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1.65万家、1.32亿,流连忘返!火热数据间透视文旅产业蓬勃向上 添彩美好生活

1.65万家、1.32亿,流连忘返!火热数据间透视文旅产业蓬勃向上 添彩美好生活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10-02 18:26:21 | 点击:615

央视网消息: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文旅产业蓬勃向上。

  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十四五”时期,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A级景区约2600家,总数已经达到1.65万家,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旅游景区在产品业态、服务品质等方面正在加快焕新升级。

  数据显示,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通过推动非遗进景区、街区、社区,非遗之光正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优美的风景和优秀的中华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不少外国朋友也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游客人次达1.32亿,同比增长60%以上;而内地居民出境旅游达1.23亿人次,同比增长40%以上。

  可以说,中外民众正在旅游中,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老挝游客:坐着中老铁路来 感受中国美景

  近年来,随着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的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充。过境免签政策与区域性免签、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等政策互相协调、梯次互补,让“China Travel”持续火爆。

  2025年2月,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144小时免签政策正式生效。新政策刺激下,西双版纳半年多内迎来了近百个东盟国家旅游团。

  这个刚刚体验完哈尼族民俗活动的游客名叫坎洪,来自老挝南部地区。他表示,这已经是他第4次来中国,之前去过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旅游。尽管听说西双版纳的风景很美,还和老挝山水相连,但一直没有机会来。

  为了服务好东盟国家旅游团的游客,西双版纳当地公安、边检、文旅等部门建立起了协作机制,旅游团可以提前通过信息申报系统申报入境团队和游客信息,加快现场证件核验等过程,提升通关效率。同时,当地还推出了风情共鸣、寻根访源、文化体验等多个主题共18条特色旅游路线,更好地让东盟国家旅游团的游客感受民族风情。

  通过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政策入境的游客,大都是年纪较大的中老年群体。不同于年轻人热衷于热闹的集市和刺激的活动,他们更在意的是寻访西双版纳独特的民俗文化,感受民族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氛围。

  曼贺纳自然村寨是当地最古老的傣族村寨之一,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傣族干栏式建筑和文化习俗。

  坎洪说这是他们最期待的打卡点之一。坐上传统织布机,体验傣族织锦技艺;拿起手刻贝叶经,触摸傣族传统文化;走进傣族民居,休憩品茶……漫步之间,独特又相似的文化,让坎洪他们感触良多。

  4天的行程里,他们看过了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感受了热闹的夜市。离别之际,坎洪表示,他觉得中老铁路就像两国之间的一条动脉“血管”,会不断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再来中国,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多项免签政策叠加 西双版纳入境游客攀升



  如今,一系列免签政策的红利不断叠加,再加上中老铁路的持续火热,西双版纳成为不少东盟国家游客中国行的首站。入境游客攀升之下,当地旅游市场的活力充分释放。

  2025年以来截至9月28日,磨憨边检站累计验放外国籍人员105万余人次,相比2024年同期上升29.3%。其中,东盟国家出入境人员104万余人次,相比2024年同期上升29.2%,东盟国家旅游团96团1100余人次。出入境事由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观光旅游、探亲访友和会议商务。

  西双版纳小语种导游实现家门口就业工作

  随着入境游客攀升,西双版纳小语种导游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丁海忠是西双版纳本地人,也是当地的一名老挝语导游,之前他一直做的都是出境游业务。2021年,随着中老铁路开通,东盟国家游客增多,看好在“家门口”就业工作的机会,他开始将事业重心转回国内,接待入境游客。

  丁海忠表示,为了能把家乡宣传好,他把所有的景点都认真走了一遍,想着怎么用外国游客能够听懂的方式,把这些地方的故事讲好。

  1—8月西双版纳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长

  不仅是导游行业,在入境游的带动下,整个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市场活力得到释放。当地文旅部门公布的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西双版纳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242.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总花费638.42亿元,同比增长8.09%。其中,海外旅游者43.39万人次,同比增长223.40%;旅游外汇收入2.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30%。

  美丽的风景、独特的文化、热情的百姓、便利的服务,让许多外国游客流连忘返。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济南飞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备降青岛 山东航空通报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航空 微博通报,10月30日SC8412(济南-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为确保旅客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后,于18时56分安全备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公司已第一时间调配运力执行后续航班,并于20:15分起飞...

金融监管总局:严格生命表等各类精算参数监管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央视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制定的背...

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一审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29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对被告人杨发森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杨发...

国情教育+基层协会双发力!我国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

【民生一件事】多层次托育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幼有所育” 托举万千家庭幸福未来

央视网消息: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建设一支专业的托育教师队伍,需求迫切。近年来,相关高校接连开设托育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民生一件事,我们来关注托育人才培养。首先我们到...

原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巡视员潘伟景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原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巡视员潘伟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广东省佛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n...

2025
10/02
18:26
浏览量: 6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