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文化走出去要更加看重如何融入当地

文化走出去要更加看重如何融入当地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2-18 18:10:21 | 点击:9815

中国网讯(记者 秦金月)海外华人华侨应当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近日,首届兰花奖评委、澳大利亚华星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余俊武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余俊武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中国网记者 姜壹平 摄)


兰花奖旨在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积极投身国际文化交流事业,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的外籍人士或机构。

余俊武在采访中表示,文明的融合不能缺少人文交流互鉴。希望通过兰花奖这样的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开拓文明互鉴新领域,构建民心相通新磁场。

1988年《雷雨》演出现场(余俊武供图)

1987年,余俊武赴澳大利亚留学,从带领当地华人华侨排练《雷雨》、《吴王金戈越王剑》开始,组建澳大利亚华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后又创立华星艺术团。30多年来,他坚持在大洋彼岸传播中华文化,曾两度荣获由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艺术委员会颁发的艺术大奖,被列为填补澳大利亚华人话剧史空白的第一人。

1993年【中华魂】演出现场(余俊武供图)

1990年,在余俊武的带领下,澳大利亚当地华人华侨举办了海外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1993年,又导演了主题为“中华魂”的《春节联欢晚会》,并登上悉尼歌剧院的舞台,成为首个登上悉尼歌剧院的华人大型文化活动。他说,“海外的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渴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让我感受特别的强烈。”

此后,余俊武牵头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下脚步,拍摄了100多部短视频。从大舞台到小视频,余俊武和当地的华人华侨有力地丰富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发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当地观众从中华文化传统的魅力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文化的自信。

2014年5月,“华星艺术团”在悉尼正式成立,余俊武出任团长,给艺术团定下了“包容多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本土创新”的16字建团方针。余俊武认为,“光是一个艺术团,光是一个艺术家,虽然耗尽了全身的精力,你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你必须通过一种形式、一种格局把大家拢在一起,所以当时华星艺术团成立了。”

余俊武认为,华星的成立,“把飘落在海外的艺术家艺术团箍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桶的状态,在当地打出水来,浇灌中华文化的土壤。”

作为在海外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工作者,余俊武更加看重文化要如何融入当地。他认为,华星艺术团应该通过每场演出活动、每个文化项目,把中华文化的元素、符号体现出来。在当地除了华人之外,还有很多非华语背景的观众,华星艺术团每一次文艺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中华文化得到更多的欣赏、运用、认同,并融入主流社会,形成强大磁场。

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余俊武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拓展更为广阔的平台?余俊武提到了三个关键词:血缘、责任、回报。

他回忆刚刚踏上悉尼的土地时,很少能看到中文标识。而现在,很多商店用的是英文、中文。面对这些强烈的变化,余俊武说:“我们在海外所做的点点滴滴,来源是什么?来源是我们的祖国发展强大。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点很重要。”

由此,他表示,“我们不管生活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永远改变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缘。我们是做文化的,所以在海外去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去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本身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年轻的时候在国内学习文化艺术,后来我们出国了。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在海外形成了平台,现在通过我们自身的优势,去做一些文化交流的活动,本身就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2023年兰花奖评审 余俊武在鼓楼通过交互设备了解北京民俗

谈到此次成为首届兰花奖的评委,余俊武感到非常荣幸。他认为,兰花奖的格局高,视野国际化,而且包容性强,形成精华与地气融为一体的格局。他期盼兰花奖越办越好,真正走向世界。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

韩国高校招生新政 拒收“校园霸凌生”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相比以往录取更注重学科成绩,今年韩国高校录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顶尖的首尔大学在内,多所韩国知名大学开始拒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  据《韩国先驱报》3日报道,在2025招生季,韩国10所国立...

降本、智慧,精彩开启!透过这场年度大会 感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明确信号

央视网消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中国通过这场“越办越好”的年度大会,向世界传递持续扩大高水...

迎接神二十乘组回家!“舱落机临人到”全方位为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按计划,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返回东风着陆场。11月2日晚,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11月2日...

跨度、难度、速度硬核破纪录!点赞中国桥

近日,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从广东香山大桥实现世界领先合龙,到四川嘉陵江三桥刷新转体世界纪录,再到武汉右岸大桥勇夺四项亚洲第一,三座大桥在不同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创新实力与硬核水准。  硬核浪漫!像...

国际人士:中国“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央视网消息: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顺应历史潮流,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机遇和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人士表...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计划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乘组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

济南飞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备降青岛 山东航空通报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航空 微博通报,10月30日SC8412(济南-大连)航班因飞机故障,为确保旅客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后,于18时56分安全备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公司已第一时间调配运力执行后续航班,并于20:15分起飞...

金融监管总局:严格生命表等各类精算参数监管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央视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通知》制定的背...

2023
12/18
18:10
浏览量: 98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