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四度延期 消费税改革备受关注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四度延期 消费税改革备受关注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6-19 10:28:59 | 点击:8520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随着此次定调,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迎来第四次延期。

  受访专家表示,尽管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在短期内减少了相关税收收入,但长期看将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和税收贡献。再次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稳定了车企和消费者的预期,更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此外,受访专家建议,在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之余,可进一步关注汽车消费税改革。充分考虑不同车型的差异性,通过相关政策优化,在促进汽车消费的同时,引导社会消费从燃油车有步骤地向新能源车转型。

  免征购置税政策行之有效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自2014年9月起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此后该政策在2017年、2020年以及2022年经历了三次延期。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表示,该政策实施后同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形成合力,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有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先发优势。

  在相关政策扶持下,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较快上涨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7.7万辆增至688.7万辆,同比增长786.4%。近两年,新能源车销量高增也对冲了燃油车销量下滑的影响,使得2021年、2022年汽车整体销量扭转了201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能源车规模扩大,今年的新能源车免税金额将超过1000亿元。如果政策继续保持,2025年免税额有望接近2000亿元。届时免征购置税力度将远大于新能源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也向记者指出,尽管车辆购置税减免短期内减少了我国税收收入,特别是部分汽车消费大省,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但长期看,汽车购置税的减免将带来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和税收贡献,因此其影响未必是负面的。

  购置税政策将优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崔东树表示,免征购置税政策直接体现在购车环节,消费者感知度高,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效果明显。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879亿元,同比增长92.6%。今年一季度,免征车辆购置税金额达到212.4亿元,同比增长36%,全国有12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政策优惠,平均每台车免税约1.69万元。

  崔东树指出,再次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稳定了车企和消费者的预期,更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常会提出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但未透露延续期限。对此,孙鲲鹏认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具体持续时间取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速度、燃油车税费政策、财政承受能力等。总体而言,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渐成熟,新能源车相关税费减免政策的退坡是大势所趋,相关产业需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为财政收入贡献更多力量。

  在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之余,相关政策也将做出优化。对此,崔东树建议,逐步降低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电动车等过渡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让税收优惠聚力于纯电车型发展。

  燃油车税收优惠仍有必要

  由于保有量大、新需求向新能源车转移,燃油车销量已经多年呈现下滑态势。中汽协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2年,我国燃油车销量从2810.2万辆下降至1997.7万辆,降幅达28.9%。

  尽管如此,以2022年数据看,传统燃油车仍占据汽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崔东树认为,出台新的燃油车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燃油车消费,对于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对于促进传统燃油车消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立竿见影。从去年燃油车市场表现看,2022年6月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首月,燃油车销量从去年4月、5月的98.6万辆和167.1万辆,快速增长至220.5万辆。

  孙鲲鹏认为,燃油车税收优惠政策退出与否,应取决于经济的恢复程度和发展动能,就当前看,保持燃油车税收优惠政策仍有一定必要性。

  “燃油车作为民生车型,其在价格和使用场景上相比新能源车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当前,燃油车依然是非限牌城市工薪家庭首台车的重要选择。”崔东树建议,对20万元以下的燃油车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降低相关人群购车门槛。

  “除了车辆购置税,还可进一步关注汽车消费税改革。”孙鲲鹏认为,在现行的汽车消费税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征收的消费税税率并没有区别,可以进一步考虑其差异性,一方面促进燃油车消费,另一方面促进社会消费从燃油车有步骤地向新能源车转型。

责任编辑:张丽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央视网消息:据央行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双方再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

第一观察丨携手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州博物馆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就开辟中韩关系新局面提出四点建议——  加强战略沟通,夯实互信根基;深化互利合作,拉紧利益纽带;提升国民感...

俄外交部发言人:向乌提供“战斧”导弹无助于解决冲突

10月31日,据数名知情的美国及欧洲官员透露,在美国国防部评估认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会对美国库存造成负面影响后,美国国防部已经向白宫开绿灯,将最终政治决定权交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完善免税店政策 支持提振消费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自今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通知明确,优化国内商品退(免)税政策管理,积极支持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鼓励免税店引入更多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

美国政府“停摆”:众议院员工工资将停发 食物分发点承压

央视网消息:美国政府“停摆”10月30日进入第30天,据央视记者获悉,美国众议院工作人员收到通知,将无法领取原定于10月31日发放的薪水。而随着领取免费食物的联邦雇员越来越多,一些食物分发点倍感压力。 编辑:常...

壹视界|习主席的“亚太主张”:开放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跨越太平洋,见证新机遇。  不久前,一批产自拉美的展品经由“钱凯—上海”海上通道运抵上海,进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布展。2024年,正是在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习近平这些话掷地有声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学习手记|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

  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访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再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李在明总统就任后中韩元首...

习近平将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经中美双方商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俄通过实行全年征兵制法案 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

  △当地时间10月15日,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巴泰斯克,当地征兵中心举行仪式。  当地时间28日,据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员托尔马乔夫证实,关于实行全年征兵制度的法案已获三读最终通过。根据该法案,自2026年1月1日...

2023
06/19
10:28
浏览量: 852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5年中秋节快乐

2025年中秋节快乐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