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中国经济新动能观察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中国经济新动能观察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6-20 06:39:45 | 点击:14167

  2020年9月6日,观众在服贸会综合展区参观展出的智慧物流机器人产品和操作系统。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中国经济新动能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兆卿 周乾宪 高剑飞

  国药控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的物流中心内,一台台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顶着满载货物的货架穿梭不息;配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的机械臂精确抓取货物,自动码垛;五面扫描装置对传送带上高速运行的药品箱,自动扫描识别。

  国控广州是中国南方地区药品分销及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在数智化升级前,该公司物流中心投产超过12年,仓库员日均搬运3万斤医疗货品,人均日行3万步,业务处理量达到瓶颈。

  借助旷视科技公司提供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该仓库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整体效率提升25%,物流中心储存密度提升15%,作业完成时间提前两小时。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在计算机视觉识别、深度算法、物联网领域持续深耕。近年来,企业更是与机械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推出智能托盘四向车、人工智能堆垛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的应用场景结合,将更好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旷视科技物流业务事业部负责人徐庆才说。

  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天津港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工业经济规模大、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随着数字业务时代到来,数字业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已成必然,并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条件。到2025年,40%的中国制造商将在企业范围内部署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来支持决策过程并最大化数据价值。

  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超147亿美元,2026年将达到263亿美元。

  自主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企业从“技术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表明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2021年1月17日,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经过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行驶。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天津港在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加持下亦焕发新生机。2018年,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投入使用;2020年,全球首个完全无人驾驶卡车常态化运营项目正式落地;2021年,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港口与自动驾驶卡车研发与应用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天津港数智化升级的主要参与方之一。该公司联合天津港、徐工集团研发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具备“完全无人驾驶”能力,帮助天津港实现复杂作业场景中的高精度、全无人、全天候、安全稳定的集装箱自主作业。

  主线科技创始人、CEO张天雷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是该技术推广和落地的最好方式。“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我们公司的技术研发占到总支出的70%以上,研发人员占到员工总数的80%。”

  天津港数据显示,升级后的天津港C段码头实现单桥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外部集装箱卡车平均滞场时间压缩至8.6分钟,设备平均综合单耗下降3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60%。

  像智慧物流、自动无人码头类似的智能场景在生产生活中并不少见,新一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改变各行各业产业实践和运行方式,促进社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毅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济南飞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备降青岛 山东航空通报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航空 微博通报,10月30日SC8412(济南-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为确保旅客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后,于18时56分安全备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公司已第一时间调配运力执行后续航班,并于20:15分起飞...

金融监管总局:严格生命表等各类精算参数监管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央视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制定的背...

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一审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29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青海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杨发森受贿案,对被告人杨发森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杨发...

国情教育+基层协会双发力!我国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

2023
06/20
06:39
浏览量: 1416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