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我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我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24 19:15:29 | 点击:1486

2023-04-24 08:54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字体:小大

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并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今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也分别推出了各地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的新政策。又有外媒据此称,中国官方对民营经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事实上,他们口中的这种转变并未发生过。

过去一段时间,民营企业家们信心不充足的背后有多重原因。比如,三年疫情对很多民营企业的冲击巨大,一些人对国际经济形势是否能够迅速恢复并不看好,前几年所谓“消灭私有制论”“民营经济离场论”等否定民营经济地位的言论在互联网流传,给一些民营企业家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为了让企业家们真正了解和正确把握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梳理。

首先,党和国家始终在维护并不断地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早在改革开放初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指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更是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很显然,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是越来越看重的。

其次,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环境。在市场化方面,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提出了“非公经济36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垄断性行业与国有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提供了政策支持。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的混改。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二选一”垄断行为进行限制,其根本用意就在于营造电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监管部门就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随后还针对性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实现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在资本市场稳居第一。

在法制化方面,为了使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更具稳定性,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通过法律方式固定政策措施。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并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去年党的二十大也特别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在国际化方面,鉴于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并开始大规模融入世界经济的现实,商务部等四部委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不再需要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自动获取进出口权。

再次,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一般的技术创新风起云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也在相继发生。这次通过的《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企业家创新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以上梳理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支持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而且力度也越来越大。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能有今日的辉煌吗?因此,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抱有足够的信心,抓住当下机遇积极投身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乐水】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济南飞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备降青岛 山东航空通报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航空 微博通报,10月30日SC8412(济南-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为确保旅客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后,于18时56分安全备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公司已第一时间调配运力执行后续航班,并于20:15分起飞...

金融监管总局:严格生命表等各类精算参数监管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央视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制定的背...

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一审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29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对被告人杨发森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杨发...

国情教育+基层协会双发力!我国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

2023
04/24
19:15
浏览量: 148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