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驾鹤西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驾鹤西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9 12:52:54 | 点击:922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 宇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院士早期照片。(院士本人生前提供)

院士早期照片。(院士本人生前提供)

   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杏林之家,原名黄绍强,在9个孩子中排行老三。

   父母是他的第一任“人生导师”。父母开设药房救死扶伤,享誉乡里。他们曾搬离生活安逸的老家揭阳,到穷人最多、病人最多、最苦的海丰田墘镇免费救治穷苦病人。杏林之家的耳濡目染,黄旭华从小立志继承父母职业,悬壶济世。

    然而,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即使是家境殷实,黄旭华也曾几度无学可上——小学毕业后辍学半年多,初中只读了两年半,高中仓促毕业,在军车炸药箱上坐了整整7天到重庆“寻一张安静的书桌”。

黄旭华院士受奖照片。(院士本人生前提供)

黄旭华院士受奖照片。(院士本人生前提供)

   “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日寇的肆意横行击碎了他的儿时梦想,战争的残酷让黄旭华意识到,战火一日不息,就会有更多的人受苦受难。面对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交通大学船舶系的录取通知,他毅然选择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探寻保卫祖国海域、抵抗外侮的人生道路。

   1958年,一通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自己搞核潜艇。其时,苏联断然拒绝我国核潜艇工程帮助请求,赫鲁晓夫嘲笑中国“搞核潜艇简直异想天开”。

   牵系国家安危,毛主席说出了鼓舞一代人奋斗终身的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2019年1月18日上午,黄旭华院士为中国青年报读者题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2019年1月18日上午,黄旭华院士为中国青年报读者题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没学过、甚至从来没见过核潜艇的模样,黄旭华和同事们顶着基地葫芦岛的风沙和“文革”时的批斗,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国之重器探索历程。

   有友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大家把玩具反复拆装,发现模型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构思出的图纸基本一样。

   “我当时就想,核潜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创新出来的,并不神秘。”黄旭华后来这样回顾。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甚至用一把算盘打出关键数据,几年时间,他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师等密切协作,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史称“七朵金花”。

2019年1月18日上午,黄旭华院士接受采访后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记者、校媒记者合影留念。

2019年1月18日上午,黄旭华院士接受采访后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记者、校媒记者合影留念。

   中国陆续迎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黄旭华同志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

   背后的风险无人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深潜试验时沉没,艇上100多人全部丧生。“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如是说。

   弃医从工三十年深潜海底龙宫赫赫无名,以身许国一甲子托举国之重器从无到有。黄旭华最终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两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成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1958年到1988年,这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水下长征”。因为工作保密,黄旭华整整30年没有回家,甚至父亲、二哥逝世也不能奔丧。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

   有人问黄旭华,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理解的?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2018年共青团湖北省委五四活动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见证这位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面对青年一代给出答案时,90后、00后的掌声经久不息。

   走进青少年之中,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现身说法,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从天而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弱则国家弱,青年一代必须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做事要有个方向,要立志做大事。”黄旭华谆谆告诫,“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看准方向、坚持到底很重要。”在几年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黄旭华特别谈到关注到的一个现象——不少年轻人不安于自己的工作,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频频跳槽。“也许他可以发财,但他事业上不可能有大的成就。事业上要有大的成就就要看准,你要坚持下去,一个人能够工作的时间并不多,要坚持做好。”

    这个自认为“不聪明也不太笨”的长者用一生为此写下注脚。

黄旭华在现场。(院士本人生前提供)

黄旭华在现场。(院士本人生前提供)

    从1958年我国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诞生至今,很多人来来走走,而他一经踏足便是60年光阴痴心不改,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唯一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黄旭华还想再加上一句——“只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他寄语今天的青少年一代,“行行出状元,要做各自岗位上的将军”。

    黄旭华院士所在的研究所里一直流传着一段轶事。一次出差,难得有闲暇逛街,看见一种花布料子不错,他专门买回家准备给夫人做一件衣服。夫人见后又喜又气,因为这种花布衣服穿了好几年,长期沉醉在科研中的黄旭华硬是没印象。

   在黄旭华院士身边工作多年的黄秀梅常常感佩老人家的“认真”。几年前央视“时代楷模”年终盛典请他做引述人,这位一生坚持“自己的报告永远自己写”的老院士把引述词写出后默记了好多遍,但电视台为了风格统一重新改写,他担心记不住,“晚上我到他房间的时候,他在用功;早上我去喊他们吃饭的时候,他还在用功(记)。”

   当年,这个还叫黄绍强的少年,在中学校园取义“旭日荣华”,改名“黄旭华”,在苦难的中华,怀揣一腔“民族如旭日东升般崛起”的报国梦想,一路走来。

   今天,当这位世纪老人永远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今日之中国正如他少年时所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2月7日电

责任编辑:梁国胜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甘肃省纪委监委消息:原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文旅+”跨界玩出新花样:追演唱会游全城 打卡剧综取景地

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除了欣赏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凭借票根五折购买了九如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门票,顺路游玩;追完热播剧《北上》,立刻动身前往昆山巴城,打卡剧中同款运河码头与茶...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

韩国高校招生新政 拒收“校园霸凌生”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相比以往录取更注重学科成绩,今年韩国高校录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顶尖的首尔大学在内,多所韩国知名大学开始拒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  据《韩国先驱报》3日报道,在2025招生季,韩国10所国立...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2025
02/09
12:52
浏览量: 922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