架,不同的人还可能会被剔除差异性。他进一步解释:“当老师会遇到很多学生,过去总觉得班上会有很多‘奇奇怪怪’、想法和行为都很不一样的年轻人。但是如今,绝大多数学生在知识、想法等方面都特别相似,经历高度雷同,很少会有独特的发现。”这让尹鸿感到惋惜,他说:“每一滴水在太阳底下都会闪闪发光,但是当不同的水滴变成冰块的时候,就会缺乏流动的活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尤为关注算法对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对外卖骑手切身利益的压榨。他曾在一个小区注意到外卖骑手骑平衡车送餐的情况,通过平衡车,有的外卖骑手一单可能会节约5分钟甚至10分钟。这引起了平台算法的注意,导致下次送餐的时间被再次压缩。

“平台的算法实在是太厉害了。”时统宇认为,解决一系列“算法乱象”,“关键还是要寄希望于监管部门,阻止各种危害无限制蔓延”。

事实上,“算法乱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通知明确,要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除了监管部门的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现场专家几乎都反复强调“警醒”二字的重要性。

“更多人警觉、清醒,这可能是更长久的期待吧。”白岩松说,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但要让世界有限地改变我们。

“这个话题沉重但现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在总结发言时说,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必然会不断发展。许多事情我们不能左右,所以要先努力左右好自己,“当我们今天把这一切揭示给大家的时候,警醒更重要”。

每个人都意识到可能造成的危害,让算法导致的“恶”降到最小的程度,从而无限放大其“善”的部分。在尹鸿看来,“这正是‘嘘声’发布的最大意义”。

责任编辑:原春琳,邱晨辉,梁国胜,王国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甘肃省纪委监委消息: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文旅+”跨界玩出新花样:追演唱会游全城 打卡剧综取景地

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除了欣赏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凭借票根五折购买了九如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门票,顺路游玩;追完热播剧《北上》,立刻动身前往昆山巴城,打卡剧中同款运河码头与茶...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

韩国高校招生新政 拒收“校园霸凌生”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相比以往录取更注重学科成绩,今年韩国高校录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顶尖的首尔大学在内,多所韩国知名大学开始拒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  据《韩国先驱报》3日报道,在2025招生季,韩国10所国立...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2024
12/31
13:53
浏览量: 5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