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张帅坤: “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张帅坤: “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5-03 07:25:07 | 点击:1349

原标题:“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北京东六环高速隧道改造工程中,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已成功掘进超6000米,隧道即将全线贯通。“‘京华号’的成功运转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技术跻身世界前列。这是我国企业首次成功实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工业制造,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有力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自豪地说。

2008年,张帅坤大学毕业后进入盾构机行业,主要从事设备的使用和监管工作。当时,他发现,国内施工所用的盾构机全部依靠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基本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域千差万别的地质条件。一旦出现问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以及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

“必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带着这样的信念,2010年,张帅坤加入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从此,他和团队一起从零开始,边摸索边学习,埋头苦干,自主研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3年后,国产首台6米级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行健号”成功下线。该设备用于沈阳地铁九号线施工,实现国产盾构机首次穿越浑河。由于设备表现良好,原计划2台盾构机完成的项目仅用1台掘进双洞且全线最早完工,仅设备费用就节省6000万元。

张帅坤没有自满,他把目光聚焦到了新的挑战: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地质复杂,能否为每一项重大工程制定最经济、最适宜的盾构掘进设计方案?

2014年,兰州地铁一号线穿越黄河段开工建设,穿越地层为富水全断面漂石地层。当时借鉴了成都地铁一号线试验段的施工经验,采用一台世界知名欧洲品牌的泥水平衡盾构机,但由于施工进度不理想,刀具、进仓等费用消耗巨大,业内得出此类地层不适合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的结论。

“一定要让‘中国制造’在世界抬起头!”张帅坤临危受命,埋头研究,创新应用双采石箱、一次+二次破碎、自动堆焊+合金耐磨管路、高效携渣等技术,颠覆了土压盾构机在该地层中的破、排机理,实现国产盾构机首次穿越黄河,并最终在四次穿越黄河过程中,解决了盾构机在高水压、全断面、大粒径漂石地层中施工的世界性难题。

2016年9月29日,张帅坤负责研发的国产首台高铁大直径盾构机“望京号”、国产首台铁路双线超大直径盾构机“中原一号”同时下线,结束了在大直径盾构机施工领域“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2018年9月24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首台常压换刀式大直径盾构机“沅安号”在长沙顺利验收下线,这一装备的诞生填补了国产盾构机在常压换刀技术领域的空白。在此之前,该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整机动辄几亿元的设备售价造成了巨大的隧道施工成本投入。张帅坤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神话。

随着大直径国产盾构机取得快速发展,张帅坤又将目标瞄向了15米级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这一薄弱领域。较之常规直径、大直径盾构机,超大直径盾构机系统集成更复杂、加工制造更困难、可靠性要求更高、工程应用风险更大。为此,他带领团队合力攻坚、迎难而上。

2020年2月,正值疫情期间,研发设计也正处在关键时期,一天也不能耽搁。张帅坤便通过视频会议与客户一一讨论、确认盾构机的各项参数。复工复产后,他又率领党员先锋队最先上岗,在严守疫情防控红线基础上,加快设计、论证速度,敦促生产车间加班加点。在大家的不懈奋斗下,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仅用了7个月便制造完成,较常规生产周期提前了5个月以上。“虽然研发周期缩短,但技术含金量、质量丝毫不打折扣!”张帅坤说。

从业15年来,张帅坤见证并参与了国产盾构机发展、壮大的历程。他先后研制了8米以上大直径掘进机100余台套,总产值130亿元,累计为国家节约投资40亿元。截至目前,张帅坤负责研制的大直径盾构机几乎参与国内所有重大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今后,我将始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始终继承发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始终保持不断超越自我、敢于追梦的赤子之心,打造国之重器,努力实现国产盾构机更多‘从0到1’的突破。”张帅坤说。(本报记者 任 欢)

(责编:乔业琼、杨迪)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济南飞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备降青岛 山东航空通报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航空 微博通报,10月30日SC8412(济南-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为确保旅客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后,于18时56分安全备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公司已第一时间调配运力执行后续航班,并于20:15分起飞...

金融监管总局:严格生命表等各类精算参数监管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央视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制定的背...

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一审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29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对被告人杨发森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杨发...

国情教育+基层协会双发力!我国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

2023
05/03
07:25
浏览量: 13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